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长寿之乡的风俗和长寿人的五个特点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恭城是“中国长寿之乡”,家家户户都有什么习俗
1、恭城虽然不是一个很大的县但是却有着自己独特迷人的风俗文化.我们恭城小吃十分丰富尤以恭城油茶著名。就如我们家吧三餐都离不开油茶。
2、恭城油茶被举为各地油茶之冠享誉桂北和广西各地。喝油茶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如果有客人到来则不分早晚随时煮好奉客。油茶不说煮而称“打”是各地的统一称法而各地的油茶却各有其不同的风味。打油茶有一套专门的工具外地很多人到恭城游玩都会带一套回家。恭城油茶制法特别讲究选用清明、谷雨两个时节采摘的茶叶先用少许开水浸泡10分钟以减少烟火味及苦涩味然后在茶锅内放少许猪油烧热放入姜、蒜及泡好的茶叶稍炒随即将其捶茸捶好后加水烧开熬至出味放入精盐调味用竹漏斗把茶水分别滤入碗中撒入葱花、香菜末随配用小碟装好的米花、脆果类似油炸的面疙瘩、酥花生上桌即成。制好的恭城油茶端上桌后首先闻到一股葱花、香菜特有的香味进口后初觉是茶叶的清苦过后便是甘醇鲜香令人回味无穷。锅茶水被饮完后还可向锅内掺入清水熬煮如此重复熬煮可达五六锅。这样油茶一锅一锅煮下来感觉味道已没有先前的浓烈这正应验了油茶的“一锅苦、二锅呷涩、三锅四锅是好茶”之说。所以一般之一次出锅的油茶是不饮用的要把之一锅的油茶与第二锅混合之后才饮用。到恭城旅游的人增多恭城油茶更是名声鹊起芳名远播。在传统油茶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浓缩油茶褐色粉末状类似果冻的包在锅内加入3-4碗水将浓缩油茶颗粒倒入并煮沸约2-3分钟搅拌加盐趁热饮用味道气味颇类似于现场 *** 的油茶是旅行送礼的佳品。
二、...风景区 本人是广西河池巴马长寿之乡的 作文1600/200
1、1991年,巴马成为了世界五大长寿之乡,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候鸟人”迁徙到此,养生栖息。可能你无法成为候鸟人中的一员,但依然可以在短暂的停留中,探索出那点滴奥秘。这里物产珍奇,是中国香猪之乡, *** 、茶油、矿泉水……等名闻海内外。
2、到巴马旅游没吃上香猪肉,等于没到巴马。据史载,巴马香猪自宋代以来就作为宫廷贡品。明清时期还曾飘洋过海,远销南洋。该猪种是当地农民用本地猪种长期 *** 繁殖、野地放养而形成的,体形小巧玲珑,毛色黑白相间,娇憨逗人,是一种珍稀肉猪,又称“冬瓜猪”、“芭蕉猪”。以体型短小,脚矮骨细,肉质细嫩,骨头酥软,皮薄肉脆,味似山珍果子狸。
3、产于县境内部分乡村,系传统老品种,颗粒小、圆且硬,米多粉少,生长期长,没有施用 *** 和化肥,不受任何污染。巴 *** 珍珠黄玉米营养丰富,比一般大米含的蛋白质高,食用易于消化。玉米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赖氨酸、镁、纤维素、胡萝卜素等,经常食用,不但有益于健康和美容,还有增进脑力和预防癌症等作用。用珍珠黄玉米制成的食物,当地群众称之为“长寿粥”或“黄金食”。
4、巴马得天独厚的水质、土壤和气候为造就优质食油创造了条件。经科学化验鉴定,巴 *** 山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90%以上,同时不含 *** 素等致癌物质。油质黄而清亮,纯正清香,经常食用,对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心血管硬化、胆固醇高等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它既是当地群众必不可少的生活食用油之一,也是巴马人多长寿的秘决之一,当地群众称之为“长寿宝油”。
5、 *** 是巴马人长期食用得以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 仁可将体内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等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既能排毒减肥,又可养阴滋补肾肝。长期食用,不仅对慢 *** 神经炎、便秘、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显著疗效,还有养心益血、延年益寿之功。 *** 仁可榨成 *** 油,被寿乡人们称为“长寿油”。
6、巴马丽琅矿泉水取自巴马独有生命活水神仙泉。神仙泉是巴马水崇拜文化的发祥地。几百年来,神仙泉水因神奇的养生作用,周围居住的百姓一直延续着对神仙泉的膜拜。巴马丽琅矿泉水中含有近四十种大自然中适合 *** 的矿物质,PH值呈天然弱碱 *** ,小分子团的特 *** 可加速体内循环,特别是偏硅酸、锶的含量更是对 *** 的健康至关重要,成为国际自然医学会推荐饮用水,并成为唯一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是巴马水中极品。
