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花木之乡静观的问题,以及和鄢陵花木之乡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静观镇的特色产业
北碚区依托种花传统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做“花”文章,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目前该区花木种植面积已达10.8万亩,生产从业人员达5.8万余人,年产值超过5亿元。日前,重庆市正式批准该区江东花木暨旅游农业产业带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作为重庆市惟一的“中国花木之乡”,北碚区静观镇早在南宋年间就开始了花卉种植,并以其桩头、盆景、根雕、蟠扎成为全国五大花卉艺术流派之一的川东花卉艺术的发祥地。
如何壮大传统花木产业规模,促使农民增收?1999年,北碚区 *** 相关优惠政策,引导长期驻扎在深山里的花卉大户向公路附近迁移,在公路沿线建起了32个花卉精品展示园。近年来该区又着力调整产品结构,精心打造产业链条,在传统观赏类花卉基础上,大力发展花木、花草、花果及旅游产业,形成了以静观镇和重庆市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为中心的碚金公路沿线百里旅游农业产业带。通过引进怡胜园林公司等花木企业大力发展鲜切花生产加工,利用边坡凼坎见缝 *** 针种植优质草坪,建成了3000亩的双塘草坪基地和8000亩的素心蜡梅花基地;同时大力扶持花果产业,先后发展了静观镇述梅葡萄园、金刀峡镇石寨村冬桃基地等花果5000多亩。
随着西部地区路桥等基础设施和居住小区的不断开工建设,北碚区瞄准商机,及时扩大以绿化苗木为主的花木产销,连续3年累计新增花木种植面积2.7万亩。同时,在花木协会的指导下,当地花木大户纷纷组建起了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每年有上千经纪人奔走在全国各地,承揽各种绿化工程合同,从而彻底告别了只管栽花不问香、坐等上门收购的封闭生产格局,之一次把触角伸向了全国大市场,真正形成了公司+基地+花农的产供销一体化格局。静观镇秀水四社是远近闻名的花木大户的 *** 地,家家户户栽种花木,上百万元资产的花木大户就有20多户。
花卉产业迅猛发展带来的不仅是财富,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气。在静观镇街头,随处可见来自各地的花商们坐着小车夹着支票张罗着各种与花有关的生意;前往金刀峡的游客也不忘在这里稍事停留,闻闻花香,尝尝花餐,或者挑选一些中意的花木;三三两两的花农 *** 在花卉交易市场里用互联 *** 搜索着全国各地的花卉交易行情。
以生态花卉景观为特色,以精品园林艺术为支撑,以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为依托,农业和旅游业在这里找到了更佳契合点。百里碚金路,荟萃了花木、花草、花果,云集着花农、花商、花市,连贯着金刀峡、塔坪寺、偏岩古镇、滩口牌坊、三圣白鹭栖息地等旅游景点,花影婆娑,游人如织,成为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以前就种点花,人要松闲一些。”水土镇大地村花木大户陈华说,“现在还要种草、种果,前来参观游玩的客 *** 越来越多,得做好接待服务,人是累一些了,但收入比过去高一大截。”为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大地村 *** 委还办起了餐饮和导游服务培训班,之一期开班时,附近农家乐老板和村民一下子来了200多人,教室巷道里都坐满了听课的人。
据了解,该区将进一步壮大花木规模,提升花木品质,加快建设特色蜡梅、传统树桩盆景、艳色园林树种、多功能草坪、适生鲜切花、食用保健花卉和容器花卉等花木,形成环境优美,青山绿水,花果飘香,景色宜人的花木暨旅游产业带,成为可观、可游、可居,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有影响有特色的更大花卉苗木产业基地。
静观花木闻名遐迩,已有530多年种植历史,腊梅种植万余亩,所产素心腊梅名扬中外,是中国唯一的“中国腊梅之乡”,重庆市民冬季赏花的理想去处。
从市区或北碚城区出发,上外环出水土出口,沿江东“百里花卉长廊”行驶,大约一刻钟车程,满目苍翠,遍地诗意的静观古镇便惊现眼前,沿途映入视野的是郁郁葱葱的花木园和精品腊梅园,腊梅漫山遍野,花香飘荡四方。
静观赏梅,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步入其中,尤入仙境,芳香淳朴的特色腊梅花香将伴随我们融入花的海洋。
位于静观镇重庆农谷,中国绿色小康村——素心村,腊梅品种资源最丰富、花径更大、花香最浓、花色最艳、花朵最密的基地。
二、静观镇花木之乡
静观镇,以其悠久的花卉种植历史,被誉为中国“花卉之乡”。自明朝永乐年间开始,静观镇便以人工造型、园林艺术独树一帜,形成独特的川派花卉艺术。
