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雕刻之乡绘画 *** 和民间绘画之乡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雕刻之乡绘画 *** 以及民间绘画之乡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焦作旅游景点介绍素材绘画 焦作景点分布图
焦作旅游必去十大景点:1、茱萸峰景区,2、青天河风景区,3、焦作大沙河沙滩,4、焦作大沙河玻璃栈道,5、神农山风景区,6、焦作云台山风景名胜区,7、大沙河七星公园,8、红石峡景区,9、青龙峡景区,10、寨卜昌古民居。
茱萸峰景区是焦作热度更高的一处风景名胜区,该景点的位置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焦作的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内,景区内有着巍峨的高山和陡峭的奇石,风景非常的秀丽开阔。
青天河风景区是焦作一处知名度非常高的风景名胜区,该景点的位置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寨豁乡的青南路上,在这里乘坐渡船,有一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美感。
焦作大沙河沙滩是焦作一处非常出名、好玩的风景名胜区,该景点的位置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山阳区境内,你可以在这里光着脚,感受细软的白沙滩,享受这美丽的湖光风色。
焦作大沙河玻璃栈道是焦作一处非常值得去游玩的风景名胜区,该景点的位置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王褚街道的大沙河附近,这里有着透明的玻璃栈道,站在上面可以清晰看到脚下的江河。
神农山风景区是AAAA *** 旅游区,位于河南省焦作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与晋城泽州县山河镇狄河村交界处西北25公里处的太行山南麓。
焦作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是焦作一处非常受欢迎的风景名胜区,该景点的位置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七贤镇的沙墙村北2公里,云台山的风景非常好看,运气好还可以看到云海。
在焦作市山阳区百间房乡李贵作村东北。庙建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殿宇巍峨,清顺治、嘉庆、道光屡有修复。大殿是一座元代木结构建筑,雄伟壮观,坐北朝南,面阔8.54米,进深6.44米,单檐悬山顶。结构基本上保存了元代木结构建筑特征,且保留了部分元代以前的构件。该殿是河南省元代木构建筑中纯度较高、时代较早、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一座。
在焦作市西北郊老万庄村西的向阳山坡上。地面现存石羊、碑座遗迹。1973年发现墓葬,后发掘清理其中3座。均为金代仿木结构砖砌壁画墓,平面呈八角形,穹窿顶,以彩绘木棺作葬具。墓壁上满绘大型人物彩色画,三号墓正北壁绘头戴展角巾,身穿朱红圆领长袍,端坐椅上,似为墓主人,余者皆为男女侍从形象。其中二号墓出土的彩绘木棺,外观精巧别致,距今700年左右,保存基本完好,棺板上有4幅人物故事画。
在焦作市东南4公里墙南村的北侧。地处太行山麓,北面靠山,南临黄河,丘陵起伏,地势险要。城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周长约5公里,九门九关,城墙宽14-16米,残高4-6米,夯筑而成。秦时长信侯曾居此。东汉末,曹丕篡位又封献帝于此。城址犹存,城北尚有献帝 *** 。
