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贡茶之乡在哪里的一些知识点,和贡茶总部在哪个城市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迷帝古树茶在哪里
1、迷帝古树茶位于云南省墨江县新抚乡界牌村境内,属于哀牢山系,山高林密,生态保护较好,在山中还有大量野茶山分布,其茶条索纤细,茶芽居多,其汤色黄绿透亮,苦涩明显,苦显于涩,苦能化甘,且兰香淡雅,其滋味甘醇爽滑,厚润生津,且经久耐泡。
2、迷帝古茶(米地茶),属于哀牢山系,海拔1300米到1940米,古茶园面积约195公顷,呈零星和块状分布。其产地是汉族和哈尼族混居区。
3、茶园分布在哀牢山地势相对平缓的地方,四周的森林植被完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
4、茶园在森林中种植因地制宜,多以小片种植为主,茶树与原始森林融为一体。迷帝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米地、破木、会佘三处。迷帝树龄最老的茶园在米地,海拔1300米,有500年左右的古茶园300余亩,破木有30亩,会佘有50亩。
5、 *** *** 植株有界碑村迷帝茶厂的迷帝贡茶,已有400多年种茶历史,在明末清初时,“米地茶”早就名声在外,唐上街的茶马市场亦因“米地茶”而繁荣成市,名气之大,以至清乾隆年间,力压一众产区,入室成为皇室贡茶。
6、茶质特色:迷帝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快,茶香清扬,有少许兰香,山韵明显。
7、迷帝茶区茶叶生长期长,采摘期短,产量虽然低,但茶质却是出了名的好。迷帝茶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不与其他茶叶拼配,用传统的普洱茶青饼工艺,石磨 *** 而成,饼身不紧,条索肥壮紧实,芽多。
8、迷帝茶汤色黄绿透亮,叶底匀齐,茶香清扬中有少许兰香,山韵明显,杯底留香,口感苦涩明显,苦显于涩,苦能化甘。回味甘醇爽滑,滋味醇厚生津,经久耐泡,香气足,贡茶之名,名副其实。
二、古代贡茶之乡:倚邦普洱茶区
1、倚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从普洱往南行沿着茶马古道经思茅、倚象、勐旺过补远江(小黑江)便进入倚邦茶山,倚邦茶山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南连蛮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东邻漫撒(易武)茶山,习崆、架布、曼拱、曼松等子茶山皆在其范围内。
2、据云南《明史》记载,倚邦茶山明代初期已茶园成片,有傣、哈尼、彝、 *** 、基诺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
3、倚邦茶山的中心大镇是倚邦街,亦称倚邦,明代称磨腊倚邦,傣语意为有茶树有水井的地方。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景洪)宣慰划分十二版纳时六大茶山和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茶山版纳也称版纳整董,茶山版纳的治所便设在倚邦。从明隆庆四年至光绪末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 *** 中心和行政主管地。清雍正六年以前,六大茶山是车里(景洪)宣慰使司的辖地,清雍正七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为了加强 *** *** 对边疆的控制,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置建了普洱府,六大茶山从车里宣慰使司的辖地中划出,归入普洱府,倚邦土弁曹当斋因在改土归流中协助清军平乱有军功,被清 *** 授封为倚邦土千总(土司中的武官职)。从曹当斋开始,曹氏家族世袭管理倚邦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蛮砖茶山近二百年。
4、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一年开始,普洱贡茶由倚邦土千总负责采办,易武土把总协助倚邦土千总办贡茶,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茶。
