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巴蜀鱼米之乡 *** 和四川小雨美食 *** 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中华核心文明为什么不在鱼米之乡江南和巴蜀却在中原地区
1、中华文明不是只有单一的发祥地,而是发祥于很多地方。不过说起来,发展的更好最繁盛的,却只能是中原地区。那么,为什么中华文明发展得更好的,是中原地区,而不是江南地区、巴蜀地区或者是西北地区呢?
2、江南地区和巴蜀地区,土地肥沃,出产丰富。照理说,他们应该成为中华民族文明最核心的区域。但是并没有,反而是中原地区成为了核心区域。那么,这些地区和中原地区比较起来。存在哪些弱势呢?
3、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其一,巴蜀地区及江南地区湿热的气候条件,不适合人类生存。
5、我们现在感觉巴蜀地区和江南地区气候条件很适宜,是非常美丽漂亮的地方。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经过了长期的开发以后,大量的荒地已经被开垦出来了,毒虫猛兽不再那么多了,因此才显得很宜居。
6、但是在远古时代,人的力量是很弱的,人类的数量也是很少的。这些地方有
7、的原始森林,到处都是参天古木,藤萝纠葛。这显然并不太适合种庄稼。没有庄稼,老百姓生存就困难。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地方非常湿热,湿热就会产生瘴气,这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人吸收了很容易得病,所以生存很困难。
8、太热的地方也无法生存。古代没有冷冻技术,没有冰箱、空调,太热了,人会受不住,同时食物也没办法保存,容易 *** 变质。这样一来,人就非常容易生病,而且寿命会很短。
9、人类无法繁衍,文明就繁盛不起来。
10、而中原地区不一样。远古时期,中原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很好的,土地平整肥沃。现在我们看到的 *** 沙漠,是后期 *** 的结果,最早并不是那样。气候条件适宜,庄稼容易生长,人又少得病,寿命会很长,这样,文明自然就能够发展起来了。
11、其二,中原地区适合征战和发展。
12、一个文明能不能够发展起来,除了土地肥沃出产丰富以外,还有更重要的是,其辐射力要很强。
13、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尤其是在远古及古代时期,战争的胜利是文明的保障。战争打胜了,文明就可以保存下来。巴比伦强盛无比,但是不断被外来的民族给摧毁,巴比伦文明就无法发展和延续下来。古希腊文明也是盛极一时,但是最终他照样被外来文明给摧毁。因此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壮大,就很成问题。
14、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相比于巴蜀地区以及江南地区来说,更适合打仗。更容易打胜仗。江南地区纵深并不是很开阔,尤其东边、南边都是海域,无法往那边延伸发展。比如春秋时期吴、越曾经是强盛一时的霸主,但是他们只能往中原发展,无法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因此。最终吴、越都全部消失了。
15、巴蜀地区的情况一样。古蜀国也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是古蜀国居于盆地之中,纵深发展不行。因此在战国末期,被中原的秦国给灭了。
16、中原地区则有一个非常开阔的地势。既有中心,又可以往四周延伸。所以整个中原文明几乎没有断代过,体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17、其三,中原文明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包容 *** 。
18、中华文明是一个整体概念,并不是某个个别区域就能 *** 。不过,中华文明也有多个源头,其中中原文明、巴蜀文明及江南文明是最重要的三个源头之一。
19、在这三个源头中,无疑中原文明对巴蜀文明及江南文明具有极大的辐射力。也就是说,无论巴蜀文明还是江南文明,都是在中原文明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比如黄帝和嫘祖的儿子昌意,娶了蜀山氏,然后就把蚕桑带到了巴蜀,最终孕育了蚕丛氏,孕育了古蜀国。
20、中原文明除了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外,还有强大的包容 *** 。中原文明也受到了异域文明的冲击,比如商朝武丁时期、“五胡乱华”时期、蒙元时期、满清时期等等,都是异域文明对中原文明进行了强有力的冲击。但是,无论怎么冲击,都没能把中原文明冲垮。中原文明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一样,具有强劲的吸水能力。
21、异域文明不但没能把中原文明冲垮,最终当它们进入中原文明以后,还会反被中原文明吸收消化了,其原先的文明,只能留下一些影子。这就是中原文明强大的地方。
22、而巴蜀及江南地区的文明,这样的特 *** 并不强,它们也早早地加入到了中原文明的辐射体系之中。
二、形容鱼的吉祥诗句
1.关于鱼的吉祥诗句(有关鱼的诗句古诗)
关于鱼的吉祥诗句(有关鱼的诗句古诗) 1.有关鱼的诗句古诗
1、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浣溪沙》(唐)杜甫
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曲》 [晋]乐府
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杜甫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渔歌子》(唐)张志和
5、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观游鱼》(唐)白居易
6、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长安秋望》赵嘏
7、劳动故人庞阁老,提鱼携酒远相寻。——《病假中庞少尹携鱼酒相过》白居易
8、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枯鱼过河泣》汉无名氏
9、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10、海水桑田欲变时,风涛翻覆沸天池。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涧中鱼》(唐)白居易
1.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勤惠恩二僧》
2. *** 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3.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4.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5.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苻子·方外》
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
竚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
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自知。
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
一尺盆池数种荷,鱼虾亦解起风波。
尔来未识天池乐,更有鲸鹏奈尔何。
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自知。
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
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
竚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绕岸车鸣水欲开,鱼儿相逐尚相欢.
