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黄河文化孔孟之乡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弘扬黄河文化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山东被称为什么之乡
1.山东被誉为“孔孟之乡”,这是因为它是儒家思想的摇篮,孔子和孟子两位伟大的思想家都诞生在这里。他们的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山东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2.山东也被称为“礼仪之乡”,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仁”与“礼”的核心价值观。孔子提出的“礼仪道德”思想体系,至今仍被视为中国社会的道德准则。
3.山东的饮食文化以鲁菜为 *** ,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鲁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 *** 工艺而闻名,分为胶东菜、济南菜和孔府菜三大流派,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4.自宋代以来,鲁菜已经成为北方饮食的 *** 之一,其影响力扩展至黄河流域、东北地区,拥有广泛的市场和群众基础。无论是在京津唐地区还是东北三省,鲁菜都能找到其独特的地位和受欢迎的程度。
二、古代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为何还频出绿林好汉响马贼
1、说到“响马”一词,大家会想到什么?通常是强盗吧,但是既然有专门的称呼,那自然也有独特的一面,“响马”是有 *** ,而且在劫掠之前,先会放响箭为号,所以称为“响马”。
2、其实“响马”并不只是强盗的另一种称呼而已,其实特指山东地区明清一直到建国前的一种专门的盗贼团体,这些绿林好汉组成马队,经常在道路上劫掠过往客商,然后四处逃窜,在山东地方戏曲“梆子”中竟然还有专门的曲牌名——
3、首先这个土匪盗贼问题并不是山东独有的,在古代中国可以说是盗贼如牛毛,即使是在盛世,官府最多也只能 *** 这些势力,而无力彻底根除,毕竟古代 *** 的 *** 能力实在是有限,在有些自然环境恶劣,经常受到水旱灾害的地方有时甚至会出现“家族式土匪”,甚至全村为土匪的情况,有的时候这种团伙历史竟然达到数百年,翻一翻有些地方(尤其是山区,黄泛区,或者边塞)的地方志,这种事情层出不穷。
4、这个问题彻底解决还要到建国之后,在人民 *** 和 *** 的强势打击下,全国各路匪患才被荡平,社会才有了 *** 的环境。
5、而山东,在中国古代是土匪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统计,1918年,山东约30个州县曾拥有土匪三万多名!为啥“孔孟之乡”的山东会出现这么多绿林好汉?这是因为山东地区是产粮大省,而且民风彪悍重义,而且山东虽然有很多平原,但境内也多泰山山脉、胶东丘陵,所以藏起来也容易。加之古代山东频繁遭受水灾(主要是黄河造成的),经常搞得民不聊生,出现大量流民,所以出现一些绿林团伙也很正常。
6、最有名的山东绿林好汉团体应该算是《 *** 传》中的梁山好汉吧
7、不过,土匪多,好理解,湘西啊,东北啊很多地方都出土匪,但山东土匪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马多,这就奇怪了。
8、很奇怪吗?当然,你是不知道古代的马有多贵!古代有一匹普通的马那就相当于现在有一辆小轿车,而优等的战马呢?那更贵,明朝训练有素的战马一匹马八十两银子,一百两银子都很正常。
9、所以说有 *** 土匪——“响马贼”,还真不是那种穷得没办法而恶向胆边生的一般农民,他们既然有马,那自然也有原因,那么这些山东响 *** 马是哪里来的?
10、这其实根子在于明朝恶劣的马政。
11、马是好东西啊,对于国防,信息传递等都有极大的作用,所以中国古代历代 *** 都非常重视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关于马匹的政策称为“马政”,而明朝的政策是这样的,大量推行“民牧”,就是让老百姓和官府一起养马,明朝初期在鲁、晋、豫、南北直隶等地设立大量马户,洪武二 *** (1395年)榜示,
12、“江南十一户,江北五户共养马一匹。”
13、官方让老百姓帮着一起养 *** 原因是啥?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民役”,因为养马成本太高,所以官方让民间也承担一部分责任,加之由于明朝要对抗蒙古,所以养马压力更大,很显然,老百姓不可能原因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 *** 事情,而且由于官府逼迫很严重——订有应纳马驹数,若不够,养马户须赔偿,搞得一堆“马户”倾家荡产。
14、那怎么办?自然是反他 *** !而且这些人还有马,虽然一般不是什么好马,和蒙古人无法比,但在机动力比一般县级 *** 的衙役或是基层驻军要强太多了,于是一些胆大的破产马户就成了“响马”,而山东和北直隶地区由于马政最苛,所以“响马”问题最严重。
15、明朝正德五年(1510),北直隶霸州(今河北霸县)文安县人刘六、刘七、杨虎等人 *** ,一呼百应,聚流民、响马、屯军数千人,屡败官军,被 *** 呼作
16、明朝的苛刻马政直接影响后世,所以一直以来山东的马匹数量都很多,这些马匹相当一部分都流入盗贼团伙的手中,到1930年,山东境内的土匪人数竟超过20万人,里面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马贼”。
17、这些“山东响马”相当彪悍,犯案前常以“官兵奈我何!”进行挑衅,表明自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
18、一直到 *** 时期,“响马”团体都还在山东广泛存在,山东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响马”起事便是著名的1 *** 3年5月的临城劫车案,由于关系到很多外国人被劫为 *** ,所以这个事情搞得是中外震惊。“山东响马”也因此名震中外。
19、到了现代,自然没什么大规模的土匪盗贼团伙了,但“响马”甚至已经成了一种地方文化,虽说山间道路上已不再有结伙骑马拦路之 *** ,然[山东响马]之名号,习气与记忆依然在山区和半岛沿海民众间流传,很多 *** 也有很多以旧式响马自许,可谓奇特的地方现象。