5、说普洱贡茶得说倚邦的曹氏家族。普洱府成立后清 *** 任命的之一位普洱贡茶采办官便是曹当斋。曹当斋祖籍四川,其祖父曹大洲清康熙初年从四川到倚邦一带经商运茶,被当时倚邦的本人族头人看中招为女婿,头人无儿子,去世后职位便由曹大洲承袭。曹大洲入赘本人族,得子曹国柱,曹国柱得子曹登云和曹当斋,曹登云未成年被祖父曹大洲送回四川,曹当斋则在茶山长大,娶了本人族姑娘叶氏为妻。
6、曹当斋受家庭的影响,对中原文化有认同感,对边疆少数民族也有关爱之心,1728年清 *** 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时,曹当斋赞成和拥护改土归流,普洱府成立时,曹当斋被任命为倚邦土千总。
7、清 *** 实施的改土归流及成立普洱府遭到了傣族上层人士的 *** 和反抗,从雍正七年(1729年)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大茶山一带战事不断,先是李阿先 *** ,后又刀兴国 *** ,清 *** 剿抚兼施进行弹压,曹当斋一直协助清军平乱,雍正十年年底刀兴国 *** 被弹压下去,茶山局势终于安宁下来。雍正十一年云贵总督下令,普洱贡茶由曹当斋负责采办。
8、少数民族的 *** 虽被平息下来,但清 *** 也深感改土归流的阻力,转而推行流官管土官、土官管土人的政策。雍正十三年清 *** 将攸乐同知撤至思茅,攸乐同知撤至思茅后,六大茶山的更高管理者便是曹当斋。
9、从雍正末年、乾隆初年开始,六大茶山 *** 结束,社会秩序开始安宁, *** 逐步平息,发展经济有了良好的环境。
10、茶山夷民以茶为生,茶叶也是清 *** 重要的税收来源,为了振兴茶叶,安民固边,曹当斋严格执行云南省府的茶山管理条例,打击奸商,维护茶农利益,整修道路以利茶叶运输,招募内地人进山垦荒建茶园。
11、乾隆二年,曹当斋受清 *** 褒奖,乾隆皇帝赐给曹当斋勃命一封,表彰其军政修明、治邦有方,同时还表彰了曹当斋的妻子叶氏,称赞叶氏为名门闺秀,有撷蒴采藻之品格。
12、为了茶山茶业的有序发展,乾隆十二年曹当斋将云贵总督亲署的茶叶管理条例刻在倚邦石碑上告示商民,引导茶商茶农们遵章守法。
13、在曹当斋任职期间,成千上万的四川人、江西人、云南石屏人、元江人涌进倚邦、易武,在倚邦、易武开新茶园建商号。到乾隆中期倚邦茶山的茶园至少已达2万亩以上,一片接一片的茶园从补远江(小黑江)边一直接到习崆山,曼拱、曼松、习崆、架布成为人茶村,茶园围村、街铺石板,根据倚邦茶山现在还能看到的古村寨遗址来分析,倚邦茶山在乾隆后期人口至少在二万以上。倚邦作为六大茶山的 *** 中心和贡茶主办地比其它茶山领先步入辉煌,乾隆二十年左右倚邦已建起关帝庙、川主庙、石屏会馆、江西会馆,各地的商旅羁客常驻倚邦,倚邦有三条石板街:正街、石屏街、曼松街,曹千总的府邸大门对着正街,正街约500公尺长,青石条铺成“龙脊背”状,街两旁全是商铺和住家( *** 5)。曹千总的后人曹仲益先生生前撰文介绍过当时的倚邦茶山盛况,据他估算,倚帮最兴盛时住户达千户以上。
14、清 *** 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加强了 *** *** 对西双版纳的 *** ,增强了边疆对 *** 的向心力。然而 *** 国、暹罗国仍垂涎于西双版纳,不断侵扰西双版纳。
15、乾隆三十年, *** *** 大举进犯车里、橄榄坝、勐养、茶山一带,年近七旬的曹当斋率子领兵协助清军作战,击退了缅军的侵扰。云贵总督上奏折给乾隆皇帝报捷,并给曹当斋请功。乾隆三十一年曹当斋升为土守备(五品官),朝廷赏赐曹当斋大缎二匹、一等功牌一块。乾隆三 *** 曹当斋带着诸多的荣耀走完一生。曹当斋去世后其子曹秀接任当倚邦土把总( *** 6)。曹秀秉承父业,固守疆土, *** 百姓,发展茶业,体恤商旅,在曹秀的管理下,六大茶山保持安宁太平、民族和睦、商民乐业,普洱茶接续着兴盛状况。
16、乾隆四十二年,乾隆皇帝又赠给曹秀勃命一封,表彰其尽心守职、骁勇奋战、守土有功,同时还表彰了曹秀之妻“宜室宜家,知书达理”。
17、曹氏家族在乾隆年间两次得到乾隆皇帝的敕命,这在云南是唯一的,曹当斋之妻和曹秀之妻皆为少数民族妇女,乾隆皇帝均给以表彰,足见乾隆皇帝对云南边疆的重视,对普洱茶的喜爱和对少数民族的关照和安抚之心。
18、曹秀死于何年不详,据勐腊李品光先生考证,曹秀死时年仅40来岁,曹家后人说,曹秀是带兵与缅军作战时身亡的。曹秀之妻陶氏为傣族,她为丈夫守寡近四十年。
19、曹当斋和曹秀这两位既效忠朝廷又 *** 百姓的地方官,是推动中国普洱茶古茶业兴旺、发展的领军人物,曹氏父子为边疆的稳固,为边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曹氏家族深得朝廷信任,世袭管理贡茶及倚邦茶山、莽枝茶山、革登茶山、蛮砖茶山。曹氏父子在中国普洱茶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值得浓墨重书。
