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黑猪之乡在哪这个问题,中国十大黑猪产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螺髻山黑猪属于哪儿的特产
螺髻山黑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螺髻山黑猪肉被称为猪肉界的“神户牛肉”,可从这称呼中窥见其肉质的鲜嫩与极致口感。
普格,彝语称之为“普基”,意为一个山垭口下的草甸子。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汉、回、苗、布依等16种民族共同生息的少数民族聚居县。普格县是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故文人是这样描述普格的:“普格县是历史悠久的火把节之乡,是一方富饶神奇的山水,普格有引人入胜的民风民俗,有独具风情的旅游文化”普格县距州府西昌市74公里,交通便利,螺髻山AAAA景区和温泉瀑布让 *** 连忘返。普格县养殖螺髻山黑猪历史悠久,是优良的地方品种。据《普格县志》、《普格县畜牧志》记:“普格黑猪,属于凉山黑猪,体格中等,偏于脂用”,螺髻山黑猪肉加工成的猪腊肉、香肠、包腊肉是彝族人民拜年必不可少的礼物,这一习俗流传至今。相传彝族先民以 *** 为生,所获猎物以 *** 等两只脚的小动物为主,野猪和岩羊等四只脚的中等动物较少,野牛等四只脚的大动物最少;恶劣的生存条件导致食物来之不易,先民知道将猎物与族人共享、团结互助才能凝聚力量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下来;先民们逐步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随着食物的丰富,猎物有时吃不完了,于是出现了动物的驯养;祭祀、祈福、占卦、驱邪、去病等传统的 *** 活动及部族之间的交流驯养的鸡、黑猪、羊、牛等动物成了食物的主角;久而久之彝族招待客人逐渐形成了最尊贵的客人杀牛、较尊贵的杀黑猪(宰羊)、一般客人杀鸡的风俗。螺髻山黑猪是普格县二半山以上山区彝族人民在特殊的气候、地理、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选育形成的原始珍贵的地方品种。由于商品黑猪放牧生长期一般都在1年以上,整个生长期无外源 *** 污染,生产出的肉肥瘦适中、品质优良,肉细嫩多汁,肉味芳香浓郁,品质极高,是符合现代人美食和健康需要的高档猪肉品种。彝历年是彝族人民为庆祝丰收的重大节日,彝历年家家户户都要宰杀螺髻山黑猪进行进行祭祀,黑色彝族先民认为是富贵、吉祥的颜色,所以年猪多以黑猪为主。年猪肉制成的腊肉、香肠是传统美食;过年猪比赛,谁家过年猪肥膘厚,谁家就多福多吉祥。普格县是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民族饮食文化多姿多彩。螺髻山黑猪烤乳猪、砣砣肉、猪肚肉、烟薰腊肉、彝家香肠、拜年、赛年猪,这些民族饮食文化无不呈现和闪耀着彝家儿女火一样热情的好客之道,它就象一杯甘醇的美洒醉了西山的月亮、醉了客人的心儿。许多来普格的游客在螺髻山下都要点名品尝以螺髻山黑猪肉为原料加工的菜品,螺髻山黑猪肉 *** 腌腊制品成为越来越多游客购买的凉山特产之一。
螺髻山黑猪主要分布在则木河、西洛河流域的红莫依达乡、马洪乡、洛甘乡、特兹乡、大槽乡、月吾乡、祝联乡、菜子乡、哈力洛乡、耶底乡、特尔果乡、孟甘乡、甘天地乡、洛乌沟乡、黎安乡、文坪乡16个彝族聚居乡,海拔1800- *** 0米的高山地区。东起哈力洛乡惹地坡西村,南到洛乌沟乡红旗村,西到黎安乡骆厂河沟村,北到红莫依达乡特莫波石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6′~102°46′、北纬27°13′~27°30′。产区幅员面积1918平方公里,总人口19.1万人。主产区常年出栏3.5万头以上螺髻山黑猪。
1、外貌特征:螺髻山黑猪被毛多为黑色,额部多有旋毛;头长,嘴筒粗而直;耳中等大小、下垂;体躯较窄,背腰平直,后躯较前躯略高; *** 下部皮肤常有皱褶,俗称“穿套裤”;四肢粗壮,蹄质坚实,耐寒耐粗饲,适用于粗放的敞放生产等特点。2、品质特征:螺髻山黑猪肉与普通猪肉检测结果对比,部分氨基酸含量差异明显。3、风味特色:螺髻山黑猪肌肉鲜红、系水力强,肌肉大理石条纹明显,肌间脂肪含量高,上述特征反映到口感上是肉细嫩多汁,肉味芳香浓郁。
二、西昌高山黑猪属于哪儿的特产
西昌高山黑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西昌高山黑猪历史悠久,据长璩《华阳国志》(公元347年)记载,远在汉朝,彝族就“牧猪于此”。彝族人民习惯养母猪和喜欢食仔猪肉。产品特征:西昌高山黑猪产区在海拔2000米以上,白天,猪群在山野 *** 活动,采食山间野草、植物 *** 根茎。傍晚将猪赶回畜圈,以洋芋、荞麦、玉米、燕麦、圆根进行补饲。商品猪生长期一般都在一年以上,整个生长期无外源 *** 污染,肉产品无污染、天然绿色(无残留对 *** 有害的物质)、肉的品质好(肉质红润、食之鲜嫩、可口化渣、肥而不腻)、风味独特。产业发展: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建立 *** 6个,年产量15600吨,年产值32000万元。主要做法及成效:将“西昌市高山黑猪”生产列入西昌市十大惠民重点项目和农村经济五大增收工程之一,列入少数民族乡镇产业发展项目、扶贫攻坚项目,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扩大养殖规模。到2016年达到出栏10万头,增长3.5%。
