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长寿之乡老中医,104岁老中医的长寿秘诀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历史上出生于重庆的著名中医
1.历史上有翁全海医生这个人吗
虚构人物。《老中医》翁泉海的原型人物就是孟河医派传人费伯雄、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的结合体。这几人都是孟河医派的传人,为了此医派,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他们共同努力着,为中医的传承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虚构人物。《老中医》翁泉海的原型人物就是孟河医派传人费伯雄、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的结合体。这几人都是孟河医派的传人,为了此医派,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他们共同努力着,为中医的传承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而电视剧中翁泉海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治病救人他先是在自己的家乡开医馆,后来去到了大城市上海开医馆,用他的医术造福了人们,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翁泉海的中医手法乃至自己这个人受到了很大的排挤。
孟河医派作为著名医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费伯雄、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为了孟河医派的传承,不遗余力, *** 国建国前后许多著名中医专家皆传承于孟河医派,这几位可以说是响当当的人物。
而中医在 *** 时期是最艰难的时刻,因为西医大举进军,洋人为了赢取暴利不顾及百姓的安危,为此中医西医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其实中医跟西医的融合是必然的。
世界最长寿的人——李清云活了256岁!震惊世界经常看到电视上经常有说有人活了120多、160多岁,其实这个并没什么,我国的一位老中医,李清云先生,就活了256岁,而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李清云出生于1677年,死于1933年,在世256年岁,是清末 *** 初年的中医中 *** 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
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 *** 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的特别奖励。在他200岁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
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
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李清云(1677-1933年),是清末 *** 初年的中医中 *** 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但无确切史料考证。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 *** 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的特别奖励。在他200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180位后人。当时的***与时代 *** 都做了报道。按照这个年代推算,他应该生于清康熙16年(1677年),先后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 *** ,在世256岁,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
1、义妁,汉武帝时河东(今山西省复县)人,是我国历史上之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被誉为“巾帼医家之一人”。
2、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上 *** (今山西长治)人,是中国古代4位(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女名医之一。她是晋代著名炼丹术家、精通灸法,是我国医学史上之一位女灸学家。
3、张小娘子是北宋嘉祐年间的著名民间女医师,相传其神奇医术为山中仙人所授,并受赠《痈疽异方》。其貌美心慧,精通百草,扶危救弱,声名远播朝野,为我国古代四大女医师之一。
4、谈允贤(1461年-1556年),明朝江苏无锡人,出生于医学世家,中国古代四位女名医(汉代义妁、晋代鲍姑、宋代张小娘子、明朝谈允贤)之一。
一个网上回复说,他祖上听过他的讲座,他的子孙也在世能证明。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份博客说: 2006年05月23日02:28重庆晚报“中国最长寿的人曾在重庆开县生活过,并与当时的川军将领杨森有过交往。他不仅活了256岁,还著书立说,他就是李青云……”近日,重庆开县传媒网上一条100字的短文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勾起公众对李青云长寿之谜的关注。
