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赤峰人被称为什么之乡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赤峰人被称为什么之乡的知识,包括赤峰名称的由来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赤峰在历史上属于哪个朝代
1、赤峰市位于 *** 东部,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蒙东四盟市之一,原名为“昭乌达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撤盟建市时,因城区东北部有赭红色山峰,而改名为赤峰市。全市辖3区2县7旗,分别是: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林西县、宁城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
2、根据发现于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址表明,早在 *** 文化时期,赤峰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并在这里创造了优秀的历史文化,其中的红山玉龙更是 *** 时期的文化精品。
3、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的时期,在今天 *** 河套地区及大青山一带,有一支踩着季节的鼓点而逐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就是让中原王朝无比头痛又无可奈何的匈奴。中原王朝对匈奴的 *** 扰 *** ,可是追又追不上,打又打不过,因而就在秦汉时期又给他们起了一个含有深刻贬义的名字:胡。意思是指不守规范的人。但是匈奴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对此的解释是:“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见《汉书·匈奴传》)
4、而在匈奴部落的东部还有一支强悍的游牧民族,中原王朝也给了他们一个名字:东胡!由于东胡 *** 是游牧民族,不会像 *** 在某地长期的定居下来,所以,东胡人的王廷所在地目前还比较模糊。战国的时候,燕将秦开大破东胡,燕国就在东胡的势力范围设立了“右北平郡”(今 *** 宁城县西南),极为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东胡人来到了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赤峰一带。又根据人们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发掘的东胡人墓葬分析,今天的赤峰地区就是东胡的主要活动范围。
5、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领的匈奴部落开始崛起,强大的东胡部落频频向冒顿单于索要宝马、 *** 。冒顿单于为了 *** 东胡人,对东胡的要求一一满足。最后,冒顿单于趁东胡王轻敌之际,举全国之力扑向了东胡部落,东胡王被杀,东胡部落联盟瓦解。兵败的东胡人分两支退走,一支退居到乌桓山(今 ***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一带,自称“乌桓”,一支退居到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北部)一带,自称“鲜卑”。不管是鲜卑部还是乌桓部,其实他们距离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并不太远,所以,他们仍然在匈奴的势力范围之内,只不过此时的鲜卑部、乌桓部根本就不具备与匈奴抗衡的能力,匈奴也没有必要将他们赶尽杀绝。
6、西汉武帝时期,汉将霍去病大破匈奴,迫使匈奴单于将王廷迁到了遥远的漠北。为了防止乌桓继续向匈奴提供兵力,霍去病就将乌桓部落迁移到了汉朝边境的五郡,其中就有上文我们所说的,位于今 *** 宁城县西南的右北平郡。乌桓人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祖源之地,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所以,此时的赤峰一带已在西汉王朝的势力范围之内。
7、王莽新政时期,他把汉武帝经过艰苦的斗争才收归 *** 的铸币权,又轻易地返还给了郡国,在今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黑城建成了中国北方规模更大的郡国铸钱基地,其中的大泉五十”和“ *** 直一”流通币就是来自这里。王莽还命令乌桓部落不得再向匈奴缴纳皮布税,并主动出兵攻击匈奴,可怜弱小的乌桓部落哪里是匈奴的对手,无奈之下,乌桓部只好投降了匈奴。
