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黄烟之乡是哪,黄烟 *** 的 *** 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统计一下端午节熏黄烟是哪些地方的习俗
1、但作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2、中国的传统节日怎么能平淡而过?
3、在福建,过端午节的形式已有五花八门
4、福建各地这些 *** 你想象的端午民俗
5、赛龙舟:福州自古就有赛龙舟的传统,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龙舟长3丈多,宽5尺左右,首尾如龙形,两侧绘有五彩的龙身。划舟手28至30人加上司舵、执旗、锣鼓手、放鞭炮者,合计有34至38人之多现在,虽然像“采莲”及挂香火袋的传统习俗已不多见了,但人员组成、训练及参赛等事宜仍然由各乡村农民自发组织。
6、熏黄烟:端午节当天中午时分,每家每户都要点燃黄烟往墙缝、屋角等边边角角处喷。
7、煮粽水洗身:福州人在煮好粽子后,会把留在锅里的水用来洗脚、洗脸、洗身子等据说洗后夏天不会生痱子,不会被虫咬。
8、喝“午时茶”端午当天,人们到山上、田边等野外采集许多野草树叶,或切成片,或切成段,跟茶叶等混在一起晒干,收存备用。因为它是端午节时 *** 的,所以就叫它“午时茶”,它对咳嗽、肚子疼、消化 *** 都有效果,还能防暑降温。
9、福州-端午进献公婆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
10、长乐-水稻抛房梁长乐等地农民在田野里拨回数棵水稻,把这水稻抛在房屋的房梁上,认为这样房子不会受白蚂蚁等害虫侵蚀。
11、长乐-淹鹅和蛇长乐等地还在端午日杀鹅和蛇,取其油用盐淹,供日后遇蚊虫咬肿等肿痛时用。
12、福清-蒸起家粿五月初二福清家家户户都做起家粿。“起家尨”即起家粿膨胀起来了,粿炊熟了。起家粿是米粿,糯米发透后磨成浆,用白棉布袋装着压干,加入酵母发酵后,做成圆饼状,垫着粿叶蒸熟。因为粿蒸熟后会膨胀起来,所以命名为“起家粿”,寓意发家致富。
13、福清、平潭-煎面饼福清和平潭都有端午煎面饼的习俗,用粗面,即小麦浸在水里发后,磨成浆,在大铁锅里煎成。面饼的吃法跟春饼一样,卷上炒或煮熟的豆芽、韭菜、蛏肉等食用。因为福清方言的“面”与“绵”谐音,有“福寿绵长”的美好祝福在里面。
14、闽侯-“分节”习俗闽侯女婿要在端阳日给岳家送礼,俗称“分节”。《闽侯县志》载:“端午节民间还有‘送节’的习俗,即已出嫁的女儿以猪脚线面为礼品孝敬父母。此俗主要流行于荆溪、上街、竹岐、白沙、鸿尾、洋里、大湖、廷坪等山区、半山区乡镇。”
15、闽侯-送“红节”和“白节”闽侯县大湖等部分乡镇端午节有送“红节”和“白节”的习俗。送红节是己出嫁的女儿向娘家送端午节礼物,有粽子、线面、蛋、猪蹄、荷叶包等,送礼时间必须在初三和初四两天。送白节是向节前失去大人(做父母了的)亲戚赠送粽子,收粽者回以切面,按当地风俗,上年端午节后至本年端午节前失去亲人的家庭,端午节不能包粽子,否则会不顺利,送“白节”的时间必须在初二之前,现时送“红节”、“白节”很多人都用现金代替了。
16、闽侯-“讨夏衣”习俗甘蔗端午节有“讨夏衣”习俗,上年端午节后至今年端午节前有女孩出嫁的,初三日,岳父母要向女婿家送衣服、裤子、竹席、枕头、扇子、毛巾、粽子等礼物。也有的乡镇在端午节期间外祖母为外甥、外孙女送衣服,民间称为“送夏衣”。
17、厦门的 *** 两岸龙舟赛,名声在外,水上赛捉鸭是流行于闽南地区的端午节独特风俗。龙舟竞渡时,在桅杆上挂上一个里面藏着鸭子的笼子,也有装小猪崽的。桅杆横放,由岸上伸向海面,杆上涂抹油脂,自愿参加抓鸭子的人,要沿着桅杆快速走向海面,到达桅尾抓住笼子,这时鸭子飞入海中,再游泳追赶把鸭子抓住。好多人走到桅杆中途就滑跌海中,引起岸上观众阵阵欢笑声。据说这是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 *** 练水兵的 *** ,这种习俗在泉州等地也很盛行。
18、水边烧焚生辰八字厦门同安等县则在端午日午时,写全家人的生辰八字,送到水边烧焚,曰“辟瘟”。并用松树枝、稗谷 *** 于门首,以求避邪求福。