民间传说开县一老人活了256岁民间关于李青云的传说大约有出生地、年龄和与川军将领杨森的交往等内容。有的说李青云1677年出生于云南,死于1933年。
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 *** 方面的杰出成就,获得当时 *** 的特别奖励。他200岁时,仍去学校讲学。
又有传说,李青云是四川綦江(今重庆市)人,主要生活于清代。还有传说他是生于上海附近。
李青云酷爱体育运动,足迹遍布四川、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江苏、安徽、福建,乃至新疆、***一带。他每到一地,都要详细考察当地的民情风俗,重点了解中老年人从事体育锻炼和 *** 导引活动的情况。
关于他的年龄,据说主要是根据他1 *** 8年所撰《长生不老秘诀》一书的自述。他在书中说,长寿的关键在于健身。
李青云提出用“刚柔相济,阴阳调和”的 *** 锻炼身体。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还有一种版本是,1 *** 6年(亦说1 *** 7年),杨森驻军万县(今万州),听他的副官说开县陈家场有一位奇人李青云,有 *** 多岁。杨森当即命副官把李青云接来万县传长寿之道。
李到时,万县城万人空巷观看。他一袭蓝布长袍,一双厚黑布袜,脚穿草鞋,望之如五六十岁,目光炯炯,声若洪钟。
据称李13岁随三位采 *** 老者云游四海走遍天下,常年在深山老林,靠 *** 材充饥,吃得最多的是何首乌、黄精等,一晃就是200多年。也有一种传说是,1 *** 6年杨森在万县主持建“森威桥”(后改为“万安桥”)时,邀李青云赴万州参加大桥落成仪式,当时万县万人空巷争相观看这位200多岁的李神仙云云。
记者调查“神仙”原来是传说既然是一位地方传奇人物,那么史书上有没有记载呢?近日,记者先后到开县、万州等地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地方史志编纂部门和民间走访,并查阅了重庆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的 *** 人物志等资料,试图找寻李青云的蛛丝马迹。在开县档案馆,工作人员说,民间的确有传言,李青云在开县一带活动过,但档案馆里没有找到关于此人的资料。
《开县志》老编辑向明阳说,上世纪90年代,在修《开县志》时,有人送来一篇关于李青云长寿的文稿,内容与民间传说相差无几。文中记载:1806年—1814年间,李青云居开县陈家场,以采 *** 治病为生。
“因为当时提供这条史料的人无法找到更可资证明的材料,在审定此稿时编辑们认为不可作正史收录。但考虑到他是地方传奇人物,就收录到县志的‘附录’里。”
记者来到开县陈家场,先后走访了几位70岁以上老人,得到的回答是“确有其人”,但谁也不能确证。至于李的后人更是无人知晓。
万州区史志研究编辑办公室总编室主任黄玉华在编辑《万州志》时收集到同样的资料,但他认为不可信,就没有收录。那么,更早的史志上有没有记载呢?黄带记者查阅了编纂于 *** 二十七年(1938年)的《 *** 志》,均未找到李青云的踪迹。
而万州图书馆里也没有关于李青云的只言片语。对于李青云1 *** 8年所撰《长生不老秘诀》一书,记者在三地图书馆都没有找到索引。
而李青云1 *** 7年应杨森之邀参加万县“万安桥”落成庆典之事,记者查阅了《重庆市志—报业志》、《万县市志》(桥梁篇)等,关于“万安桥”记载中并无李与杨交往的记载。李青云生于我市綦江的说法也无从考证。
记者托云南昆明的朋友到当地文史部门查找,也无李青云的记载。昨日,第三军医大学遗传教研室王燕副教授认为,人活到256岁是不可能的。
1986年《 *** 》 *** 第六期又刊载开县籍人刘成勋所写“忆 *** 十六岁的长寿老人李庆远”(即李青云)的文章。笔者利用参与编修地方志之便,对李青云在开县的活动情况,广为收集,现将所得资料加以整理,供有兴趣者参考。
李青云,原名陈远昌,籍贯不详,传说是上海附近的人,又说原籍云南省。约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前单身一人来到开县陈家场上。
李身材魁伟,体态肥胖,秃头无发,皮肤光滑无皱纹,肌肉结实,来时约摸五十有余岁年纪。但自称已一百五十多岁(一说九十多岁到开县定居),在一百年前来过开县,能讲出陈家场附近百年前的人名和情况。
李会武功,以卖草 *** 为生,先借住于陈家乡石龙村(现龙凤村),后移往开县(现兼善乡平和村),并娶妻向氏,定居于此。
李阳波是我院名医,虽然英年早逝,所幸其三名 *** ,刘方,刘力红,唐龙皆有大成。
李阳波,号八卦,生于1947年,卒于1991年,广西平南人氏。其父为当地著名中医。其幼就学城,为南宁市之一中学“老三届”高才生,逢“ *** ”失上大学之机,愤而励志,自学中医焚膏继晷,埋首岐黄,并得多名异人传授方术。1982年毕业于南宁业余中医专科学校。生前致力于医、易、道的 *** 研究及现代运用,并于传统经、史、子、集诸学均有广泛涉猎,从中创造 *** 地提取了宇宙生物观和宇宙社会观的重要思想观点。1983年于“医易道阴阳术教隐谦斋”授徒多人。
从现有的网上所收集到的资料来看,这是一个炒作或人为编织的谎言;首先,有关他的故事传言的出现是在最近几年所谓的‘历史揭秘’等以猎奇和八卦为主栏目的话题中的。既没有正式的比较官方的记录文档佐证(他去世的是1933年,已经应该留有比较官方的记录,比如户籍资料等),也没有任何比较留长的民间的传说(比如讲,他家乡周围1940-2000年代之间有关他的传说的记录。不管怎么说家乡出了一个活了200岁,世上仅有的人,肯定是会吸引周围人的关注而成为话题,也就会有很多有关他的传说的等等。)。而且,即使现在这种网上的‘揭秘’描述也是错误百出,牛嘴不对马嘴的。比如,说他出生是1677年(即是康熙16年),是清初年间;100岁时“获***的对其中医成就的奖励”,那就是1777年(乾隆41年),是清朝中期锁国,近代的西洋文明(包括西医)尚未进到中国,哪有中医西医之说?何来“***的表彰”?