20、当然,这只是“响马”的本意,由于“响马”名气太大,所以“响马”后来成了北地很多土匪和盗贼团体的泛称,有些没有马匹的土匪有时候也会被称为响马。
三、孔孟之乡指的是哪些地方
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鲁南城市带中心城市。
地域面积为11187平方公里,人口808.19万人。2013年,济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01.54亿元。济宁,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悠久,是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夏朝,境内设任国,也称“仍国”。
商朝,境内除任国外,还有奄、厥、卞明等封国。其中,奄曾为商王南庚的都城。盘庚 *** 于殷后,奄为商属国。
西周,境内有任、厥、邾、极、茅、鲁国。其中,鲁乃为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周公旦于奄的封国。
东周,境内的任国,春秋时属鲁,战国时属宋又属齐。鲁国于公元前249年为楚所灭。此时,境内的封国还有茅、极、邹、方与、胡陵等。
秦朝,废任国,置任城县、亢父县,属薛郡。曲阜还设有鲁郡。
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改属济东国,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济东国改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改为东平国。
东汉,境仍属东平国。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析东平国置任城国(微山县鲁桥镇)。此外,还有鲁国。
三国,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任城国改为任城郡(微山县鲁桥镇)。境内还置有山阳郡、鲁郡。
西晋,境内置南平阳侯国。晋武帝咸宁三年(277年),又复为任城国。此外,境内还置有高平国、鲁国。
东晋,境内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所据,曾置有任城郡、鲁郡、高平郡。
南北朝,境内仍置高平郡。宋永初元年(420年),任城并入亢父县,属高平郡。北魏神龟元年(518年),复置任城郡。
隋朝,境内先后置有高平郡、鲁郡。
唐朝,境内设鲁郡,后又改为济州、又为济阳郡、泰宁军。
宋朝,境内仍置济阳郡、济州。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境内的兖州升袭庆府。
金朝,天德二年(1150年),原以巨野为治所的济州迁往境内的任城。
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境内的济州升济宁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境内设济宁路,置总管府,领3州7县(州又领9县)。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济宁路为济宁府,仍治任城,领3州12县。洪武 *** (1385年),又改府为州,只领3县。同时,兖州升兖州府,驻滋阳县,领27州县。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济宁州升为直隶州,领3县。雍正八年(1730年)改为散州,不领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升为直隶州,仍领3县。当时的兖州府,辖10县;它和济宁直隶州同属兖沂曹济道。
*** , *** 二年(1912年)废济宁直隶州。 *** 三年(1913年)1月,设岱南道。 *** 四年(1914年)6月,设济宁道,辖25县。
1946年1月,济宁之一次解放,晋冀鲁豫 *** 第七纵队进驻济宁,以城区和近郊设立济宁市。同年9月又被 *** *** 占领。1948年7月14日,山东 *** 再次收复济宁,济宁第二次解放,仍称济宁市。同年8月划归山东省,属鲁中南行署。
1950年5月,济宁市降为县级市,改属滕县专区。1953年,滕县专区和湖西专区合并为济宁专区,专署驻地济宁市。1954年10月,济宁市曾改为省辖市,由济宁专署督导。但不久,又改为县级市,仍为专署驻地。
1967年,济宁专区改称为济宁地区。1983年8月30日,经 *** 批准,撤销济宁地区,改置为地级市。
济宁位于鲁西南腹地,地处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东邻临沂地区,西与菏泽接壤,南面是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北面与 *** 市交界,西北角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
最北端是梁山县小路口镇邹桥村,为北纬35°57′;最南端是微山县高楼乡,为北纬34°26′;最东端是泗水县泉林镇,为东经117°36′;最西端是梁山县黑虎庙乡高堂村,为东经115°52′;总面积11187平方公里;南北长167公里,东西宽158公里。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中国思想家,儒家创始人。
孟子(前372年-前2 *** ),中国思想家,儒家。
颜子(前521年-前490年),字子渊,是孔子最得意的 *** 之一。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尊颜回为“先师”。唐玄宗时追封为“充国公”。元代时又加封为“充国复圣公”。至此颜回便被尊称为“复圣”。
曾子(前505年-前432年),春秋末年鲁国人。名参,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又被后世儒家尊为“宗圣”。
左丘明,春秋末期著名史学家,著有《左传》和《国语》。
王弼,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人。
郗鉴,金乡人。东晋重臣,历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官至太尉。为王羲之岳父。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