在清朝光绪年间,静观镇的“淳园”便以古木参天、奇花异草闻名,其花卉香气能溢满数里之地。这里的花卉艺术,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远销至西欧、日本、东南亚等地。静观镇的蟠扎工艺,更是上乘精品,其作品曾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花展上获得多个奖项。
*** *** 以来,静观镇的花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种植面积从过去的近3000亩发展到现在的21000亩,还形成了种植、营销、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花卉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 *** 产业。其中,绿化苗木、腊梅花、草坪、桩头、香(鲜)花等各类花卉品种丰富多样,共有900余个。
静观镇的花卉产业,已经成为富民产业之一。镇上的6500余户花农,以及16000余人的花卉从业人员,都因花卉产业而受益。整个花卉产业,不仅在国内20多个省、市和地区有销路,还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2000年6月,静观镇被授予“中国花木之乡”的称号,成为全市首个获得此荣誉的乡镇。这一称号,不仅是对静观镇花卉产业的高度认可,更是对静观镇在花卉艺术上的独 *** 献的肯定。
静观镇,中国花木之乡,川派花卉艺术的发源地,位于重庆北部东部的中心位置,幅员面积72.5平方公里,属典型的 *** 带气候,被重庆市确定为城镇建设中心镇、百强工程镇、商贸中心镇,被重庆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和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
三、静观镇的花木之乡
静观素有“花卉之乡”的美称,种花已有52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花木盆景艺术五大流派之一—川派中川东花卉艺术的发祥地,以人工造型,园林艺术,巧夺天工见长,其树桩蟠扎,在全国花卉艺术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其特点是平枝圆盘,层次分明,既虬曲苍劲,庄重雄健,又婀娜多姿,飘逸隽美,饱含诗情画意。早在清朝光绪年间,胡中行在静观下场口培植的“淳园”,古木参天,绿荫如盖,奇花异草,溢香数里。几百年来,静观种植花卉的能工巧匠汇集,名师高徒辈出,园艺发展迅速,其蟠扎工艺,上乘精品,国内销至北京、上海、新疆、广东等地,国外远及西欧、日本、东南亚各地。1967年,我镇在广州交易会卖出的罗汉松狮子在 *** 被外商哄抬 *** ,争相购买。位于上场口的静观花园,至今保存有两株在西南地区仅有的约520多年树龄的罗汉松古桩头,如今已成为镇镇之宝,是往来客人争相观赏的景致。自 *** *** 以来,静观花木参加过10余次国家级和市县级的大型花展,不少作品还选上北京参展,并获得《中国刘开渠根艺汇展》银质奖和《中国’90花卉盆景》银质奖等殊荣。近年来,静观镇依托市区项目的支持下,紧紧抓住市场花卉苗木走俏的有利时机,精心打造静观花木品牌,大力发展花卉特色农业,促进了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全镇花木种植面积从1998年的近3000亩发展到现在的21000亩,其中:绿化苗木10000亩,腊梅花5000亩,草坪5000亩,桩头800亩(200余万盆),香(鲜)花200亩,品种900余个。花农6500余户,花卉从业人员16000余人,花卉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整个花卉产业由过去的单纯种花发展为种植、营销、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花卉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 *** 产业。花卉产业已经成为静观镇的富民产业。2000年6月静观镇被国家 *** 、中国花卉协会授予首批也是全市唯一“中国花木之乡”的称号。
四、静观的花卉之乡
静观花卉闻名遐迩,素有“花卉之乡”的美称,种花养草有500多年历史,是全国花卉五大流派之一——川派花卉艺术的发源地,以人工造型,园林艺术,巧夺天工见长。从上个世纪90年 *** 始全镇大力发展以花木为主的特色产业,使花木这一朝阳产业得到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盆景桩头、腊梅种植、庭院苗木、草坪基地、鲜花盆花为主的五大格局,全镇现有花木企业30余家,精品园近50个,花卉苗木38000余亩,品种900余个,花农8000户,花卉从业人员20000余人,年花卉总收入1.2亿元。2000年6月被国家 *** 、中国花卉协会联合授予“中国花木之乡”的称号。2003年8月被重庆市确定为城镇建设中心镇、百强工程镇、商贸中心镇,2004年2月被国家 *** 评为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2006年被重庆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和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