而‘揭秘’中所举的唯一“正式”文件证据是一个当地的县志。但县志上并没有任何他的岁数描述,只是讲他对百年前之事熟知而已,根本没法佐证他的“长寿”
二、常服食天然滋补强壮 *** 可获得长寿
1、成都市百岁名老中医杨天鹏,70岁时开始服用自制的“长寿丸”,30多年从不间断。百岁时仍思维敏捷,身手灵活,还能诊病疗疾。他服食的“长寿丸”就是以枸杞子为主 *** 。
2、四川南充县文峰乡100岁的 *** 蒋氏,原是一个大胖子,60岁时生了一场病,身体开始消瘦。当地一位老中医告诉了她一个秘方:甜杏仁、芡实粉各10克左右,与鲫鱼相拌蒸熟,每天吃1〜2次。连吃了3个月,她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之后每年她都吃二三十次,身体一直很好,白发转青,面色红润,还能干轻活。
3、杏仁在古方中就曾作为抗衰老的主 *** 。现代研究表明,杏仁含有维生素B17,能促进细胞新生,有显著的抗衰老作用。芡实是健脾补肾的佳品,可以提高免疫功能。鲫鱼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又有开胃助消化作用。三味配合,相得益彰,共起健脾补肾、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之功效。所以 *** 老太太服后起到了健体强身、延年益寿的效果。
4、曾有调查发现,生活在喜马拉雅山深谷的洪扎族,约五六万人。他们是世界上不生病的民族,平均寿命在100岁以上。其长寿与平时将杏仁穿成串当零食吃有关。
5、据报道,生活在太平洋的斐济人,约有60万,从未有人患过癌症,就是因为他们以杏仁为主食,一日三餐,餐餐如此,因而斐济人的寿命也长。
6、四川平昌县元山乡平岗村有一位106岁的袁开兴老人,24岁时就离乡背井,去陕西太白山采 *** 。渴了喝泉水,饿了吃沙参、山 *** 、黄精,很少吃到米、面。一直到65岁才回到元山老家。由于他长期以 *** 代粮成了习惯,回家后还经常用沙参、黄精当饭吃。106岁时,耳不聋,眼不花,口齿清楚,走路爬山赛过年轻人,还能挑50斤重的水走60多里路。
7、研究发现,黄精降血脂、降血糖,防治心血管病、糖尿病的作用显著。动物实验证明黄精还能提高免疫功能,延长果蝇的寿命。
8、湖南四明山下一位姓庄的老人,年轻时因上山砍柴,从陡坡上摔下来, *** 直到第2天中午才苏醒,全身又疼又饿。他见到石头上有被太阳晒死的蚂蚁,抓起来就吃。到了第4天,不知怎的,连摔伤的两腿疼痛也减轻了许多。他认为是蚂蚁的作用。以后一上山就捕捉蚂蚁,将蚂蚁晒干,拌点盐就吃。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养成了吃蚂蚁的习惯,他从未生过病,连感冒也没得过。1985年他举行百岁家宴,动情地给亲朋故旧揭示他长寿之谜说:“是小小蚂蚁使我长命百岁的呀!”
