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稻之乡徽菜馆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稻之乡徽菜馆以及八大徽菜馆怎么样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如何在北京吃徽菜
1、我是安徽人,因此经常有朋友让我提供徽菜馆的资讯。每当此时,我都不禁暗自叫苦。我出生在淮北,而传统意义上的徽菜是以徽州地区为核心样本的菜系,要知道那里距离我家500多公里呢。
2、其实,大多数人对安徽缺少了解。长江和淮河把安徽切成了三个部分:淮河以北,是说中原话的淮北人;长江以南,是说吴方言的徽州人和安庆人;江淮之间,人们说的则是江淮官话——语言最能 *** 饮食风格,这说明在吃东西方面,安徽人并不都能吃到一个碗里去。
3、因此,我这里介绍的几家在北京的安徽菜馆,并不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徽菜,只是 *** 了安徽不同的地域特色。
4、先说皖南山区,也就是“正宗徽菜”的发源地。安徽最有名地标的是黄山,山高路远,这里也是徽文化留存最完整的地方。当初,风景区为了全方位推介黄山,在北京开了家餐厅,叫徽商故里,原样搬来了徽式装修和本地大厨。 *** 作是腌鲜鳜鱼,古徽州的名菜,也就是常说的臭鳜鱼,充分体现了“轻微 *** 、盐重 *** ”徽菜基因。
5、湘菜现在也有臭鳜鱼,不发酵,直接用卤水浸泡。徽菜不同,在传统徽菜厨师眼里,直接“拿臭豆腐水泡”,是毁了徽菜的招牌。鳜鱼腌制时需要恒温恒湿,适合徽州山里的水汽氤氲。而徽商故里的大厨,在酷烈干燥的北京,反复试验也获得了成功。这里的腌鲜鳜鱼,鱼肉呈蒜瓣状,泛出偏粉的红润,芳香扑鼻。
6、毛豆腐,是徽商故里另一个招牌,不仅仅是味道,发酵的细节与外形都掌握得恰到好处。这里豆腐表层最长的菌毛可以达到近一厘米。现场油煎,不仅是味觉享受,也是视觉和嗅觉的享受。顺便说,北京很多徽菜馆,都拿上面两道菜做招牌,而这家最传统、最经典。
7、徽商故里现在在北京开了很多分店,我最喜欢后海那家。更好在三楼,小包间,四人台,还有一小节晒台,一面拥揽北京的晨钟暮鼓,一面坐看什刹海的纸醉金迷。
8、再说皖中,江淮之间的饮食,较皖南要清淡些。合肥是安徽首府,合肥驻京办楼下的同庆楼,尽管字号来源于芜湖,但更多是为了满足来京出差的合肥人口味(再说合肥和芜湖原本也没有多大差别)。主打名菜,肥西 *** 鸡汤。这道菜的名字最早来自合肥口音的段子,“肥东到肥西(si),买只 *** 鸡(zi)”,肥西 *** 鸡汤从来不是单独登场的,一定要配安庆的炒米。这样一来,合肥的名菜勾连起长江边安庆人的年俗,两厢欢喜。
9、清蒸野生大白丝是同庆楼的另一道名菜。巢湖三白之一的白丝鱼,简单清蒸已是极好,出锅前淋上数小时熬制的鸡油,这才是这道菜在调味上与其他地域清蒸鱼的不同所在。同庆楼还有一道我喜欢的点心,是小笼鲜肉汤包,一点不比淮扬馆子逊色。
10、安徽的西部也是山区,我外婆家就在大别山深处。小时候,每年春节都能收到外公寄来的腊鱼腊肉,味道至今难忘。有一天,在鼓楼外的云麓轩吃了他们的腊味糍粑,一问,果然来自六安,大别山菜,藜蒿、水芹、马齿苋,各种新鲜野菜,让人心动。大别山的风味有些湖北菜的影子,比如珍珠圆子、糍粑,把主食做的像菜肴一样有滋有味,应该说是物质匮乏时代留下的遗产吧。可惜这家六安馆子去年改头换面,叫做“徽州小镇”,是不是改做皖南风味了呢?反正我后来也没有去过。
11、长江流经安徽的部分,古称皖江,沿岸的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都是安徽比较富裕的码头城市,菜品以江鲜见长。这里介绍一家北京的马鞍山菜馆,万丰路美食街的梦都酒家。
12、马鞍山是安徽最年轻的城市,同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西楚 *** *** 的地方在这里,李白也是在这儿喝酒喝死的,餐厅老板来自马鞍山下属的和县,刘禹锡写《陋室铭》的地方。这位年轻人特别爱动脑筋,他们的菜根据现代人的口味做出了许多妥协、调和,可以说是北京新派徽菜的 *** 。
13、比如,这里的臭鳜鱼需要经过两次物理脱盐的过程,比经典臭鳜鱼更容易让北京人接受。改良后的铁板鳜鱼,没有那么咸,剁成大块干烧,入味更加容易,烹饪时间不需要那么持久,换一个说法,也就是营养成分保留得更多。梦都酒家另一道让人印象深刻的菜是刀板香。腌腊肉切薄片,用香樟木板子衬底,让肉自然吸收木头的香味,成就极好的下饭菜。在北京的安徽馆子,大多以徽州菜做招牌。零星会点缀一些安徽其它地方的小吃,像淮南豆腐、怀远全鸡、蒙城烧饼、吴山贡鹅、涡阳贡菜、符离集烧鸡什么的。我吃过的大永徽、皖南水乡、商宇徽菜、乌衣小馆、徽府、花亭湖、翰林宴、桐城小馆等等无一不是如此。但没有一家像样的餐厅,敢以淮北菜为主,这和安徽北部的饮食习惯有关。