19、诏安-走“贡王”漳州市诏安县数百年来端午节走“贡王”的民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每逢端午节,当地乡人分别从两庙中抬出“开漳圣王” *** 光的部将沈世纪、李伯瑶二将的神像出行,环绕北关游街时,由庙宇灯笼前导,刀斧戈戟罗列双行,社众排队随后,齐唱原名龙船鼓歌的“贡王歌”,十分热闹。在漳州,人们把端午节视为仅次于春节的节日,民间有裹粽、卤面、备菜肴敬祖先、拜神明的习俗,同时还有是年丧家不蒸粿做粽及向丧家赠粽的风俗。
20、华安-给古井“洗澡”华安县仙都镇大地土楼群二宜楼内,每年端午节给古井“洗澡”,这是他们延续200多年的习俗。端午节当天中午12点后,清洗者先是拆开古井的地面部分,清洗一片井盖和两瓣副井盖。接着抽干井水,由一人下到4米深的井底,清除淤泥、杂物等。清理完后,还要往井内撒放5斤盐,以清除异味,接着封上井盖。
21、泉州:“嗦啰嗹"、午时联、吃煎堆
22、每年的五月初五,泉州民间的“嗦啰嗹”民俗都很出彩。“嗦啰嗹”也称“采莲”,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据称“嗦啰嗹”乃古越族人的遗风,歌唱中的“嗦啰嗹”就是古越族人辟邪去灾的咒语。此外也有人认为,“嗦啰嗹”是古越族人对龙舟的称呼,所以才有“嗦啰嗹”这种音译词。过去泉州城内“嗦啰嗹”颇为鼎盛,一般在各铺(以前泉州分为四隅三十六铺,铺下面又分为境)内进行。五月初五一大早开始,先往本铺境人家采“头莲”、“二莲”和“三莲”,之后便沿街沿巷,挨家挨户一路采过。
23、泉州-写午时联“午时联”是用 *** 的“雄黄酒”或“黄枝水”书写,贴联的。位置仅限于厅门上,张贴的时间为正午。“午时联”常用联语有:“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端阳艾叶如旗招百福,午日菖蒲似剑斩千妖”等。
24、泉州-吃煎堆泉州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端午节之前,泉州一带正是梅雨季节,雨下个不停,古时据说是天空“漏了”所致。人们盼晴心切,仿效女娲氏炼石补天的做法,因此有了“煎堆补天”的民俗。
25、石狮-海上泼水节石狮蚶江的闽台对渡(海上泼水节)习俗,是早已闻名于世的传 *** 特的民俗活动。蚶江位于石狮市北部的泉州湾南岸,曾为泉州总口,与 *** 鹿港对渡。每逢端午节,两地对渡船只上的人们身披盛装,同江竞舟泼水,交融情谊,互祝吉祥,逐渐形成这全国乃至世界仅此一绝的民俗。端午节这一天,蚶江古渡沸腾,四面八方的 *** 涌向海滨。只见百舸在泉州湾竞渡穿梭,人们用各种勺、桶盛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男女浴情,热气火红。人们视此水为“吉祥水”、“幸福水”,要让这圣水情雨淋个透,以图吉祥、幸福、兴旺。
26、“四脚狗”祈平安以前过端午,大人要给小孩做“四脚狗”。其实这四脚狗和其他地方挂香囊的风俗是一致的,只是所挂的东西不一样。母亲要给儿女做四脚狗,挂在脖子上,以祈求平安、发财。所谓“四脚狗”其实就是布老虎。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 *** ,外包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 *** ,玲珑可爱。
27、漳平-包假粽漳平县等地用竹叶包谷皮为假粽,在端午时送到屋外,称“送蚊虫”,并且在五月初一要包“乖粽”给儿童吃,认为吃了“乖粽”,儿童就会听话。
28、三明送礼有好多讲究,在三明建宁客家端午习俗就自有许多新颖的地方。送节的时间一般从五月初二开始,多为晚辈向长辈送节,如刚订婚的女婿给岳父母家送节,外甥给娘舅家送节。送节的礼品除粽子外,还有猪肉、雄黄酒、玩具、扇子、面条等。送这些礼品也有讲究,比如送扇子,意为送凉风、送清爽、送健康;送面条,取的是面条的白色,有洁净之意,送面条就是送洁净、送顺心之意。
29、沙县-腌制菖蒲沙县端午节有腌制菖蒲的习俗,端午节当天采菖蒲根洗净切片用盐腌制,以备家中有人夏令肠胃不佳、肚痛时服用。