9、研究表明,蚂蚁能促使小鼠胸腺发言,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已退化的老龄小鼠胸腺增生,起抗衰老延寿命的作用。
10、广西长寿之乡的巴马瑶族自治县盛产黄精、蛤蚧。有的百岁老人长期吃黄精、蛤蚧,身体健壮,很少生过大病。黄精、蛤蚧都有滋补强壮作用,所以不少老人服后,80岁还能过 *** ,90岁还能结婚。
三、资深老中医为你养生保健的生活方式
编者按:说到养生保健,很多人都爱参照老中医的生活方式。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下5名老中医的生活方式,想要保安康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 五位资深中医:姜通、马光亚、易权衡、董延龄、巫水生,不但无病无痛,还要出示身分证才获准老人优待票价,首度公开什么才是他们的养生方式。以下我们归纳整理出他们的“8种国宝级中医养生不生病的健 *** 活方式。
生活简单、作息规律,是五位国宝中医奉行多年不渝的养生准则。
清晨5点半或6点起床运动,然后看诊、阅读、写字,晚上11点以前一定会就寝。每天写书打计算机,88岁的中医师易权衡以「8小时工作、8小时睡眠、8小时适当运动」的三八原则,维持活力充沛。作息不固定、生理时钟被打乱,影响健康甚巨。新近日本的动物研究发现,生理时钟错乱,会影响身体荷尔蒙分泌,引发多种疾病,甚至让血压飙升,严重危害心血管功能。尤其睡眠充足最重要。国宝中医们不熬夜,每天睡足7~8小时,因为睡眠是补气养生根本。
晨起一杯浓浓的龙井绿茶,是百岁中医师姜通唤醒身心的良方。“是那种苦到脸会变色的茶,负责照顾 *** 饮食的姜家女儿笑说。但近几年因饮食清淡少油,姜通已改喝较淡的龙井茶,怕伤到肠胃。
茶含有多种抗氧化物,对健康的功效早为人所知。以中医观点,茶具有利尿、解毒、生津止渴、清热和 *** 心神功能,很适合长期用脑用眼的人,前市立中医医院营养师许云卿提到。
写书法、日记或做诗词绘画,则能抒发心情,维持内心平静。
美国的`研究发现,写日记能够纾缓内心痛苦,加强体内免疫 *** ,改善身体状况,甚至可预防或缓解忧郁症。
*** 格淡薄宁静的中医师马光亚,有“从容老人封号,他认为养生首重心情放宽,不要急、慢慢来,练毛笔字正是锻炼心 *** 的好 *** 。马光亚年幼时偶然在木板上以毛笔字书写,受到兄长赞美后启发兴趣,从此爱上书法艺术,不但用毛笔抄写医书 *** 方,也把平日所见所闻、以诗词方式记录下来。后来他也爱用毛笔画画,无论是家乡田园、竹子、花鸟或鸽子,都有朴拙的趣味。
爱妻情深的中医师巫水生,则习惯用毛笔写日记,30年从未间断,迄今将近200本。
年轻时中医启蒙老师薛位珍让巫水生学写毛笔字,一方面是让他静下心来,二来则是训练他把脉时的手腕稳定度。有趣的是,写日记的好习惯,也帮他免除了一次土地官司 *** 。有次巫水生碰上别人借他土地不还闹上 *** ,幸好他有写日记习惯,借土地的过程也详细记载在日记里,当他出示日记给法官看时,法官一度怀疑,直到他拿出一百多本日记,才让法官相信不是编造,最后平安化解这场官司。
利用午睡松弛一下恢复体力,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也可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浓浓的八字眉、看来有点严肃的中医师巫水生,年过七旬却能每天从早上10点看诊到晚上8点,他的好体力,让许多年轻医师自叹不如。原来他午餐吃得简单,吃完一碗麦片后必定中场喊卡,休息小睡一会,补充下半场元气。
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建议不超过半小时,才不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状况。