14、淮河沿岸以及淮河以北,口味实际上偏中原,主食从稻米变成了面食,菜肴也有点鲁菜、豫菜、淮扬菜四六不靠的感觉,特征没有皖南那么明显,更难以成体系,因此只能开淮南牛肉汤和太和板面那种专业小门店。牛肉汤这东西也实在没有办法高大上,它要带着镬气吃,只适合小店铺。北京大概有70-80家淮南牛肉汤馆子,烹饪水平基本要看厨师心情。最重要的,无论原料还是消费人群,都没有办法和1000公里外的淮南相比。
15、所以,偶尔我想吃点老家的童年滋味,只能让父母辛苦一下,或者找比较接近的徐州风味餐厅解馋。不过也有例外,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红轩中餐厅,华贵的菜单之外,暗藏着秘密。你只需要订座时问一句“王福顺师傅今天当班吗?”如果答复是肯定的,你就能吃到地道的淮北风味,比如盐豆涨蛋、炒小公鸡、蒜米鸡蛋,还有水烙馍和糁汤、胡辣汤……食材简单,味道醇厚。
16、至于这些菜是什么味道,篇幅有限,不多赘言,但这些味道对我而言,确实是人间至味。
17、喜欢美食的朋友们,欢迎加入我的饭局!
二、徽州古城的徽州美食
1、古徽州山环水绕,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自古以来文风昌盛,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徽州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饮食习惯促成了徽菜的形成。绿树丛荫、沟壑纵横、气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环境,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的同时,也能通过徽菜捕捉到山水与人文的融合的妙处。
2、“桃花流水鳜鱼肥”,徽菜最经典的 *** 当属臭鳜鱼,又名腌鲜鳜鱼。所谓腌鲜,在徽州土话中就是臭的意思。这道菜鱼肉肉质肥嫩,鲜香入骨,“香”与“臭”的鲜明对比,是臭鳜鱼的独特所在。
3、在徽州辖内,众多溪流在山峦中奔流不息,独特的山水让徽州人在食材的选择上更为广泛。但闭塞的交通让食物的运输变得困难重重,聪明的徽州人为了保鲜鱼肉,将新鲜的鳜鱼去掉鱼鳞及内脏,切上几刀后放入木桶中,再撒上盐,层层码放,最后在鳜鱼上面压上重物将鳜鱼压紧。
4、鱼肉在路途中有轻微发酵,到了目的地,那鱼的腮还是红彤彤的,鱼身泛着浅绿光华,鳞片完整、栩栩如生。闻上去有些许臭味,其实是乳酸菌发酵所生出的气味,烧过之后却有异样的美味。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通不再是障碍,但臭鳜鱼作为徽菜的 *** 名菜依旧名扬海内。
5、经腌制后臭鳜鱼的肉质变得更为紧实,形成“蒜瓣肉”的独特质感,肉质近似上等黄鱼。鱼肉入口后,便能觉出其独特的“腌鲜”味,还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一旦吃上便会着魔似地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6、腌鲜鳜鱼先煎后烧,重手下酱油,香辣浓醇的红烧酱汁和绝大多数徽菜一样,既提升了食物的美味,也非常适合下饭,上桌就是一盘风景,咸辣鲜甜,杀酒屠饭,快意至极。
7、中华 *** 的农耕文明,大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淮南是豆腐的故乡,而徽人尤擅做豆腐。在徽州人的永无止境的探索下,豆腐变成了家家户户里必不可少的菜肴。和湘菜的臭豆腐不同,徽菜中的毛豆腐是徽菜“轻度微腐”这一特征的 *** 。
8、毛豆腐是通过以人工发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长出细长的毛绒状菌丝(植物蛋白),这是徽州的潮湿气候给人们的灵感。由于豆腐通过发酵后使其中植物蛋白转化成氨基酸,故经烹饪后味特鲜。这种浓郁的风味,被徽州人称作“家乡的味道”。
9、经煎炸之后,表面的绒毛消失了,一层金黄酥脆的皮包裹着腐乳一般的半固体,又软又绵,略带苦味,蘸着酱料吃会很难吃出苦味,而口有余香,爱者爱之切。无论是在地道的徽菜馆还是在屯溪老街的街头,都能轻松地找到毛豆腐的身影。