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哪知世界宽.
细捣橙姜有脍鱼,西风吹上四鳃鲈.
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不须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
米酒汤圆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苔香.
秋水澄清见发毛,锦鳞行处水纹摇。
岸边人影惊还去,时向绿荷深处跳。
唐人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李白《赠崔侍郎》“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唐朝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宋代王安石的《鱼儿》“绕岸车鸣水欲开,鱼儿相逐尚相欢。
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哪知世界宽?”宋朝范成大《鲈鱼》“细捣橙姜有脍鱼,西风吹上四鳃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清人徐鹄庭《汉口竹枝词》“不须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苔香。”
李群玉-唐【新荷】田田 *** 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增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郑愔-唐【莲曲】锦楫沙棠舰,罗带石榴裙。绿潭采荷芰,清江日稍曛。
鱼鸟争唼喋,花叶相芬氲。不觉芳洲暮,菱歌处处闻。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诗经•大雅•灵台》诗云:“王在灵台,于轫鱼跃。”•《左传》:“春,公将如棠观鱼者……陈鱼而观之。”
•《汉书•地理志下》:“巴蜀广汉,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木疏食果实之饶。民食稻鱼,亡凶年忧。”
;又“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瓜遍及赢蛤,食常充足。”•《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唐]柳宗元:“潭中鱼可数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乐。”
•《渔翁》[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烛。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酬张少府》[唐]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唐]张志和:“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晚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踏莎行》[宋]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 *** 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渔父》陆游:“镜湖俯仰两青天。
万顷玻璃一叶船。拈棹舞,拥蓑眠,不作天仙作水仙。”
•《渔父》陆游:“晴山滴翠水挼蓝,聚散渔舟两复三。横埭北,断桥南,侧起船篷便作帆。”
•《浣溪沙》[北宋]苏东坡:"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行路难》[唐]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白日边”•《江村》[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划纸作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雪》柳宗元[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村即事》[唐]司空曙:“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 *** 风吹去,只在黄花浅水边。”•《鹊桥仙》[南宋]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水钓台四。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道情》[清]郑板桥:“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往来无牵绊。”
•《渔父》[唐]岑参:“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清。”。
关于鱼吉祥的诗句 1.关于锦鲤的古风句子
丝禽藏荷香,锦鲤绕岛影。-唐朝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
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宋朝苏轼〈水龙吟〉
山隐隐绕天涯怎觅青鸾信?水茫茫淹海角难寻锦鲤书,两般儿无归路。桃源洞墨云荏苒,武陵溪烟水模糊。-元朝陈克明〈耍孩儿〉
雪鸥卧听禅僧磬,锦鲤行惊钓客船。-宋朝薛利和〈西湖亭〉
虽惭锦鲤成穿额,忝获骊龙不寐珠。-唐朝黄滔〈成名后呈同年〉
款棹兰舟闲游戏,任无情日月东西。钓头锦鲤,杯中美酝,归去来兮。-元朝滕斌〈普天乐〉