西昌高山黑猪,产区在西昌市的白马乡、银厂乡、巴汝乡、开元乡、大箐乡、四合乡、洛古坡乡、安哈镇、荞地乡、响水乡、磨盘乡、民胜乡、大兴乡、13个乡镇,产区版图面积1869平方公里,西昌市辖37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14个居民 *** 会,总人口65万人。产区位于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海拔在2000米以上,2009年养殖西昌高山黑猪30万头,年出栏20万头,存栏10万头。
1、外在感观及肉质特征:西昌高山黑猪以肉色鲜红、瘦肉略呈大理石,口感细嫩,有嚼劲,香味特殊等为品质特征。2、西昌高山黑猪肉品理化指标:西昌高山黑猪猪肉(背最长肌)所含脂肪高于一般猪肉10-20%,胆固醇低于一般猪肉2-20%,蛋白质高于一般猪肉7-10%,氨基酸总量高于一般猪肉5-10%,西昌高山黑猪(背最长肌)检测指标见(附件2)3、产品质量标准,按照四川省区域 *** 地方标准-《西昌高山黑猪养殖技术规程》(DB5134/T201-2011)执行(四川省凉山州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5.1发布)。
三、吉林东辽特产:东辽黑猪
东辽黑猪是吉林辽源东辽的特产。东辽黑猪头中等大,额宽,两耳下垂,背宽平直,四肢粗壮,全身黑色,公母猪 *** 6—8对,排列整齐,是肉脂兼用型猪。东辽黑猪系建国初期引用巴克夏种公猪与当地 *** 进行杂交而形成的地方优良品 *** 。经过二十多年的饲养和不断地选育提高,成为优良的杂交母本猪。一九八六年吉林省 *** 决定将东辽黑猪列为吉林地方良 *** ,并建立了保种基地,组成了200头的保种核心群(在县 *** 场。)
2011年,东辽县在发展 *** 经济上大做文章,畜 *** 特色以东辽黑猪为主要品种,扩大东辽黑猪养殖规模,成立以东辽黑猪保种繁育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养殖协会,在东辽县渭津镇建立一个扩繁群基地,规模为可繁母猪300头,公司基地年出栏商品猪2万头,签订放养合同,并与省农科院、省农大共同研究开发,使东辽黑猪提纯扶壮,列入国家资源保护名录。延长生产链条,建设屠宰加工厂,生产有机肉等高端产品,使产品打入国家畜产品市场,进入大型超市。现已编制完成东辽县东辽黑猪中、远期发展规划,申报到国家 *** 。
吉林省东辽县凌云乡、足民乡、甲山乡、金州乡、渭津镇、白泉镇、安石镇、安恕镇、建安镇、辽河源镇共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1、适应 *** 强。冬季在 *** 式简易猪舍可安全越冬,在零下30度的雪天可 *** 运动。早春外界零下20度可安全产仔,二月龄仔猪可喂用青粗饲料。育肥猪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
2、产仔多。每窝产仔数更高达18头,更低7头,平均11头。高于吉林黑猪。
3、增长快。生后10个月龄育肥体重达90—120公斤。如直线育肥,集中喂精料,经过150天的育肥期体重可达91公斤以上。
4、瘦肉率高。根据屠宰测定:东辽黑猪瘦肉率为45.97%,比当地一般品 *** 高5.97%,比东北 *** 高1.73%,比金华猪高3.27%,比内 *** 高7.97%。
5、杂交效果好。经过试验:东辽黑猪与长白公猪杂交,增重率提高17—26%,瘦肉率提高8.78%,达到54.75%。与杜洛克公猪八戒杂交增重率提高7.55%,瘦肉率提高17.03%,达到63%。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早在四五 *** 前,辽源地区已经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到辽金时期活动人口逐渐增多,开始从事农牧渔猎活动。东辽区域是野猪主要分布地,最早描述东辽地区居 *** 行野猪驯养源于《金史》的记载,“山区猎户常用华树木做圈棚,将小野猪捕之、养饲。”明朝末年,位于原东辽县城区的龙首山是一座著名的 *** ,是海西女真扈伦部叶赫那拉家族的东城所在地,史称“叶赫国东城”。形成了长白山余脉东辽河两岸野黑猪人工养规模更大的区域,野黑猪往来贸易十分繁荣。由此可见,东辽地区野黑猪驯化养殖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清王朝建立后,清顺治十年(1653年)东辽地区辟为盛京围场,封禁了长达200多年。