10、最有情趣的吃法是,在街头遇到走街串巷的货郎,一头小炉子,一头挑毛豆腐,浇上香油,淋上辣椒糊,就着油锅边吃边聊,既鲜美可口,又独具风味。久居外地的徽州人,一说到毛豆腐,就会激起浓浓的思乡之情。
11、关于毛豆腐,还有这样一段传说。相传朱元璋朱元璋攻下般城后,又挥师北上,屯兵绩溪。这一带百姓常以水豆腐搞劳将士,后来水豆腐送多了一时吃不了,天热,豆腐就长出了白色、褐色的绒毛,为防止浪费,朱元璋命厨子先油炸再用多种佐料焖烧,便产生了别具风味的毛豆腐。朱元璋登基后,曾以此菜招待他的徽籍谋士歙县槐塘人朱升,此菜便又传回了徽州。后经历代作坊多次改进 *** 工艺,形成现今的特色徽菜。
12、一品锅最初发源于安徽省绩溪县,又有绩溪一品锅之称。有人说,一品锅的起源和粤菜中的盆菜有关,盆菜可能是一品锅的鼻祖,两者都是一盆菜里荟萃数味珍馐,丰富的食材一层层叠进大盘之中,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浓,但是这已无法考证。
13、梁实秋先生品尝了“一品锅”之后,对此菜大加称赞,曾撰 *** 了详尽描述:“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二尺,热腾腾地端上来,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
14、徽商一年四季在外奔波,为了寻找回家的感觉, *** 出特别的“一品锅”。精心挑选食材,层层围叠起来,求的就是一份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喜庆的日子里,各家烹出各家的味道,锅里包含的是化不开的乡情和欢喜。柴火之上,在有点 *** 的铁锅里分层码放着干笋、鸡肉、鸭肉、猪肉、油豆腐、蛋饺……打开锅盖,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15、说起一品锅,不得不提胡适先生。在胡适侨居美国期间,思乡情深的他多次以家乡风味之名“一品锅”招待客人,从而使其蜚声国际,一品锅也因而冠上了胡适之名,叫做胡适一品锅。
16、当一个冒着氤氲热气的铁锅被端上桌,香醇浓郁的汤汁尚且沸腾翻滚着,以多种食材构绘出的斑斓色彩有如锦绣徽州,填了肉馅的蛋饺和油豆腐鲜香多汁,衬底的五花肉如卤肉般肥美酥糯,汤汁愈焖煮则愈浓厚,就着汤汁能连吃好几碗米饭。
17、中和汤是地道的安徽祁门传统名菜,清澈味香,鲜嫩不腻,稀稠适中,老少皆宜。祁门人每逢置办酒席,都少不了中和汤,而且是上桌的之一道菜。中和原叫作“中河”,是祁门县流入鄱阳湖的一条河,在祁门境内为阊江。
18、相传南宋时期,祁门籍进士方岳曾在鄱阳为官,闲暇之时常泛舟鄱阳湖,溯源至中河,掬一捧家乡的秀水,品茗吟诗于青山绿水间,多少能够抚慰其不得志的心境。方岳嗜好豆腐,一次在船上煮食豆腐时缺少佐料,见河中小虾甚多,便捞一些放在锅里与豆腐一起煮,未曾想无心 *** 柳柳成荫,用小虾煲出的豆腐汤更加鲜美无比。此后方岳便特意去中河捞一些虾米作为常用佐料,以备煮豆腐使用,并将此菜命名为“中河汤”。
19、自方岳将这碗“豆腐汤”传入祁门后,祁门人加入当地山珍食材,融入山民饮食偏好,又有一些文人 *** 客植入徽州和合文化元素,改“河”为“和”,“中和汤”便成为徽菜汤羹的 *** 。经改良后的中和汤,汤清味鲜,油而不腻,在寒冬腊月里,饭前喝上一小碗,开胃驱寒,全身通泰,已成祁门一带婚嫁喜宴,阖家欢聚的特色菜肴。
20、徽菜的 *** 菜极多,远不止上述四种,还有诸如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黄山炖鸽、清蒸石鸡、问政山笋、徽州圆子、刀板香、李鸿章大杂烩、曹 *** 鸡、石头粿等传统佳肴。土生土长的食材,独特富有想象力的加工、烹制,造就了徽菜。
21、徽菜,看似粗朴厚重的菜品下,蕴 *** 至柔至精细的道理。就地取材,以鲜制胜;善用火候,火功独到;娴于烧炖,浓淡相宜;注重天然,以食养身……每一景、每一菜,都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既使 *** 饱口福,又是徽州风情文化的结晶。
稻之乡徽菜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八大徽菜馆怎么样、稻之乡徽菜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