黄鹂之乡 黄鹂的家在哪里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黄鹂之乡,以及黄鹂的家在哪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柳宗元《闻黄鹂》原文及翻译赏析
  2. 孙犁《黄鹂》原文
  3. 所有有关“黄鹂”的古诗

一、柳宗元《闻黄鹂》原文及翻译赏析

1、闻黄鹂原文: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2、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3、翻译听厌了 *** 朝朝暮暮的啼叫,不料忽然间传来了黄鹂的鸣唱。熟悉的叫声打断了我在湘江边上的睡梦,满眼显现出故乡生机盎然的景象。那里放眼千里看不到高山大河,与长天相连翻滚著青青麦浪。京都地区优待农民少征赋役,乡邻们在农忙过后、酒酿成熟频繁来往。在那炊烟袅袅巷道深深的村舍里,村南巷北的人们远远地打着招呼互话短长。黄鹂翻飞在阳光下高高地横过昆明池,又迎著风斜看着细柳展翅飞翔。我如今跌落在家乡的千山万水之外,就像楚地客家人那样不再返家回乡。你这故乡的鸟儿为什么要来到这里,使我心里不禁思念起遥远的家乡。停止鸣叫调转翅膀快快往回飞吧,你爱吃的西林紫桑就要飘出成熟的果香。

4、注释 1黄鹂:即黄莺,亦名仓庚、搏黍、黄鸟,羽毛 *** ,从眼边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鸣声悦耳。2子规:即 *** ,又名布谷、杜宇、鹈鴂,初夏时啼声昼夜不断,其声凄楚。3一声梦断:言黄鹂的一声鸣叫把梦惊醒。楚江曲:指永州湘江之滨。故园:指长安。春意生: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4无山河:谓秦中平原没有高山大河。际天:连天,一望无际。青波:指麦浪。5王畿(jī基):京郊,古称靠近京城的周围。优本:优待农民。务闲:指农忙过后稍稍清闲的时候。饶经过:颇有情谊的频繁来往。6晴烟:指炊烟,有人家居住的地方。7昆明:昆明池,在长安西南。据《汉书·武帝纪》,武帝为习水战,于长安西南凿昆明池,周围四十里。细柳:地名,即细柳聚,又称柳市,在昆明池之南。汉文帝时,周亚夫曾屯兵于此,以备匈奴。翥(zhǔ驻):飞举。宋之问《度大庾岭》诗:「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8伧(cang仓):韩醇注:「楚人别种。」不思还:不想还乡。9乡禽:指在家乡常能见到的子规、黄鹂。生心:产生思念之心。桑梓:家乡。《诗经·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后以桑梓为家乡的代称。十闭声:停止鸣叫。回翅:张开翅膀往回飞。务速:一定要快。西林:柳宗元在长安城西有祖遗田产,有果树数百株,西林指此。椹(shen臻):同「葚」,桑树结的果实,成熟后色紫,故日紫椹。行:即将。

5、诗一开篇以 *** 啼血的典故,实写久不量移的悲苦。「子规」就是 *** ,又称之为「杜魄」,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变,日夜悲啼,叫声似「不得归去」,直叫得眼睛出血,是历来诗文中悲苦的象征。武元衡《送柳侍御裴起居》诗说:「望乡台上秦人去,学射山中杜魄哀。」诗人取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 *** 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的诗意开篇,一个「倦」字点明悲苦之久,「不意」的喜悦可想而知。诗人闻「乡禽」黄鹂的叫声而思念故乡,展开想像的翅膀飞越时空关隘,以优美的语言、眷恋的情怀,向读者描绘了一幅鲜活有趣、令人向往的故园乡土风情画。故园长安既是诗人的出生、成长之地,也是诗人建功立业、实现平生抱负的希望所在。在迭经变故、风雨如晦的日子里,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朝廷恩赦,祈盼擢用,于是,家乡变成了作者魂牵梦绕的精神寄托。由此,诗人不惜浓墨重彩,礼赞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如痴者之喃,梦者之呓,亦真亦幻,如歌如画。春天的故园,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故乡土地平阔,产出丰富,人情醇厚,生活恬愉,连鸟儿在曾经显出卓著功绩的昆明湖、细柳营上空 *** 自在地飞翔。现实是严酷无情的,复出的机会日益渺茫,使作者心灰意冷,徒生伤悲。诗句着力刻画故乡风物,字里行间既蕴涵着往日「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斜看细柳翥」的惬意和欢愉,又弥漫着「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的悲苦和忧伤。结尾以拟人的手法,借问黄鹂「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心生忆桑梓」,嘱咐黄鹂速归,将作者戚苦、郁闷、无助、不平而又不甘放弃的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

