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肥东散文之乡,以及中国散文之乡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肥东县的介绍
肥东居皖中腹地,是省会合肥的东大门。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全县总面积2216平方公里,人口108.66万,辖18个乡镇、331个村(居、社区),现有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1肥东县为全国百强县,并当选为全国更具幸福感的县级城市,排名第18位。2此外还荣获“安徽省教育强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平安县”、“全省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散文之乡”等荣誉称号。
二、肥东,那些闪亮的印迹抒情散文
1、对于肥东,并不熟悉。在很久之前,我的大学室友,是肥东人。小巧玲珑的女子,十分勤奋,《高代》学得一流的棒。小女子不仅智商高,而且情商也十分了得,竟然把我们班高大威猛,又异常优秀的班长收服。至今夫妻双双还在肥东的某一中学任教,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后来又了解包公老家也在肥东。对于包拯,他的传奇,我们从小就耳闻目染,小小的戏台上,总是演绎着宋朝最温暖、最振奋人心的故事。包青天一次次粉墨登场,对于陈州放粮、包铡美、狸猫换太子等民间传说可以说耳熟能详。
2、宋朝有很多清官,像寇准、范仲淹等,但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包公。他如同长夜中的一颗明星,闪耀在人们的心底。当然,这也反映了老百姓期待 *** 清明的一种心理。他们期望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希望有父母官,爱民如子。一直到现在民间都亲切地喊他“包黑子”、“包青天”,崇敬之情可想而知。曾经有人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点也许就是包公的为官之道,他不畏强权,自然有不畏强权的智慧。到现在人们提到他,依然追思绵长。
3、包拯是中国老百姓心中的青天,从南到北,在全国的许多地方都怀念他,历代文人还写了不少颂扬的诗词。
4、和他同时代的一代名臣文彦博赠包拯《七律·寄友包兼济拯》诗“缔交何止号如龙,发箧畴年绛帐同。方领聚游多雅致,幅巾嘉论有清风。名高阙里二三子,学继台城百六公。别后愈知琨气大,可能持久在江东。”也同样歌颂了他的刚正不阿和清正廉明,表达对他的景仰之情。
5、包公一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是一千多年来老百姓心目中崇高的清官形象。 *** 清明时,人们怀念他;世道衰败时,老百姓更加怀念他。自宋朝到今天,虽然世事变幻不定,然而,人们对于包公的怀念从未停止。
6、包拯(999-1062),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省)人。天圣五年(1027年)中申科进士。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以孝闻名于乡里。包公也是大器晚成的典范,19岁那年,他中了进士甲科,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建昌县知县。但由于父母年老,后来辞官在家守孝十余年。36岁才离开家乡,正式踏上仕途之路。
7、古庐州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合肥现在有个挺有名的景点叫“古逍遥津”,据称是三国时期大将张辽大战逍遥津的古 *** ,张辽是河北河间人,但张辽墓是在合肥。
8、 1062年, *** 岁的包公死在都城汴京(今开封)。
9、在他死后的第四年,家乡人民为了缅怀他的功绩,就在城内的兴化寺中供起了包公像,或许这就是最早的包公祠。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为了纪念包公,就在包公幼年读书的香花墩建起了包公书院,民间习称包公祠。包公祠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重大的修建就达十几次。包公祠的 *** ,明嘉靖 *** (1539年)曾移设到合肥城内,此后又移到城外香花墩,因为那里有包公年青时的足迹,香花墩便成了包公祠永久的驻地。
10、太平天国时期,清军和太平军两度争夺庐州,包公祠也在战火中化为灰烬。
11、清光绪八年(1882年)合肥籍状元李鸿章因母亲病故居丧合肥,目睹自己读书时经常流连忘返的包公祠变成一片 *** ,遂捐银2800两重建,至今殿后还有一块李鸿章撰写的《重修包孝肃祠记》石碑。
12、之一次见到包公祠还是去年春末,我们学校到省立医院检查身体。包河周围异常幽静,河边有不少卖花的小车。可谓清香四溢,春意盎然。
13、沿着包河幽静的石凳走过,在河中的绿洲的香花墩上,一组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显得古朴端庄。有人说,那里就是包公祠。真可谓是绿树浓荫之间,别有洞天。