30、宁化-不饮江河中或井中和其他地区饮午时水不同,宁化等地则认为端午日水有毒,是日不能到江河中或井中吸水饮食。其划龙舟自初一到初九,初九日划龙舟俗称“送瘟船”。
31、在宁德过端午节,新嫁女的娘家于节前要给女儿送肚兜、巾、扇、香袋等物,由新媳妇分赠家中老小,连续三年,俗称“送节”。女婿则要给岳父母送“节鱼”,一般为黄花鱼,越大礼越重,意为“黄金有余”。左邻右舍的小孩,在端午节这天会簇拥到新娶亲人家,由新媳妇将五色索系到手腕上,俗称“记节”。午时,大人喝过雄黄酒,点孩童之额。
32、在周宁,女儿出嫁的之一个端午节,女方父母要送两斤猪肉、至少二十个粽子,还要备青绦、红头绳、避邪丹等礼物。全村男女在端午节这天上午去新媳妇家“绞假”,青年人去用青绦,儿童则用红头绳缠住手脚,意为将来会心灵手巧,会攀高,会“高升”。
33、霞浦- *** 走水·龙舟竞渡端午霞浦松山村有别具风格的“ *** 走水·龙舟竞渡”活动。松山村地处沿海,当地的群众 *** *** 已有1000多年历史,端午当天,信众抬着 *** 神像来到海边,把 *** 神像抬上花船,在海面上沿村庄绕行,5条龙舟紧跟其后浩浩荡荡,形成“龙王朝 *** ”的壮观景象。在船队靠岸时,还需要把坐着 *** 金身的轿子不断地往海里上下沾水36下,寓意着 *** 在一年的365天里,天天庇护信众平安吉祥,紧接着热热闹闹的龙舟赛才拉开了序幕。
34、寿宁-五月初四过端午节寿宁,至今仍保存着在五月初四过端午节的习俗。纪念为寿宁建县立下功勋的刘良、李球、刘斌等13人的“义勇大夫”,明朝起,每年农历五月初四提前过端午的习俗在寿宁流传至今,相沿560年不变。
35、“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蛋”这俗语概括了莆田赛龙舟之外的端午节所有习俗。
36、“初一糕”是指五月初一,田民间做米糕。糕的样式虽有不同,但 *** 的原料与 *** 大致相同,都以大米磨成粉,后加糖、香料、花生等蒸制而成,叫“早米糕”;也有以佐料特征命名的“薄荷糕”等。
37、“初二粽”指的是初二包粽子,其 *** 与其他地方大致相同,只是多为四角粽。
38、“初三螺”是指初三时,民间百姓大多要吃螺,意在明目。
39、“初四艾”指初四这天,家家户户在门上 *** 艾叶、菖蒲避邪也有 *** 艾会使人清醒的意思。
40、“初五蛋”指初五这天要煮蛋、吃蛋。清晨,人们采集香草、菖蒲、石榴枝、桃枝、柑橘枝等,统称“午时草”。中午,将“午时草”与鸡蛋一起煮,味道芳香。人们以煮蛋的汤水洗澡,浴后换上夏令新装,每人再吃上两个鸡蛋,以图吉利。
41、仙游-献纸于虎啸潭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
42、赛竹筏在武夷山,端午龙舟赛不以龙舟为赛具,独以泛游九曲溪上载客竹筏争流竞技,比起龙舟,竹筏显得古朴简陋,可它是武夷山千百年来传承水上文化的标志物,不是一般的龙舟可替代。
43、做凤凰蛋武夷山乡村端午节还有做凤凰蛋的习俗,这倒和纪念屈原没啥关系。凤凰蛋比鸡蛋小,黑褐色,其貌不扬,却是当地农家必备常用土 *** ,对头疼脑热、儿童积食等寻常病有一定效果。凤凰蛋的 *** 时间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其做法是采集二三十种草 *** 风干后混合捣烂,捏成蛋形后再风干,而采集草 *** 的时间集中在农历三月初一或三月十五。
44、邵武-“窦娘”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 *** 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45、建阳-晒 *** 囊建阳县以五日为 *** 王晒 *** 囊日,各家皆于此日作酱。
46、建瓯-送瘟神在建瓯民间认为五月多瘟役,因此旧时每年都要在端午节的傍晚举行隆重的“送瘟神”活动,祈望驱邪消灾。这是全城人共同参加的大型活动,“舟歌”(“舟歌”,是建瓯端午之日表演的传统节目之一。)队位列其中。领唱、帮唱、伴唱者多达几十人,肩扛船桨,高声歌唱。随着队伍的行进,平安幸福的美好祝愿沿途送进每家每户……
47、这一天包粽子、吃粽子可是必不可少的。
48、咱们大胡建的粽子可是各有不同呢!