在这200多年中,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满、朝、汉、蒙等民族从未间断在这片土地上打猎、养殖、采 *** 挖参、开垦耕种。各部族四处分散而居,野黑猪养殖驯养规模不大,仅限于自给自足或是用于部落之间交换。到清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由于中原地区人口剧增,加之灾荒、战乱频发,中原百姓为了躲避外敌入侵等灾难,形成了闯关东、走西口洪流。清 *** 虽有堵截,却收效甚微。到了清光绪二十二年( *** 6年)清廷开关,大量流民的涌入,使得粮食和肉品的需求大大增加,野黑猪的养殖和贸易得到了空间发展。据《西安县志》(东辽县原名)“财计篇第六”记载光绪二十三年“豕(猪)七万二千三百五十七口,元年六万四千四百八十口。猪一口收东钱百文改收铜币二枚”。清光绪二十三年当时全县人口为88188人,黑猪饲养量达 *** 480头,人工饲养黑猪已经形成了多个较大规模的群体。由于东辽黑猪肉质鲜嫩、瘦而不柴、肥而不腻、味美可口,其大理石纹理和食用口感明显等优良特 *** ,被选为贡品年年按比例向朝廷纳贡,深受清皇室的喜爱。
1911年至1931年,黑猪养殖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饲养和发展,成为东辽河上游两岸人民家庭的主要家畜和主要肉类食物,黑猪贸易得到了蓬勃发展,远销到辽宁、黑龙江、北京和天津等地。1931年后,日本人对部分黑猪进行了品种改良,并作为关东军的主要肉食军需。1938西安县人口为:234457人,猪52665头,是当时东辽地区最重要的产业。
由于黑猪是长白山野猪驯化和圈养演变的,加之东北夏季日照时间长,一年四季温差大及黑猪生长周期等原因,黑猪肉质地细腻, *** 上乘。长期以来成为朝廷的上佳贡品和八旗子弟围场 *** 练兵的军需,而且该 *** 的分布仅限于长白山余脉的丘陵地带的东辽河两岸,为了确保每年贡猪不减和军需供应,黑猪饲养逐步扩大规模,由此开启了黑猪 *** 规模饲养发展史。其世代遗传下来的 *** 和圈养技术与经验的传承,形成了黑猪原种群,成就了东辽县黑猪种群及饲养事业的发展。
解放后,东辽县人民 *** 非常重视畜 *** 发展,对于由长期自然选择和生长习 *** 逐渐形成的黑猪,组织县畜牧部门对其进行了选种、选配、提纯、复壮等品种预选工作,使黑猪品 *** 逐渐形成鲜明特色,优良 *** 得到专业部门和饲养者普遍认可,黑猪群体得到了质和量的提高。1956年,全县4万多户家家户户都养殖东辽黑猪而且种母猪多,繁殖量大。1957年,县高级畜牧师高志龙因在东辽黑猪育种业绩突出被评为全国农村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全国表彰大会,受到了 *** 、 *** 等国家 *** 的接见。
1978年后,全县进一步落实了 *** 的畜 *** 政策,畜禽逐年有了恢复和发展。1984年进一步放宽政策,每一头肥猪划给1分至2分饲料地,每养一头母猪划给2分至3分饲料地,并明确规定饲料地不收征购粮,全市共划拨饲料地8.1万亩。对交售国家7头生猪的养猪专业户,允许免税开作坊。当年,全县仅此一项就免税66万元。市 *** 还无偿投资4.4万元购买瘦肉型 *** 47头,分配给18个乡镇畜牧站和2个养猪专业户。“1981年全县养猪专业户发展到79户,养猪162597头。1982年向国家交售肥猪54000头,创历史更高水平。此后,由于受当时社会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 *** ,及片面追求生猪生长速度和集约化饲养,东辽黑猪逐渐走上了保护种源、坚持特色的精品化养殖的发展道路。
2008-2009年在吉林省 *** 主持下,由东辽县畜牧总站参与完成了国家地方品种遗传资源普查的东辽黑猪地方品种遗传资源的普查工作,其《东辽黑猪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 *** 同年发表在《中国畜禽种业》(2009年5卷第3期)。本世纪初黑猪养殖公司在当地畜牧部门指导下,与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等有关科研机构合作、对现有东辽黑猪种群进行开发利用,在科学的选育、科学的保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东辽黑猪肉质优秀、口感好的特 *** 、瘦肉率高、产仔多、母 *** 好、耐粗饲、抗病 *** 强等特点。分别开发出无公害东辽黑猪肉和绿色东辽黑猪肉,于 2012年通过了 *** 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有机产品认证。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是广大百姓餐桌上一道古老而又地道的特色美食。
好了,关于黑猪之乡在哪和中国十大黑猪产地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