8、刘秀建武二十二年,匈奴发生了内乱和蝗灾,投降匈奴的乌桓部于是落井下石,集中兵力攻击匈奴,迫使匈奴向更远的西方走去,而乌桓部随之又归降了东汉,并迁移到大凌河下游、河北北部、山西中北部、 *** 南部及鄂尔多斯草原一带,担当起了大汉王朝边境的守护者。而分布在鲜卑山的鲜卑人趁势来到了乌桓故地,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所以,此时的赤峰一带又进入了鲜卑人的势力范围以内。
9、东汉末年,中原群雄并起,乌桓也想分一碗羹,就与占领幽州的袁绍结成了同盟。曹 *** 为了解决南下西进的后顾之忧,经过周密准备,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在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大破乌桓。乌桓二十万 *** 尽数被俘,袁氏兄弟也逃亡辽东。
10、中原内乱和乌桓部落的分崩离析,给鲜卑部落提供了有力的发展机会,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先后崛起,其中的宇文部就在今老哈河流域的紫蒙川(今辽宁朝阳西北)建立了牙帐,今天的赤峰地区就成为了鲜卑宇文部活动的中心。
11、宇文部的另外两支力量库莫奚、契丹被鲜卑慕容氏的前燕击溃,一同逃到了今天赤峰市的克什腾旗一带的松漠之间。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后,为了消除库莫奚、契丹的威胁,于公元388年出兵西拉木伦河,将库莫奚和契丹强行肢解,库莫奚被安置到了松漠西部,契丹则被安置到了松漠东部,即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游牧于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的契丹族,由原来的青牛、白马两个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八部落,今赤峰市的翁牛特旗东部海尔金山(辽称木叶山)成为了契丹民族起源的圣地。所以,今天的赤峰地区在当时又成为了契丹人的 *** 中心,并且一直延续到北宋末年(其中盛唐之时,契丹归附于大唐),在辽朝的时候,今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成为了契丹人的上京临潢府,而今赤峰市宁城县则成为了契丹人的中京大定府。
12、女真人攻陷辽东京后,辽上京临潢府随之也被金人所据。金上京会宁府营建后,取消了上京临潢府的称号,而改称临潢府,并将临潢府归属北京路。从此,作为盛极一时的辽国腹地失去了昔日 *** 中心地位。所以,此时的赤峰地区成为了女真人的势力范围之内。
13、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国以后,为了表彰弘吉剌氏特薛禅(也是成吉思汗的岳父)的功绩,就将他的孙子雕阿不剌加封为鲁王,分封到赤峰,并在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西北部达里湖西岸建立了应昌城,并供鲁王及鲁国大长公主世代居住。直到明洪武七年,明将李文忠攻破了高州(今元宝山区风水沟镇)、大宁(今宁城县大明镇)、大石崖(今赤峰红山区),入毡帽山(今巴林右旗独石口苏木西北),元末代鲁王身死,赤峰地区才重新回到了中原王朝手中。
14、元顺帝退居漠北以后,北元 *** *** 失去了对中原的 *** 。明朝为了吸引其他蒙古封建主的归附,就在今的 *** 东部先后设立了应昌卫(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尔罕苏木)、富峪卫(今在宁城甸子乡黑城村)、泰宁卫(今吉林省洮南附近)、朵颜卫(今兴安盟扎赉特旗一带)、福余卫(今嫩江左岸,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带)。游牧于嫩江流域的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幼弟斡赤斤后裔阿扎失里迫于明朝的军事威胁,就归附了明朝,并成为了泰卫宁指挥使。
15、与此同时,朱元璋建国以后,还将第十七子朱权为封宁王,驻守大宁城(今宁城县大明镇),保卫边疆的 *** 。
16、1546年,北元蒙古大汗库登汗为了避其族叔俺达汗之锋芒,率部从蒙古祖源之地额尔古纳河流域越过大兴安岭南下,并与一同南下的成吉思汗胞弟哈撒尔第十四世孙奎猛克哈斯塔喇、喀尔喀左翼首领虎喇哈赤共同瓜分了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斡赤斤家族后裔只好南下潢水,迁到了西拉木伦流域,迫近明朝边境驻牧。所以,此时的赤峰地区仍然在明朝的势力范围之中。
17、明朝末年,北元封建割据呈加剧之势,蒙古族近现代各部落就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了雏形。随着女真族努尔哈赤的迅速崛起,并认识到蒙古人在历史上的强大,要想实现入主中原的目的,必须首先 *** 和笼络临近的蒙古诸部,使蒙古地区成为可靠的大后方。努尔哈赤利用联姻、联盟的手段,先后拉拢了临近的科尔沁部及扎鲁特旗、阿鲁科尔沁部、翁牛特部,并逐渐瓦解了林丹汗的军事实力。