20、曹氏家族的兴衰和清王朝的兴衰是同步的,十九世纪末,随着清王朝的衰落,滇西发生了战乱,西双版纳的土地“两乌”又被法国人割占,普洱茶内外销路被阻,六大茶山开始衰落,倚邦随之而衰,曹氏家族也日趋走向败落。光绪十七年时任倚邦土把总的曹瞻云因“白旗下坝”( *** *** 军攻进西双版纳)之事与六顺(思茅)土司结下冤仇,遭人暗害身亡,接着其子 *** 民 *** 初年又与普洱道尹徐为光起矛盾、动干戈, *** 民 *** 败走乌得,后病逝于整董。至此,荣耀、显赫了近二百年的曹氏家族结束了对六大茶山的 *** 。
21、 *** 初年,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和交易中心已移向了易武,倚邦人口减半,但还有庆太号、元昌号、惠民号、宋云号、鸿昌号、杨聘号、升义祥、庆丰号等10来家茶号,1 *** 0年左右有部份广东商人到 *** 莱州开商号专收六大茶山的茶,倚邦茶叶这一时期大多销往莱州。
22、关于倚邦的老茶号最早创建于何时,目前大多没有详细的资料。2002年我见到惠民号茶庄的后人,当时已78岁的郑祖虞,老人珍藏有家谱,他家的家谱上记着乾隆四十年其祖上已到茶山做贸意。依据云南省图书馆馆藏资料分析,倚邦至少在乾隆末年已有茶号。英国人克拉克在光绪11年(1886年)写的《贵州省和云南省》一书中记载有:著名的普洱茶产自倚邦的茶山……,有许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作买卖,每年有大量的货物从倚邦运往 *** ,有茶叶交易往来于仰光、掸邦、加尔各答、噶伦堡和锡金。从克拉克的记载来看,倚邦茶在道光年间已卖到印度和欧洲。另据现已78岁的倚邦老人徐祖寿介绍,1912年一1937年倚邦街有高鸿昌、郑惠民、向春林、杨幼楼、宋鼎杰、杨炳乾、向升平、李长林等人开过茶号,他们都去过 *** 或 *** 。1937年法国人在 *** 阻挠云南茶进入莱州,倚邦茶销路又断,随之又是 *** 战争爆发,东南亚、西亚战火连绵,更使得整个六大茶山的茶业一落千丈,所有茶号全部停业。倚邦的茶商茶农逐渐迁秽歇业,热闹喧腾了二百多年的倚邦陷入冷寂萧条,以茶为生的倚邦人跌入了困境。郑家、向家、宋家等几家昔日的产茶大户也转而靠卖土特产、染布等小生意渡日。
23、1942年已经十分羸弱的倚邦再遭厄运,攸乐人 *** 攻进了倚邦,战火将倚邦烧了三天三夜,几百年筑就的古镇,无数精美的建筑全部化为灰烬。这场劫难使倚邦元气散尽无法再振,几百户人家迁移他乡,空凉的倚邦在大山深处渐渐被人们遗忘。几十年过去了,至今倚邦仍仅有30来户人家,大多为茶商的后裔,他们守护着 *** 的茶园不愿离去。
24、今天走进倚邦,还能闻到古茶的清香,还能看到茶号遗址、大庙基台、土司府的柱脚石、“龙脊背”石板街、普洱府的茶令碑,乾隆皇帝的敕命碑,这些遗物、古迹是凝固的历史,记载着倚邦的伤痛和他曾有的辉煌。
三、贡茶之乡——倚邦
1、倚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北部,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与蛮砖、革登、漫撒(易武)茶山相邻。据历史记载,早在明代初期,倚邦茶山已形成规模,居住着傣、哈尼、彝、 *** 、基诺等民族,他们以茶为生,文化交融。
2、倚邦的中心是倚邦街,原名磨腊倚邦,因富含“茶树”和“水井”之意而得名。在清朝时期,这里曾是六大茶山的 *** 中心,曹当斋家族因在改土归流中的贡献,成为倚邦乃至普洱府的重要管理力量。曹当斋被任命为土千总,负责普洱贡茶的采办,曼松茶更是 *** 皇家享用。
3、曹当斋家族的兴起与清 *** 的改土归流政策密切相关,他们支持 *** *** ,平息了多次民族 *** ,维护了边疆稳定。在他们的领导下,茶叶经济繁荣,茶园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商业活动活跃。曹氏父子的贡献使倚邦成为六大茶山中的佼佼者,拥有关帝庙、会馆等建筑,见证了倚邦的辉煌时期。
4、然而,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和外部侵扰,尤其是19世纪末的战乱与 *** 丧失,倚邦及其曹氏家族的兴盛逐渐衰退。 *** 初年,茶叶业重心转移至易武,倚邦人口减少,茶号活动逐渐式微。直到今天,倚邦虽仍保留着历史遗迹,但曾经的繁华已难再寻,只有少数茶商后裔守护着这片茶园,延续着古老的传统。
贡茶之乡在哪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贡茶总部在哪个城市、贡茶之乡在哪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