在焦作市西南5公里的许氏墓群中。墓群占地600亩。神道南有敕建牌坊一座,过坊建高大碑楼一幢,内立乾隆御祭碑一通。再北又一高大碑楼,内立欧阳文撰神道碑一通。碑楼与牌坊两旁,有石狮、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共5对。碑楼后有砖筑享堂3间,内置石案。过享堂即许衡墓 *** ,高9米, *** 前立石碑一通,上题“元儒许文正公之墓”八字。墓前两旁排列手捧笏板石翁仲两对。墓区苍松参天。许衡(1209-1281),宋元之际学者,河内(今沁阳)人。
在沁阳市区内。金大定十一年(1174年)建。塔门南向,平面方形,下为石台座,共13层,高约30米。塔内设塔心室和环转的梯道,梯道两侧施须弥座,其上设佛龛多处,顶为穹窿顶。这种密檐式方形砖塔,外形与唐代同类型砖塔相似,内部结构又与宋塔类同,别具一格。
在沁阳市区西北45里悬谷山贞谷寺东北崖壁上。有洞窟两处,佛龛6个。之一、二龛均雕一佛二菩萨。此二龛造像均为唐代以后作品。第3龛内为一立佛,可能为宋代雕刻。四五两龛并列,东为一佛二菩萨二力士,西为一佛二 *** 二菩萨。均为唐代作品。第6龛门为壶门形,内雕一佛二菩萨,亦为唐代造像。之一洞窟在第3龛之东,为拟雕未成之窟。第二洞窟长方形,穹窿顶,雕像多残,后壁龛内的雕刻可能为明清所刻,洞壁上满雕小佛龛。
在沁阳市内自治街。俗称北大寺。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更大、保存更好的 *** 教建筑。前有厦殿,面阔3间,单檐歇山,蓝琉璃瓦覆顶,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后为客庭,面阔3间,绿璃璃瓦覆顶,建于清初。客庭四隅有4座讲堂,均为清末单檐硬山建筑。客庭后的大拜殿为长方形,绿琉璃瓦覆顶,此殿为清代建筑,保留少许明代构造。拜殿后为主殿,挺拔高耸,顶部所有构件均为蓝琉璃质,殿内不用梁柱。其北有女寺一座,虽为小型建筑,但平面布局保存较好。
在孟州市城西韩庄村。此地北望太行,南临黄河,是一片丘陵地带。墓 *** 高大,有砖石围墙。翠柏蓊郁,枣树成林。墓前有韩愈祠。韩愈(768-824),号昌黎,河阳(今孟州南)人。唐代文学家。
在修武县城西南隅。塔东向,平现呈八角形,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26.15米。塔身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其宽度逐层收敛,使整个塔身轮廓呈抛物线形。各层檐下均用仿木结构的斗拱装饰。其特点是塔外形呈八角形,塔心室则为六角形,向上攀登的梯道,不仅施于塔内,还沿塔身外壁进入相邻塔门,拾级登高,直达塔顶。
在修武县城东北10公里的马坊村。南北长390米余,东西宽130余米。马坊泉在海蟾宫,虽旱不涸。海蟾宫在马坊村原真清观中,因邱长春书《海蟾宫入道歌》而得名。海蟾子为五代时燕刘守光的宰相,名刘 *** ,后弃官游览名胜居此。真清观早已无存。现存的海蟾宫为明代建筑,清代复修。附近尚有圣井泉、海子泉、龙母泉、吴公泉和马坊泉合称五泉。
距焦作市30多公里。因山顶常有云雾缭绕,后改名云台山。全山可分为奇峰秀石景观等景区。奇峰秀石景观以茱萸峰为 *** ,海拔1304米,因峰上遍有茱萸得名。潭瀑景观主要集中在老潭沟和小寨沟,以老潭沟中的云台山大瀑布为最雄,落差310多米,为全国之冠、 *** 第二。最秀的是小寨沟山水,小寨沟长1.5公里,两岸高山耸立,中为峡谷,溪流涓涓,泉、潭、瀑比比皆是,号称“潭瀑川”。
*** 景观有真庆宫、万善寺、元帝观等,真庆宫在云台顶下院,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万善寺在真庆宫与元帝观之间,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元帝观在茱萸峰顶,旧时香火很盛。历史文化景观主要集中于百家岩景区,百家岩古称柏岩,又称百家言,含“百家争鸣”之意。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相与友善游于这里的竹林,号称“竹林七贤”。现存有嵇康醉剑池、刘伶醒酒台等遗迹,并有唐宋以来石刻多处。盆景峡谷景观主要在温盘峪。集溪泉潭瀑于一谷。
在温县东北武德镇西张计村。1980年对盟誓遗址考古发掘,发现盟书7000多片,羊骨架坑30多个。该盟书属宗盟类,其字体书法、体例与山西侯马盟书相近。遗址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70米,过去是个高土台子。在西张计村西发现一座古城遗址,经勘察南北长约1400米,东西宽约1300米,面积约182万平方米。据《史记》记载,当为春秋时晋国的州城城址。盟誓遗址在古城东城墙北壁的外侧,与古城有密切关系。