14、祠由正殿、两厢、廉泉井、流芳亭、回澜轩、包公故事蜡像馆及 *** 的碧水和园林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享堂,壁上嵌有黑石包公刻像,上悬“节亮风清”匾额。正中供奉着威严的包公塑像,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侍立两旁,赫赫有名的龙头、 *** 、狗头三铡,凸显“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
15、左侧一方石碑刻着包公1037年初入仕途时写的一首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另一石碑刻着包拯亲笔写的家训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辟以昭后世。”。
16、两边厢房陈列着包公墓出土文物,包括《家训》及包氏家谱等展品,最动人心弦的还是历代存留的感叹和崇敬。
17、有钦佩得五体投地的:“照辉千秋,念当时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嘉祐溯贤臣,待制直声,济美乎富欧韩范;庐阳留正气,阎罗威望,常昭於河岳日星。”
18、“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庐墓守终,丧移孝作忠,最是片言争国本;居官持大,体以宽继肃,漫云一笑比河清”有见贤思齐的:“凡吾辈做官,须带几分骨气;谒先生遗像,如亲三代典型”,也有爱屋信乌、引以为荣的:“一笑河清,乡国旧闻传谏草;千秋墩在,岁时薄酹荐香花。”“铁面写丹青,遗像传家,怀庆历年间梗概,一时直节同推;古祠环绿水,澄波澈底,过城道上娳徘徊,千载心清可鉴。”
19、享堂东面有一座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一口。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日映空,雕龙影入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故称“龙井”。
20、据“香花墩井亭记”载:昔有一赃官饮此井水后,头痛不止。清末举人李国苇据此写下了《井亭记》,“抑或孝肃祠旁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慨叹,让龙井有了“廉泉”的今称。祠内有读书亭,,相传是包公青少年时读书的地方,环境幽静,林木葱笼,是一个得天地精华的好所在。包公祠四面环水,一曲清流原是古时庐州城的护城河,因为包公而改名包河。包河水光潋滟,河中生长的红花藕和铁面鲤鱼也与众不同:铁面鲤身阔背青,黝黑似铁,人喻包公的铁面无私;而铁骨铮铮,久煮而不散架,更似包公的刚直不阿。红花藕藕断无丝(私),“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自古传为佳话。有诗赞曰:“孝肃祠边古树森,曲桥回转倚城阴;清溪流出荷花水,犹是龙图不染心。”
21、包公祠东南方约400米处,是包公墓园,称包孝肃公墓园。“铁面贮黄泉,清声远播,墓侧常开三宝铡;赤心化紫气,明镜高悬,民间永念一青天。”的楹联寄托着人们的崇敬和怀念。包拯病逝于北宋嘉七年(1062年),追谥孝肃,赠礼部尚书,奉诏陪葬于永定陵西北。次年归葬故里,安葬于庐州合肥县城东公城乡即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也就是现在的肥东。
22、墓园掩映在苍松翠柏丛中,总面积1200平方米。由西向东排列着石阙、神门、石像生、享堂及墓 *** 等,规制甚为壮观。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和包拯禀 *** 峭直十分相称。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特别令人感动的.,因为有包公“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的 *** ,包氏后代子孙,未有不肖者。包青天之所以为包青天,原因就尽在后人无言的凭吊中。
23、后来又有几次路过肥东,只是走马观花。
24、只是觉得新建的楼群如雨后春笋,而且街道绿化也来越丰富。和路过的许多地方一样,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25、肥东风光秀丽,景观众多。巢湖,奇石密布的皖中之一高峰、有“北九华”之称的浮槎山,江淮分水岭上的璀璨明珠岱山湖,庐阳八景之一的四顶朝霞,位于巢湖岸边、塔身 7层、高 12丈的振湖塔,始建于三国时期的龙泉古寺等。人文景观有包氏宗祠、李鸿章家族遗存、曹植墓、太平天国驻军旧址、六家畈古民居和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青龙储老圩 *** 旧址纪念馆等,其中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被命名为全省国防教育基地。
26、肥东的那些风景,至今无缘相见。总是想着,以后联系上在肥东工作的那两位同学,才好好地一睹肥东的风采。
27、每次到合肥,路过包河,都想到包公祠转转,享受一下那里的清幽。也表达自己对父母官的敬意和怀想。想到在肥东工作的两位同学,他们曾经沿着青春的足迹来到我的老家找过我,可惜,我不在家。我不知他们怀着怎样的怅然离开!希望,有机会到肥东去看他们,看看那里温暖的土地,给了我同学怎样的滋养,让他们那么幸福,那么快乐!
