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贵州红薯之乡,以及中国红薯之乡有哪几个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玉米和红薯是由哪个洲传入中国的
1、玉米的原产地是美洲,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和品种多样 *** 集中地。玛雅人的圣 *** 载,早在有历史记载的5000年前,玉米是印加人、玛雅人和阿芝苔克人的主要食物。在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红薯原产自南美洲,在明朝时候传入中国。当时我国很多人仍然相信“橘逾淮则为枳”的说法,认为移植的作物即使能够存活,也会改变原有的品质。时任翰林院官员的徐光启不为陈见所拘,经过“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胡适语),在全国推广种植红薯大获成功。此事载于《甘薯疏序》。
2、据说当初南美诸国禁止生鲜薯块出境,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分享这种作物的好处。后来是一位福建籍的水手把薯藤缠绕在身上蒙混过关,到了船上则用淡水和原产地的泥土小心养护,这才把红薯的种苗带到中国。
3、即使没有这样的困难曲折,之一个将红薯引入中国的人无疑是值得纪念的。然而这位水手姓甚名谁,到今天已无从考证。据徐光启《甘薯疏序》的纪录,我们只知道有一位客居福建莆田,姓徐的年轻人,为他推广红薯提供了种苗。这已经是红薯引入我国以后的事情了。
4、红薯曾经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并不是人们一味苟且将就的结果。它本身的素质也很不错的,如若烹饪得法,味道甚佳!
5、把水煮熟的红薯去皮碾作薯泥,混入面粉中开成面糊煎饼,不但香甜而且特别软熟。这是kk小时候吃过的美食之一,比《难忘今宵》还要难忘得多!当然,要加点糖做成甜饼;喜欢吃咸饼的则需要另想办法。
6、在野外挖到新鲜的红薯,无锅无灶一样可以烹制得美味无比。
7、先在泥地上扒一个窝,稍稍凹下去就行。然后用干的泥块垒成窑状——就像一个微缩的蒙古包的样子。由下至上逐渐收缩直到封顶,这是要有点儿耐 *** 和建筑技巧的。
8、这就是集锅和灶于一身的“窑”。用柴草在里面烧热了,泥块都隐隐约约地透出些许红光(所谓的“烧红”了)。在顶上开一个口子,把红薯放进去,把泥块都打碎了用来埋住它们。再把别处的泥土挖一些过来,在上面再盖一层,把热气结结实实地封在里边。
9、这样等上十多分钟或半个小时(kk那个时候还没有表,实在弄不清楚准确的时间了),再挖开那一大堆土——哈哈!红薯全都烤熟了!!
10、这样烤红薯俗称“打红薯窑”。跟“叫化鸡”的做法原理是一样的,专业的术语叫做“泥烤法”。因为把食物密封在很小的空间内烤制,香气无路可逃,所以味道特别香浓。这是kk吃过的又一种美食,那味道真是——“难忘今宵”啊“难忘今宵”……
11、然而在很多时候,红薯是相当委屈甚至于相当倒霉的。在广州话里,“大番薯”是用来形容“愚笨、蠢钝的人”;“薯头薯脑”则相当于“笨头笨脑”,简称“薯”……如此造词,全然忘却曾经有过的“一季红薯半年粮”的年代,忘了红薯为我们立下的功劳。
12、我们常常仰慕那些以战争杀戮建立功勋的帝王将相,却不屑于记住这些真正为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平凡人物。缺乏感恩之心似乎是人类的通病,因此,我们真的有必要经常吃点红薯。
13、现代科学的发展证实了红薯营养价值相当高,而且对于防治结肠癌、 *** 癌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效果。庶几kk的提议不至被讥为迂腐吧!