*** ,是支持国宝中医的静心力量。
美国针对100位百岁人瑞所做的调查发现, *** 是超越饮食和运动的长寿原因。
走进马光亚医师家里,厅堂 *** 一幅等人高的白衣大士 *** 图,是他心绪平静的依靠。马光亚生前信奉闻声救苦的 *** 菩萨,每日虔诚念经拜拜,“神明有帮助我,他曾这样告诉女儿说。
巫水生是虔诚 *** 徒,每个星期日固定上教堂礼拜,行医遇上困惑、内心不安时,他总会合掌祷告。“说也奇怪,有时祷告完后心情豁然开朗,自然会发现合适患者的 *** 方。
国宝中医们饮食清淡,菜多肉少是大原则。
易家餐桌上,最常出现两道青菜搭配一小块猪肉、鸡肉或蒸鱼,“一碗白饭吃完就算了,饮食适量,白饭配菜,是易权衡医师维持体态均衡的原因。他举出历代养生医家主张素食多蔬,而现代医学也证明,蔬菜中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纤维质,多吃对身体有益。
巫水生医师因家族遗传血压偏高,所以饮食 *** 别注意摄取大量蔬果,每天下午四、五点,必定补充一杯现打综合蔬果汁。只有到外头餐厅用餐时,他才会“破例吃点肉,“但经常一个月还吃不到一次他说。但巫水生也提醒,蔬果汁在中医里偏凉 *** ,更好白天喝,不要在睡前饮用,以免影响肠胃功能,反而不好入睡。
会做菜的董延龄,因年轻时历经战乱逃难,受过饥荒所苦,肠胃功能较差,因此多选择平或温 *** 的叶菜类及豆类,如包心菜、四季豆等。他并自己腌渍香椿酱,香椿有清热解毒、健胃理 *** 效,对胃不好的人有帮助。
打一套 *** 就能让全身细胞活跃起来; *** 则可让筋络畅通,加强气血流动。
“你看我这把年纪了,还有肌肉喔76岁的中医师董延龄自豪地卷起袖子,露出结实的二头肌,这是他持续运动50年的成果。他结合各家养生 *** ,自创“延龄 *** ,每天拍打转动全身筋骨关节;此外,他并搭配 *** 小腿经络,促进下肢循环,他深信“变老,从脚开始。除了松弛全身筋肉关节,并可加上 *** 筋络,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脏腑功能。
*** 高龄辞世的马光亚教授,生前没有任何慢 *** ,他视力极佳,可看到月历上的小字;且一口好牙、气色红润,一点都不显老。他自述保持年轻的秘诀是,每天做穴道 *** 。早上起床后先将手心搓热 *** 全脸, *** 眼睛和耳朵的穴道;另外他也会按压脚底中间的涌泉穴,有滋补肾经的青春功效。
多样化兴趣,让国宝中医保持头脑灵活、心情开朗,每天生活充实、新鲜而有趣。研究也发现,活到老、学到老,可让人变得更聪明。大量广泛的阅读、手不释卷,是每位国宝中医师的习惯。
百岁人瑞中医师姜通,具有西医资格,他精通英、日语,每日除阅读国内报章 *** 外,也翻阅国外期刊信息,随时更新医疗信息。平时他更爱窝在西门町老咖啡店里的一角,喝咖啡、写稿、阅读,享受没人打扰的悠闲午后。“啊,那家蛋糕是自己做的,特别好吃,提到爱吃的甜食,姜通还会露出孩子般开心而满足的笑容。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姜通的另一兴趣是跳舞,而且持续到八十多岁还在跳,他年过百岁仍脚步轻盈、动作敏捷优雅,不是没有原因。他从大学时 *** 始跳舞,一星期要跳上三、四次,后来也拉太太一块去跳,夫妻俩很享受共同跳舞的忘我乐趣。
一席长袍执笔挥毫,儒雅斯文的马光亚教授,私底下则喜欢高歌一曲,他常在家唱卡拉OK,无论国 *** 歌都认真学唱,也唱得有模有样。女儿马育台回忆说, *** 的拿手歌曲是“采槟榔,在告别式上他们还特别播放一段 *** 的歌声,让众人怀念不已。
持续活动、好学不倦,以及永保赤子之心,国宝中医为养生做了更好的批注。
结语:中医养生秘方基本上都是从生活细节着手,它平淡无华,但却招招命中要害。如果你希望自己可以像老中医们活得那么健康,那么就试试他们的 *** 吧!
长寿之乡老中医和104岁老中医的长寿秘诀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