锦鲤颜色鲜艳而多样,而且生命力强,体胖——寓意多彩多姿多财富,自强不息,一团和气,是风水鱼的更佳首选。锦鲤被称为"好运鱼"、"风水鱼"、"水中活宝石"、"观赏鱼之王"。锦鲤因为色彩绚烂,如水中牡丹,所以又称“富贵鱼”、“贵族鱼”。锦鲤被视为和平、友谊的象征,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寓意吉祥欢乐、繁荣幸福,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锦鲤是一种高品质、高品味的观赏鱼,寓意象征“富贵、吉祥、健康和幸福”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辩证角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能生巧)
海涌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关于鱼的吉祥寓意诗句 1.关于鱼的有吉祥寓意的成语有哪些
沉鱼落雁、鱼跃龙门、年年有余、鱼米之乡、鱼水情深、鱼水之欢、鱼水之情、鱼鱼雅雅、鱼跃龙门、鱼水深情、鱼水和谐。
1:似水如鱼〖解释〗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多指男女 *** 。鱼水深情〖解释〗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2:白鱼赤乌〖解释〗为祥瑞之兆。鸢飞鱼跃鸢:老鹰。指万物各得其所、放任自然的乐趣。任凭风浪起,稳坐 *** 〖解释〗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2.鱼在中国古代有什么吉祥的含义
鱼在中国象征着平稳、喜庆和繁荣,人们喜欢用鱼来表达美好的祝福之意,例如年年有余,吉庆有余,鱼跃龙门等。
鱼的造型、纹路,以及鱼鳞、鱼尾巴的造型和纹路,在中国传统首饰中应用的很多,不仅生动有趣,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并且寓意美好,是吉庆、富裕、夫妻恩爱、爱情幸福、前途美好和幸运的象征。鱼是“余”的谐音,因此,人们用鱼形来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
在鱼形图案中,鲤鱼和金鱼的内容和形式较为丰富。就是因为“鲤鱼”和“利余”同音、金鱼与“金余”同音,而备受青睐。
取其谐音,就有了大鲤鱼的“得利图”、“连年有余”图等。因为,鱼直接对应了人们对富裕、吉庆、求福的心理,含义处处得利、生活幸福。
鱼儿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又迎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鱼儿离不开水的自然现象又是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男女情深、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
相传汉代有鲤鱼跃上龙门的神话故事,据说鲤鱼跃上龙门就可以变化成龙升上天。这就寄托了人们渴望生活的质变飞跃、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成为美好前途和幸运的象征。
“鱼”又和“玉”同音,含有浓郁的吉祥寓意和情趣,所谓“金玉满堂”,那是多么美好的生活乐趣和意境。拓展资料:说文解字【卷十一】【鱼部】鱼水虫也。
凡鱼之属皆从鱼。语居切〖注〗《说文》作
三、合江高清历史 ***
一、四川省合江县的历史与地理位置
合江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渝黔结合部,长江、赤水河交汇处,是长江出川的之一港。
合江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渝黔结合部,长江、赤水河交汇处,是长江出川的之一港。
陆路距成都313公里,距泸州城区50公里,距重庆150公里,均为二级以上水泥公路,即将建设的宜泸渝高速公路在合江两跨长江,建成后到重庆市区(外环高速)距离将缩短到57公里,1小时即可到达重庆市主城区。合江县始建于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距今2123年,是长江上游置县最早的三个县之一,有少岷、符阳、荔乡之称。
幅员面积2422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284个行政村、37个社区,总人口87.6万人,耕地面积56.8万亩,县城人口超过12万,县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合江县属 *** 带湿润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物产丰富,荔枝、青果、柚子并称合江三绝,晚熟荔枝和青果产量占全川的90%以上,2007年荣获“中国荔枝之乡”称号,同时被 *** 评为“全国生猪调出百强县”。
全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汉文化、夜郎古道文化积淀丰富,已出土的汉画像石棺占全国已出土的四分之一。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 *** 风景区—佛宝森林公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尧坝古镇、四川十大古镇—佛宝古镇;全县森林覆盖率46.5%,有原始森林60万亩,是地球同纬度、低海拔地区保存最完好的 *** 带常绿阔叶林带。
合江县职业教育较为发达,合江少岷职校被誉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学校占地2000多亩,共有9个校区,现有在校生3.6万人。合江县港口岸线资源丰富,长江流经县境55公里,赤水河流经县境60公里,境内长江航道全年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中水期可通航2000—3000吨级船舶,港区利用岸线38段、设计吞吐能力逾 *** 0万吨;合江临港工业园是四川省省级工业园区,是西部化工城化工园区的重要组团,是川渝经济合作泸州临港示范区,是重庆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和黔北物资通江达海的重要口岸。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55.8亿元,财政总收入4.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 元,人均GDP771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4.24‰,城镇登记失业率3.42%,全县城镇化率33%。