49、现在,小SHUI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福建粽子大盘点!
50、福州自古就有做白粽的习俗,还会在其中加入花生。由于白粽没有馅料,全是糯米制成,所以食用时大多会蘸白糖。
51、粽子煮好后,会把锅里的水留下,用来洗脚、洗脸、擦身体等,据说能消毒解暑,夏天不会生痱子,不容易被虫咬。
52、烧肉粽是福建厦门、泉州、漳州,闽南一带特有的汉族传统名吃。肉粽以香菇、虾米、芋头粒、栗子、猪肉、糯米为原料,包好后的粽子要等开水煮沸时才下锅烧。煮好后拨开棕衣,香气扑鼻,粽子色泽红黄闪亮,味道香甜,油润不腻。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茸、甜辣酱等调料,更是美味可口。闽南话“热”与“烧”同含义,所谓“烧肉粽”,就是要趁热而食的粽子,热食更有风味。
53、闽南人钟情的粽子另外一种就是碱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煮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端午正值夏季,碱粽冰透后加上蜂蜜或白糖,尤其受到欢迎。
54、如果端午的时候来宁德上金贝畲家寨,可以尝尝这里独有的菅粽。每年端午节,畲家人就用山上随处可采的长长的菅叶来包做成圆圆长长的菅叶粽。吃菅叶粽的时候,畲族人会早早备好红糖液,蘸一蘸,很美味的哦~
55、所谓的豹纹粽,其实就是包了一层晒干竹叶的粽子。豹纹粽以浙江宁波一带的最为有名,咱福安也有哦。
56、听说,龙岩 *** 管端午叫五月节,通常小朋友穿新衣,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大餐。因为龙岩人喜欢吃香,通常会将葱,香菇,肉一起炒,作为粽子的馅。通常有两种粽子,一种是平常见到的形状,另一种是“牛角粽”,头大,尾巴尖。
57、本地人常对小孩说:“别吵,给你‘ *** 枪’吃。”这 *** 枪是一种枪,因为牛角粽很像枪,所以大人常在端午这样哄小孩。
58、闽北地区端午的重头戏也是粽子,但是南平人民包粽子一般都是在节前,赶早不赶晚。因为他们有个讲究,最早包粽子的家庭是最吉利的。但是一般头筹总是比较难拿,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在初二、初三包,初四才包的可是要吵架的。
二、连州市有哪些土特产
连州白茶俗称“藤婆茶”,是生长在连州的山野中的藤状植物,它有清热润肺、解暑消炎之功效。相传唐代刘禹锡任刺史时,藤婆茶就已成为了连州人家家会 *** 的家居必用之茶叶了。经现代 *** 精制成的藤婆茶,又称白茶,除增强了原有的功效外,还具有了降血压、平喘化痰、消食减肥之功用,是一种功效特别的大众化的天然饮品。
连州水晶梨果实端正,近圆形,果皮青绿色。套袋后的水晶梨,果面光滑洁净、果皮黄白色、着色均匀、晶莹剔透,果肉雪白爽脆、细嫩多汁、芳香可口,具有清凉解热、消痰止咳、解疮毒、助消化等功效。连州市水晶梨的发展已得到中国特产之乡暨推荐组委会的肯定,被批准为中国水晶梨之乡。
星子红葱是我市星子镇名优特产,具有粒大、色艳(皮红)、鲜辣、味香浓的特征,具有消食、去毒、除腥、促进食欲的功效,使之成为餐桌上的调味佳品而声名远播。质量好、产量高等特点的红葱已成为星子镇的“拳头”产品并远销珠三角和福建、 *** 、 *** 等地,而且出口到日本、新加坡等 *** 国家。该镇红葱种植面积已达到1.5万多亩,全镇年产量可达9600多吨。星子红葱在2004年11月和2005年2月分别通过了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连州星子一带盛产白菊花,而星子镇种植最多的应是大角坪。价钱好时每家每户都可以收获十几担。早几年, *** 贱,很少人愿意种植,这几年 *** 有回升,种植面积又大了。
白菊花的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多1.5~4cm。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 *** 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 *** , *** 为管状花。气清香,味甘、微苦。