7、挂百岁老人牌匾:很多老人小孩坐在门口互相嬉闹,其中很多已是四代同堂。细心观察有些家门口挂着大大的“百岁老人”的牌匾,有些甚至把老人照片挂墙头,似乎觉得是一种荣誉。
8、备棺材:巴 *** 家庭,凡有花甲以上老人的,都备有一口棺材,这副棺材有三层含义:之一层含义和广东人一样寓喻儿孙“外官发财”;第二层含义是消除老人的后顾之忧,过去俗语曰:“人生七十古来稀”,认为花甲以上年纪是离天远离地近的年纪,就要考虑到自身的后事了,有了棺材,老人就觉得无后顾之忧。可村民经常笑着说“棺材都腐朽了,人还在”。
9、常用 *** 油做菜:主人正用玉米面熬粥,不大会功夫该到炒菜的时候了,却见到这样情形,他们炒菜用的油不是猪油或大豆油,而是现场 *** 的 *** 油,并用工具给我们做起了示范。我便兴起问,油这样榨着吃,健康吗?主人说,这是他们特有的风俗,很少去市场买油,自己做的才是真材食料,老人们都吃了几十年了,身体很健康。如节目里面介绍说的一样,这里人天天吃 *** 油, *** 产品随处可见。
10、 *** 油味道非常奇特,刚开始觉得不习惯,吃着吃着觉得很清香,尤其是凉拌菜品吃起来很清爽不油腻。进一步了解到, *** 油还真是一种好东西,不饱和脂肪酸非常高,通便润肠胃,含有多种抗衰老抗辐射的元素,经常吃的人肤色都非常好。
11、候鸟人:在巴马当地的“候鸟人经常”结伴去爬山,锻炼身体,出了一身汗后下山,做饭、劳作、休息。生活似乎一切都与平常人差不多。他们都说想像巴马人一样长寿就必需过巴马生活。这里很多人都是过来养病的,有些还说对糖尿病等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12、在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有一种习俗叫做“补粮”。所谓“补粮”,就是“补充食粮”的意思。民间自古历来就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纪:凡家中有上了50岁年纪的人,都要经常请师公为他(她)察看生辰八字,即以天干和地支为载体,将每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分别以天干地支各一字组成的四组八个汉字记录下来,作为生、老、病、死随时查看的重要依据。看其是否有“缺粮”(缺粮就意味着生命即将终结)的迹象,若有,儿孙们就要在其“粮绝”之前举行一次“补粮”(俗称“送生粮”)活动,以期获得延续寿命的效果。
13、这也是巴马独特长寿文化之一。这个习俗认为,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他们的“食粮”(意即寿限)就要“断绝”,有必要由他们的子女和孙女,尤其是出嫁女儿或其他 *** 来“补粮”。这样,老人的“食粮”就不会断绝,便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14、根据民俗,“补粮”当天,已出嫁的女儿(或孙女),不论多少要将夫家生产的粮食带上一袋,或煮上更好的饭菜带回娘家,交给老人,由老人把粮食倒入自家的米缸,老人接上饭菜,自个儿吃用。
15、“补粮”是儿孙们祈求老人健康长寿的民俗事象活动。人的生老病死本该自然,但7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降低。有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人为地自设了一道精神门槛,让上了年纪的老人一旦有点小毛,便猜疑乱想,认为上帝安排给他的‘粮食’就要吃完了。人生之路快到尽头了,因而心情闷闷不悦,唯恐自己过不了七十这道槛。这时儿女就要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用“补粮”这种方式消除老人心里的后顾之忧。
16、选定“补粮”的日子,是根据老人的生辰八字严格选定的。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确定,如某老者属金日出生,那就选土日来补,因土生金,能使金旺,故而选之。而此日有多少个良辰,该在哪个良辰举行仪式,也挺有考究的。这一天,家里还要派人前去师公所在的村庄把他“请”来,(事后还得派人挑上家里献给师公的各种礼品送到他家)。师公到场之后,就着手裁制各种纸钱冥币彩衣之类的东西,抄写许多待颂的 *** 及老人的奏章,然后念念有词主持仪式:在堂屋里摆上一张祭桌,桌上供着三大碗白米当着香炉,分别 *** 上诸神牌位及老人的奏章。祭桌的四只脚分别绑上四根去枝留顶的青竹杆儿,每根竹杆系些上谷穗和布条,另选一匹自家纺织的土布作铺搭桥之用,布之一头是从祭桌起始,沿着堂屋一直延伸进老人的卧室至床沿,老人坐在床前并将这匹布之另一头揣在怀里,双手捧着一个红布袋作收礼装敛钱财以及“食粮”之用。当道公宣布准备开始,到场的儿孙们便按男左女右分别排成两列,并以跪姿向往老人所在的方向跪拜。老人此时穿着儿女们送来崭新的寿衣寿鞋和寿帽,端坐床前接受孝子贤孙们的礼拜。屋里摆满了晚辈们等候送给老人的各种礼物,这些礼物有活禽、猪肉、大米、现金等。仪式开始后,这些礼物得一件一件地传送,先按辈份再依年龄大小为序,即先由老人的子女(从老大开始,不分男女 *** 别)送礼,再到侄儿侄女,最后才轮到孙辈、曾孙之辈……。送礼时,每送上一件礼物,主持人都要报上送礼者的姓名和祝词,如主持人报“大儿子送鸡一只”,这只鸡即被从最小辈份最小年纪的那位起传,象接力棒一样左右交叉往前传递,一直传递到老人手上;主持人再报“大儿子还送现金100元”,这100元钱又被依次传递到老人手中……老人一一笑纳而毫不客气。