合江县隶属泸州市,在赤水河与长江交汇三角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05°32'至106°28',北纬28°27'至29°01'。
东北部与重庆江津接壤,南连贵州赤水市、习水县,西临泸州市龙马潭、纳溪区,西南角接叙永县。合江县地处长江上游,属四川盆地边缘地带,地势南高北低。
县内山脉为娄山山脉支系,从黔北延伸至县境南部,海拔在1,000m左右,更高山峰为福宝镇的轿子山,海拔1,751m。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中低山地,中部和西北部为平坝和丘陵地带,为鱼米之乡。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面积2422平方公里,折算242200公顷,其中耕地 *** 315.43公顷、园地9561.37公顷、林地110211.07公顷,水域12279.88公顷,城乡居民厂矿用地1l513.43公顷、交通用地2841.65公顷、未利用地31466.68公顷。重视综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工业。
城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水资源丰富:年均降雨量1340毫米左右,全县水能资源70780千瓦,可开发35180千瓦。
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保持水土、减轻洪涝总值149848万元。历史沿革西汉元鼎二年(前115年)设符县,治今合江县成南关,属益州踺为郡。
建置历史2116年,因符关(巴蜀入黔要隘,今合江城区南关)得名。南朝萧梁文帝五年(5 *** 年)撤消安乐戊,设置合江县,治今合江镇,属江阳郡。
《永乐大典·泸州志》:“合江县…前(方位)在江(长江),右(西南方)枕安乐溪(赤水河),二水相合,因名其县。”合江建县于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置符县,隶犍为郡,治安乐水会,即今合江镇南关地段。
元封五年(前106年),隶属益州部犍为郡。新朝(9~24年),王莽改符县为符信县,隶属庸部顺郡。
东汉光武帝(25~56年),刘秀改符信县为符节县,隶属益州犍郡,建安 *** (213年),符节隶属益州江阳郡。西晋武帝秦始年间(265~274年)复名符县。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后,符县改名安乐县,隶益州东江阳郡。南朝宋(420~479年)时,撤销安乐县,南朝齐(480~502年)复置安乐县,置安乐戌。
北周保定四年(5 *** 年),撤销安乐戌,改置合江县,隶属泸州江阳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合江隶属泸州。
唐代初,县治迁今白沙镇。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分为十道,合江隶属剑南道泸州。
天宝元年(742年),合江隶属泸州郡。元和十二年(817年),县治迁回旧址,今合江镇南关地段。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在剑南道东、西两川之地置西川路,合江隶西川路泸州。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改泸州为江安州,合江隶属潼州府路江安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合江隶属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县治迁神臂江南济民市(今三桥乡长江村黄氏坝)。明代玉珍占领四川,合江隶属大夏泸州军民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合江隶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泸州置隶州。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合江隶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泸州直隶州,县治于洪武初迁旧城。
清代康熙元年(1622年),合江隶属四川泸州直隶州。嘉。
四川省合江县,幅员面积 2417平方公里,人口 84万人,地处川南,黔北,渝西三省交界处,自古以来是川南重要交通和物资集散地,有“长江出川之一县”的美誉。
合江县县城座落在省级风景区笔架山下、长江、赤水、高洞河交汇处。几年前,著名音乐家罗念一先生写过一首赞美其家乡河的歌曲——长江湾处是合江。
这里、地灵人杰。诞生了穆青、李大章、夏之时,成善谋、贾若瑜、王朝闻、罗念一、凌子凤等 *** 家、军事家、艺术家。
这里,风景。佛宝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原始森林面积 60万亩,是地球同纬度、低海拔罕见的常绿阔叶林带,被 *** 专家称为动植物基因库。
这里,物产丰富。荔枝、青果、柚子被称为“合江三绝”。
360多年前,张献忠征剿四川, *** 如麻,成千上万的民众,死于张的屠刀之下。张献忠的队伍所到之处,成为百里人烟俱灭,莽林丛生,狼奔豖突之地。
张献忠率部杀到川黔交界处,发现这里有一流水潺潺的清溪,于是,他安顿好队伍,歇歇脚再进军贵州。
夜晚,一轮月牙爬上树俏,张献忠身佩大刀,来到溪流边,见溪中有一墩大青石,于是他踏着溪流登上大青石,清风徐来,张献忠感到十分凉爽,于是,他抽出腰间已卷口、钝了的大刀,在大青石上磨起来。正当他磨刀霍霍之时,朦胧的月光下,隐约出现一尊高大的身影,来者手执金鞭,两眼凶光,满脸怒气,啪的一声,将张献忠手中的刀打入溪流之中,张的双手被打得发麻而不能动,来者又将金鞭往溪中一指,张献忠磨得锋利的刀飞向夜空,来者也消失在夜空中……