二、红薯是从那个国家引进的详细点
1、番薯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全世界的热带、 *** 带地区广泛栽培,中国大多数地区普遍栽培。
2、番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番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分3条路线进入中国―云南、广东、福建。
3、一般普遍认为,番薯的在明代时期引入中国,中国引进番薯之一人是陈益,据史料记载,陈益是广东东莞 *** 北栅人,明万历八年(1580年),他身着布衣,肩搭包裹,搭乘友人的商船从 *** 出发前往 *** (今 *** )。
4、到达 *** 后,当地酋长接待他们时摆出一道官菜,这道菜香甜软滑,除了非常可口外,还能充饥,这便是番薯。
5、陈益此后便特别留心番薯的生长习 *** 和栽培 *** ,两年之后的1582年,他冒着杀身的危险,收买酋卒,将薯种藏匿于铜鼓中,想偷偷带回国。陈益在其祖父位于 *** 金洲小捷山山腰的坟墓前购置了35亩地,开始大面积种植番薯。
6、成功收获后,他决意要把这种食物广为传播,并将自己的寿穴也选在薯田边,要与番薯长相厮守。陈益作为“中国引种番薯之一人”,为我国开辟粮源,贡献重大。
7、明时,多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
8、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甘薯因来自域外,闽地人因之称为“番薯”。陈氏引进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等均有论及。
9、番薯传入中国后,即显示出其适应力强,无地不宜的优良特 *** ,故能很快向内地传播。十七世纪初,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
10、彼时,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向江苏传播,收成颇佳。
11、陈振龙的五世孙陈川桂,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种到浙江,他的儿子陈世元带着几位晚辈远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广泛宣传,劝种番薯。据记述,陈世元在山东胶州古镇传授种植番薯的时候,亲自整地育秧,剪蔓扦 *** ,到秋天收获,得薯尤多,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竞相种植。番薯在华北地区便很快推广开来。
12、清乾隆时期,不少地方都是由官方提倡栽种。在直隶、更由皇上“敕直省广劝栽植”。由于朝野上下积极推广,番薯很快在全国广为传种,并成为中国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733年,番薯传到四川,1735年传至云南,1752年传至贵州。此后,番薯踪迹遍布西南。
13、有观点提倡番薯应连皮吃,因番薯含有丰富的钙质和多酚。烹煮前应彻底将皮洗净,连皮煮熟食用最能吸收营养;且因番薯较少加 *** ,可购买品质较好的番薯,带皮烹煮食用,更能吸收到完整营养。地瓜皮含丰富的黏液蛋白等多糖类物质,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保持血管弹 *** ,预防血管硬化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14、橙 *** 的番薯是因为当中的β-胡萝卜素,但不是所有的番薯都是橙 *** 的。除了有紫心番薯之外,在乌干达的番薯却是白心的,因为当地的气候令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的物种无法成长,但可以生长的物种却只会制造大量碳水化合物。
15、红薯含有众多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增强肠道 *** ,另有一种氧化酶物质,这种酶容易在人的胃肠道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红薯吃得过多,会使人腹胀、打嗝、 *** 。
16、红薯是β-胡萝卜素最丰富的天然来源之一,到达 *** 内会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对 *** 免疫 *** 和至关重要,而且也可以保持眼睛健康。
17、在 *** ,烤红薯是流行的街头食品。在中国,红薯,通常是 *** 品种,在冬天用大铁桶烘烤,作为街头食品 *** 。
18、冬日供应的红薯汤,将红薯加 *** 和姜在水中煮沸。在闽菜和 *** 菜中,红薯常与米饭一起煮成粥。红薯蒸干是连城县的一道名菜。红薯青菜是 *** 菜中常见的配菜,通常煮熟或炒熟后与大蒜和酱油混合食用,或在食用前简单地加盐调味。
19、它们以及以红薯根为特色的菜肴,常见于便当餐厅。在中国东北菜,红薯通常被切成块并油炸,然后浸入一锅沸腾的糖浆中。
20、在印度的一些地区,红薯晚上在厨房的煤上慢慢烤熟,然后配上调料食用,而在南方,更简单的 *** 是在去皮、切块和调味蔬菜菜肴之前简单地煮沸或加压烹饪,作为膳食的一部分。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它被称为“Sakkara valli Kilangu”。
21、它被煮沸并作为晚间小吃食用。在印度的一些地方,新鲜的红薯被切成薄片,晒干,然后磨成面粉;然后将其与小麦粉混合并烘烤成薄饼(面包)。一些印度社区将 15%到 20%的红薯收成转化为泡菜和小吃片。部分块茎收获在印度用作牛饲料。
22、在巴基斯坦,红薯被称为shakarqandi,可作为蔬菜菜肴和肉类菜肴(鸡肉、羊肉或牛肉)烹制。灰烤红薯在巴基斯坦集市上作为小吃和街头食品 *** ,尤其是在冬季。
三、红薯是什么时候传到中国的
1、红薯是16世纪末(大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传入我国,首先传入的是广东和福建。
2、红薯原产于南美的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一带,随着各国早期探险和经商先人的洲际往来,红薯走出其故乡,到欧洲非洲 *** 等有人类的居住地拓展。
3、红薯别称甜薯、红苕、甜薯、地瓜等,为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贵州红薯之乡和中国红薯之乡有哪几个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