三、肥东县志里有哪些人名人
1、包拯:北宋朝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任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包拯执法严峻,杜绝吏奸,不畏权贵。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 *** 。被作为“清官”形象,为历代民众所称颂。
2、余阙:元散文家.刑部主事。淮西宣慰使.淮南行省右丞,不会阿谀权贵,弃官归庐州。后又被起用,仍直言敢谏。明宋濂在《余左丞传》中说:“阙在位,知无不言,言峭直无忌。人劝阙少避祸,其曰:‘吾纵昏,岂不知披麟为危。委身事君,身虽杀,弗悔也’。”《元史》本传称余阙“留意经术,《五经》皆传注。”
3、吴复:明朝开国大将。封安陆侯。现境内有吴复墓遗存。
4、张德胜:明朝开国大将。封蔡国公。
5、李翰章:李鸿章长兄。湖广、两广总督。
6、李鸿章:合肥县东乡人氏,现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 *** 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北洋军政首脑。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世人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李鸿章忠。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7、李经方:出任钦差全权大臣,清廷商约大臣。以邮传部侍郎首任邮政 *** 局长。
8、李经羲:北洋 *** 国务 *** 兼财政总长。云贵总督。
9、吴伯华:淮军华字营统领。一品封典。
10、吴毓兰:天津布政司。一品封典。
11、吴育仁:直隶通永镇总兵。一品封典。
12、张劲夫:历任杭州市委 *** 、副 *** 、浙江省委 *** 、省财委主任、华东财委副主任、地方工业部 *** 组 *** 、副部长、中国科学院 *** 组 *** 、副院长、国家科委副主任、 *** *** 组 *** 、部长、 *** 财经 *** 会 *** 、副 *** 、安徽省委 *** 、 *** 、省 *** 之一政委、 *** 、国家经委 *** 组 *** 、主任、 *** 财经领导小组成员、 *** 、中顾委 *** 。
13、 *** 的第八届 *** 候补 *** ,第十、十一、十二届 *** ,之一、二、五届 *** *** ,第二、四届 *** *** 。
14、刘和谦: *** 海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
15、罗本立: *** 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获颁 *** 勋章乙座。并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16、 *** : *** 第十二届、十三届 *** 候补 *** ,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 *** ,十四届 *** *** 局 *** ,十四届四中全会增补为 *** *** 处 *** ,十五届 *** *** 局 *** ,十六届、十七届 *** *** 局 *** *** 、 *** 。第十届、十一届 *** *** 会 *** 长、 *** 组 *** 。
17、周本立:安徽省 *** *** 会副主任
18、刘盛纲:电子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校长(1985-2001)。为等离子体微波电子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黄德双:工学博士、双博士后。纽约科学院院士。
20、温光春:中将。 *** 总后勤部副部长
21、徐承云:中将。 *** 副司令员。
22、赵经彻:兖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 *** 。中国贸促会煤炭行业分会(商会)副会长。
23、刘湘如: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中国国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电视台高编,作品选入高中教材,中国新文学大系,著作数十部 *** 作美人坡,风尘误, *** 念
OK,关于肥东散文之乡和中国散文之乡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