白菊花 *** 贱生,春天栽种,秋天开花。摘取花头后,上笼蒸3-5分钟后取出晒干,即可。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
白菊花 ***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 *** 不足,目暗昏花,眩晕惊风,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电脑一族常饮野菊花茶,对治疗眼睛疲劳,恢复视力有很好的疗效,但这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
“孔塘烟”是一种烟丝,别名黄烟,可作为烟斗烟丝或手卷烟丝抽食。孔塘烟出产地位于广东省连州市龙坪镇孔塘管理区(现改名为孔围管理区)。
资料来源:;
三、黄烟属于哪儿的特产
黄烟是南雄一宝,南雄农民种烟、嗜烟,一辈子离不开烟;南雄卷烟厂产烟、销烟,“百顺”、“珠玑”行销各地。南雄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是黄烟,每年黄烟收入要占 *** 经济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南-烟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南雄烟叶品质优良,为我国烟叶商品的名牌产品,历来饮誉中外,内销全国28个大中城市,曾一度远销67个国家和地区。1984年至1994年,累计烟叶总产21万吨,年均产2.1万吨,为广东省年均产量的50%左右。10年平均收购烟叶15600吨。为全省年均收购量的60%左右。烟叶产量和收购量均居全省之首。全国烟草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的县市只有6个,南雄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南-烟在全省举足轻重,在全国名列前茅。1985年,广东省烟草总公司确定南雄为优质生产基地。1986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又确定南雄为出口晒烟生产基地。19 *** 年,原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李益三到南雄视察时,欣然题词:“金叶之乡在南雄"。的确,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南雄堪称烟叶之乡。全市24个乡镇都种植黄烟,烟农10余万户,占总户数的八成多。在南雄盆地田野上,黄烟连绵20余万亩,春来一片翠绿,夏至一片金黄。到了收烟季节,烤房炉火通明,村巷烟叶飘香。全市上下为烟叶而忙碌,为烟叶而欢笑。
南-烟于清初自闽南传入,至今300多年,盛产不衰。闽南黄烟是怎样传入南雄的呢?主要通过两条渠道:一条是通过氏族迁徙。南雄不少氏族来自闽南,他们迁徙来南雄的同时,把黄烟的生产技术也带到了南雄;另一条渠道是商业贸易。明清南雄商业贸易非常繁荣,闽南来南雄经商的人不少,他们为了获取商业利润,很乐意把黄烟生产技术引进南雄。黄烟传入南雄后,与南雄特有的土壤、气候条件相适应,烟叶品质优良,种者日众。清乾隆嘉年间已成一方特产。清道光四年《直隶南雄州志.物产》载:"烟叶,旧志未载,近年四五十年日暂增植,春种秋收,每年货银百万两,其利几与禾稻等。"。
南-叶以叶色金黄、烟味醇香、易燃灰白三大特 *** 而素负盛名,为当今各 *** 厂生产名牌卷烟必需之原料。南雄晒烟历来很受外商欢迎,出口颇多。 *** 时期已畅销五大洲67个国家和地区。1953年到1979年,年出口额三五百吨,最多的1954年,出口1155吨。1980年后,由于国外烟叶市场的变化,消费习惯由清香型变为浓香型,外贸出口停止。近几年,随着烟叶品种改良,质量提高,南雄烟叶又恢复出口。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