此情此景,让张献忠惊吓不小,冷汗从额头上直冒,夜空中,传来一阵宏亮的声音:张献忠,吾是王道陵,汝滥杀无辜,犯下弥天大罪,本该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吾今饶汝不死,贫道大发慈悲,愿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张献忠站起身来,见溪边似乎出现一堵高大的围墙,挡住了前往贵州的路,他只得仰天长叹“天意不可违,天意不可违呀”!他就此停下杀戮的脚步,贵州人民才避免了生灵涂炭。
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置符县,隶犍为郡,治安乐水会,即今合江镇南关地段。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隶属益州部犍为郡。
新朝(公元9-24年),王莽改符县为符信县,隶属庸部西顺郡。东汉光武帝(公元25-26年),刘秀改符信县为符节县,隶属益州犍为郡,建安 *** (公元213年),符节隶属益州江阳郡。西晋武帝泰始年间(公元265-274年)复名符县,隶属益州江阳郡。
成汉时期(303-347年),符县隶属益州江阳郡。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后,符县改名安乐县,隶益州东江阳郡。南朝宋(420-479年)时,撤销安乐县。
南朝齐(480-502年),复置安乐县,置安乐戍,大同(535-545年)中,改东江阳郡为泸州,下辖江阳一郡,安乐戍隶属泸州江阳郡。北周保定四年(5 *** 年),撤销安乐戍,改置合江县,隶属泸州江阳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合江隶属泸州。
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合江隶属泸川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泸川郡为泸州,合江隶属泸州。唐初,县治迁今白沙镇。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分为十道,合江隶属剑南道泸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泸州为郡,泸州改为泸川郡,合江隶属泸川郡。至德二年(757年),分剑南道为东、西两川,合江隶属剑南道东川郡。乾元元年(758年),泸川郡又改为泸州,合江隶属剑南道东川泸州。元和十二年(817年),县治迁回旧址,今合江镇南关地段。
五代十国时期,合江仍属剑南道泸州。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在剑南道东、西两川之地置西川路,合江隶西川路泸州。咸平四年(1001年),今四川地区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四路,合江隶属梓州路泸州。大观三年(1109年),县境建纯州,辖安溪县、九支县;并在县境东南部建滋州,置承流、仁怀两县。重和元年(1118年),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合江隶属潼川府路泸州。宣和三年(1121年)撤销九支县、安溪县和纯州。安溪县改为安溪寨,九支县改为九支城;废滋州为武都城,以仁怀为堡,承流并入仁怀。
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改泸州为江安州,合江隶属潼川府路江安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合江隶属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县治迁神臂江南济民市(今三桥乡长江村黄氏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泸州改隶重庆路,合江隶属四川南道宣慰司重庆路泸州。至元二 *** (1291年),合江隶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西蜀四川南道(肃政)廉访司重庆路泸州,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占领四川,合江隶属大夏泸州军民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合江隶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泸州直隶州。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合江隶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泸州直隶州,县治于洪武初迁旧城。
清康熙元年(1662年),合江隶属四川省泸州直隶州。嘉庆七年(1802年),合江隶属四川省南永宁道泸州直隶州。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川南永宁道改为下川南道,合江隶属四川省下川南道泸州直隶州。
*** 元年(1912年)9月,撤销道,合江隶属四川省泸州。 *** 2年2月,恢复道制,3月改府州厅为县,合江隶属四川省下川南道。 *** 3年6月,下川南道改名永宁道,合江隶属永宁道。 *** 18年10月,撤销道,合江隶属四川省。
*** 24年6月,四川省划为18个行政 *** 区,合江隶属四川省第七行政 *** 区。
1950年1月, *** 人民***设置西南行政区和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署区,合江隶属西南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泸县专区。
1952年1月,泸县专员公署迁隆昌县城,更名为隆昌专区,合江隶属川南行政公署隆昌专区。
1952年9月,撤销四个行署区,合并成四川省,合江隶属隆昌专区。
1953年1月12日,隆昌专员公署迁回泸州市,更名为泸州专员公署,合江隶属四川省泸州专区。
1960年7月,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合江隶属四川省宜宾专区。
1968年9月,宜宾专区改称宜宾地区,合江隶属四川省宜宾地区。
1983年6月,设省辖泸州市,合江隶属四川省泸州市。
关于本次巴蜀鱼米之乡 *** 和四川小雨美食 *** 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