18、林丹汗死后,皇太极全盘接收了林丹汗在蒙古的 *** ,赤峰地区作为林丹汗的大本营,被重新划定和调整,并在1636年前后,包括赤峰各旗在内的漠南蒙古四十九旗被明确了新的牧场和领地。
二、 *** 赤峰人怎么样
赤峰人在与人打交道或共事时,很少吃亏或被算计,这源于他们骨子里的精明。都说上海人精明,但我说赤峰人的精明一点不比上海人差。上海人的精明感觉似乎是在眼前的利益关系上,而赤峰人的精明则是不太在乎眼前的小利,显得十分豪爽,其实他们是把目光锁定在更为长远的目标上,为了今后的发展铺路 *** 质的精明。
赤峰人非常地健谈,好象跟谁都是自来熟,三句两句就能跟你聊到一起去了,而且一聊就是很长的时间,这种功夫在女 *** 身上尤其明显。我们通常不习惯跟陌生人聊天,即使是跟非常熟悉的赤峰人聊天,也没有他们健谈,多是担当“听”的角色。
赤峰人特别能吃苦,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没有承受不了的苦,而且非常地乐观和坦然;而大城市的人要遇到这样的苦难时,早就嗷嗷叫开了。他们没有什么等靠要的想法,主动改变自己所处环境和境遇的愿望非常地强烈。
赤峰人的思想不很保守,他们时刻都在与时俱进。你可以看到在美国、在欧洲、在日本、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到处都有赤峰人忙碌的身影,或求学、或做生意、或当兵,凡是出来的赤峰人,最后都“混”得非常好。赤峰火车站最常见的是三类人, *** 、军人和生意人。
他们好交友,但其实他们更爱结交的是对自己的前途和发展来说用得上的人,或上司、或能够帮助他们办实事的人,而且每到过年或过节之季,就是他们联络感情的更好时机。关系要事先搞定,否则遇到事情了,“临上轿再现扎耳朵眼”,那就什么事都办不成了。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关系圈内朋友的帮忙,他们都可以逐渐从小地方走出来,在大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赤峰人很看重亲情或乡情。有一个人在大城市中落了脚,就会把家里的直系亲戚们招来,在一起生活,彼此照应。有个老乡在什么地方、任什么职务,周围的人都非常清楚,平时经常联络,一旦遇到困难时,不是找 *** ,而是找老乡帮忙。
三、赤峰市在历史上有过什么名字,有什么历史地位
历史沿革1953年4月,昭乌达盟人民 *** 改称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受 *** 东部区行政公署领导。1954年5月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 *** 东部区行政公署,昭乌达盟公署改称昭乌达盟人民 *** , *** 设在巴林左翼旗林东镇。1954年12月,热河省建制撤销、将赤峰县、乌丹县、宁城县、喀喇沁旗、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敖汉旗划归 *** 自治区昭乌达盟。1958年设赤峰市。1958年9月末,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共建立人民公社257个,年底并为168个。1962年9月1日,经 *** 批准,恢复赤峰县建制,从原赤峰市划给赤峰县19个公社,并将翁牛特旗的官地、岗子、大碾子3个公社划归赤峰县,全县共22个人民公社;赤峰市所属乌敦套海划归翁牛特旗。1969年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划归 *** 自治区。1983年10月10日,经 *** 批准,撤销昭乌达盟建制,设立赤峰市(地级),实行市管县体制。将喀喇沁旗山前公社和马蹄营子公社的公格营子、西六家、四家、 *** 地、岭上五个大队,楼子店公社的三道营子、四道营子、乔家窝铺三个大队,甸子公社的望甘池、昌盛远两个大队与原赤峰县的行政区域合并,重新划分,撤销原赤峰市(县级)改设红山区、撤销赤峰县改设郊区,新设置元宝山区,共三个市辖区。1993年7月,经 *** 批准,赤峰市郊区更名为松山区。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苏木基层 *** ,实行政社分开。全市重建乡181个,苏木45个、镇46个、街道办事处12个。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赤峰市总人口4435737人。其中:红山区 318512人、元宝山区 297035人、松山区 538176人、阿鲁科尔沁旗 297090人、巴林左旗 332550人、巴林右旗 174275人、林西县 235947人、克什克腾旗 242957人、翁牛特旗 4 *** 211人、喀喇沁旗 362458人、宁城县 591684人、敖汉旗 580842人。2005年,根据《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同意赤峰市区划调整的批复》,将喀喇沁旗马蹄营子乡划归赤峰市元宝山区管辖,赤峰市松山区文钟镇划归赤峰市红山区管辖。从2005年10月31日起,马蹄营子乡由元宝山区接管,文钟镇由红山区接管。
OK,关于赤峰人被称为什么之乡和赤峰名称的由来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