17、礼品全都献上后,道公要亲手选切些畜禽熟肉放到一个盛了半碗饭碗里,由老人的儿子(或者女儿)送到老人床前,亲手给老人一口一口地喂食。最后道公将一条红布围系到老人腰际上,将那四根青竹杆儿放到老人床头或蚊帐顶上,封灯,放炮结束。集体聚餐。
18、上述礼品收齐后,大米倒入备用的米缸, *** 受粮者一人享用;猪肉之类不宜久留的食品当天集中聚餐就集体享用;活禽就作记号放养,待老人什么时候想吃就吃;现金则由老人收入囊中妥善保管,慢慢开支。
19、“补粮”有“补生粮”与“补熟粮”之分,上述例子叫做“补生粮”;还有一种“补熟粮”的 *** 是:家有老人生病时,就叫他(她)已经外嫁的女儿或侄女(或女婿、侄女婿等),限于某一天按时将煮熟的米饭和肉类,用粽叶包好送来,当来到老人房门时,要高声大叫将老人唤起,声称“我送粮来了,让您吃了快快好起来!”。老人听到此言便欣然应答:“好的,进来吧,我正等着吃呢!”。来人进入房间后要将“送来之食”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老人吃完之后来人还要送上一句“好啦!”。
20、巴马人认为,“补粮”能给老人以一种心里暗示与平衡,通过这种仪式,让他(她)觉得后生们都很孝敬他(她),从而起到“定心丸”的作用,让老人相信,自己延年益寿有了保障。这一做法就相当于医学上所谓的“精神疗法”或“心理疗法”,让老人觉得心情欢畅,无忧无虑。
三、恭城是“中国长寿之乡”,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哪些习俗
恭城位于广西桂林市,全称是恭城瑶族自治县,2014年,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授予恭城瑶族自治县“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据调查,恭城县总人口29.9万人,境内主要居住有瑶、汉、壮等12个民族,2013年底,全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7.09岁。恭城人为什么普遍都长寿呢?我认为跟它的自然资源、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民族风情等都有关系。
恭城地跨东经110°36′41″~111°10′12″,北纬24°36′50″~25°17′15″。全县气候温和,属中 *** 带 *** *** 季风气候区,这种气候典型的特点就是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夏长冬短,这种优越的生态条件让整个恭城县全年都保持19.8摄氏度的宜居温度,再加上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各种农作物产量丰富,优渥的自然资源,为全县人民提供了十分惬意的生存环境。
恭城的各族同胞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例如每天喝油茶,一日三餐少荤多素,食用大米、红薯、高粱等粮食酿造的低度酒,健康的饮食习惯让他们拥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因此在恭城七八旬老人还从事农业劳作的例子比比皆是,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的生活作息,农业劳作锻炼身体,种种因素造就了恭城老年人身强体壮,普遍长寿。恭城瑶族的一大特色是以歌会友,经常举办花炮节、河灯节等民俗节庆活动,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心胸阔达的 *** 格特点让恭城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2009年还荣获“全 *** 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良好的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活习惯,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都为恭城人的健康长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恭城这里民族团结,社会 *** ,家庭和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友好,这些都是恭城人长寿的重要原因。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