6、此诗创作于诗人离开永州的前一年。作品显示,作者对现实既失意迷惘,同时对复出抱有强烈的追求和幻想,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在逆境中顽强地跳动。所以语言未失活泼,风格依然俊朗,在意境上有喜有悲,大起大落。全诗以黄鹂一脉贯通,寓意高远,气韵流畅,开合自如,大气泱泱,读后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扼腕生情,回味无穷。

7、诗词作品:闻黄鹂诗词作者:【唐代】柳宗元诗词归类:【写鸟】、【抒怀】、【思乡】

二、孙犁《黄鹂》原文

这种鸟儿,在我的家乡好像很少见。童年时,我很迷恋过一阵捕捉鸟儿的勾当。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或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的时候,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它既不在我那小小的村庄后边高大的白杨树上同黧鸡儿一同鸣叫,也不在村南边那片神秘的大苇塘里和苇咋儿一块筑窠。

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那是 *** 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 *** 和启发 *** 的啼叫。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因为职业的关系,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真是有些奇怪,有时简直近于一种狂热。在战争不暇的日子里,这种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致,不知对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么 *** 质的影响。

前几年,终于病了。为了疗养,来到了多年向往的青岛。

春天,我移居到离海边很近,只隔着一片杨树林洼地的一幢小楼房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清晨黄昏,我常常到那杨树林里散步。有一天,我发现有两只黄鹂飞来了。

这一次,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深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并不匆匆离开,大有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意思。

每天,天一发亮,我听到它们的叫声,就轻轻打开窗帘,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观赏黄鹂,竟成了我的一种日课。一听到它们叫唤,心里就很高兴,视线也就转到杨树上,我很担心它们一旦要离此他去。这里是很安静的,甚至有些近于荒凉,它们也许会安心居住下去的。我在树林里徘徊着,仰望着,有时坐在小石凳上谛听着,但总找不到它们的窠巢所在,它们是怎样安排自己的住室和产房的呢?

一天清晨,我又到树林里散步,和我患同一种病症的史 *** 手里拿着一支 *** ,正在瞄准树上。

“打什么鸟儿?”我赶紧过去问。

“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

这时候,我不想欣赏他的枪技,我但愿他的枪法不准。他瞄了一会儿,黄鹂发觉飞走了。乘此机会,我以老病友的资格,请他不要射击黄鹂,因为我很喜欢这种鸟儿。

我很感激老史 *** 对友谊的尊重。他立刻答应了我的要求,没有丝毫不平之气。并且说:

“养病么,喜欢什么就多看看,多听听。”

这是真诚的同病相怜。他玩 *** ,也是为了养病,能在兴头儿上照顾旁人,这种品质不是很难得吗?

有一次,在东海岸的长堤上,一位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只是为了讨取身边女朋友的一笑,就开枪 *** 了一只回翔在天空的海鸥。一群海鸥受惊远飏,被 *** 的海鸥落在海面上,被怒涛拍击漂卷。胜利品无法取到,那位女人请在海面上 *** 作的海带培养工人帮助打捞,工人们愤怒地掉头划船而去。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房子里,无可奈何地写了几句诗,也终于没有完成,因为契诃夫在好几种作品里写到了这种人。我的笔墨又怎能更多地为他们的业绩生色?

在他们的房间里,只挂着契诃夫为他们写的褒词就够了。

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谊,不能得到这两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竟一去不返。从此,清晨起来,白杨萧萧,再也听不到那种清脆的叫声。夏天来了,我忙着到浴场去游泳,渐渐把它们忘掉了。

有一天我去逛鸟市。那地方卖鸟儿的很少了,现在生产之一,游闲事物,相应减少,是很自然的。在一处转角地方,有一个卖鸟笼的老头儿,坐在一条板凳上,手里玩弄着一只黄鹂。黄鹂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我站住了,我望着黄鹂,忽然觉得它的焦黄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

“你要吗?多好玩儿!”老头儿望望我问了。

我想,这种鸟儿是不能饲养的,它不久会被折磨得死去。

这种鸟儿,即使在动物园里,也不能从容地生活下去吧,它需要的天地太宽阔了。

从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想起黄鹂。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文章的好处。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 *** 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又先后担任过《平原 *** 》《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并著有关于编辑的作品。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 *** 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 *** 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1942年加入中国 *** 。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 *** 、 *** ,天津市文联名誉 *** ,中国作协之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 *** 。

三、所有有关“黄鹂”的古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 *** 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 *** 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 *** 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 *** 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巧笑着的东邻女伴。在采桑的路上邂逅,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黄鹂之乡 黄鹂的家在哪里-第1张图片-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关于本次黄鹂之乡和黄鹂的家在哪里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黄鹂 哪里 鹂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