在温县西北大吴村。创建于五代。原有主殿5座。现存的大雄殿、天王殿为元至元五年(1339年)重建。大雄殿结构精巧严密,上覆彩色琉璃瓦,光彩夺目。天王殿西壁的四大天王图,人物目光炯炯,是研究我国元代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大雄殿前的石刻经幢,共13节,高5米,为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建,刻工精湛。大雄殿的匾额,造型古朴大方,书法遒劲,素有“银钩铁画”之称。寺内保存有明天顺五年(1461年)大铁钟一口,重达500多公斤。
在武陟县城南大街北端。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重修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因阁内佛像很多,故名。阁为三重檐歇山十三脊回廊式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阁顶用绿色琉璃瓦覆盖。阁内顶部绘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八卦太极等图案,为明清时期佛道合一的反映。千佛阁建筑高大,气势宏伟,雕工精湛。
在武陟县城西南8公里。寺早毁,唯塔独存,为河南省现存形制更大的五代砖塔。塔平面方形,十三层叠涩密檐式,高20余米,塔身轮廓略呈抛物线形,巍峨挺拔。塔檐用叠涩砖砌,具有唐代砖塔的建筑特征。塔身南壁2-13层各辟一龛,内置铜佛;其余壁面,间或辟设佛龛,亦置铜佛。塔心室为方形,每层设楼板和楼梯,现已不存。
在武陟县城东13公里庙宫村。南距黄河4公里。清雍正初年建。相传黄河修堤时雍正帝驾临,扳石填基,故观前的堤坝至今仍称御坝。观内现存殿宇100余间,皆采用清代官式建筑形制,规模雄伟。观前山门正中嵌石,上刻“敕建嘉应观”,门周石雕5条奔龙和海水、云气等,技艺颇精。门左右有掖门,山门内两侧为重檐歇山式钟鼓楼,正中为御碑亭。亭内有清雍正二年(1724年)建立的铜碑,高430厘米,下为独角兽碑座,侧刻龙纹。亭后为前殿,其侧有配殿4座。前殿之后有大殿,面阔7间,重檐歇山。蓝琉璃瓦覆顶,殿檐下层层斗拱相承,殿内雕梁画栋,殿前月台宽坦,建筑雄伟,金碧辉煌。大殿后有禹王殿,面阔7间,重檐硬山,巍峨壮观。山门外青石基座上,有清代铁狮一对。
在博爱县城北7.5公里太行山麓。四面群山环抱,相传建于唐代,明永乐三年(1405年),以其山势似月,定名月山寺。当时规模宏大,分东、西、中三个院落,和尚达500余名。清乾隆帝曾在此居住数月,赐匾、赋诗并增修寺院。当时寺有八大景、八小景之说。后因战乱,多已无存,仅有御碑亭2个,碑碣15通和塔林1处尚存。塔林在寺西侧,现存明清两代舍利塔11座,由山下至山上排列长达500米。山顶为苍公 *** 宝塔,高约5米。月山寺在我国 ***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外颇有影响。
有四大怀 *** :怀山 *** (铁棍山 *** )、怀菊花、怀地黄、怀牛膝;
武陟县油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特产,在焦作名吃中堪称一绝,既是饭,又是茶。它是由多种天然绿色食品面粉、花生、芝麻、豆类、果仁等加上多种天然调料精制而成,具有很高的营养滋补功能。由于它味感纯厚、香气馥郁、浓而不腻、淡而不寡、 *** 快捷、食用方便、老少皆宜,因而驰名国内外,远销 *** 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其实民俗风情焦作的和北方其他地方的基本都一样。
焦作有哪些好玩的景点:焦作潭瀑峡、千佛阁、云台山风景区、博爱西关 *** 寺、朱载_纪念馆、峰林峡、焦作红石峡。
焦作潭瀑峡地处云台山北部略偏西,是主要河流子房河的一个源头。沟长1270米,南北走向。沟东面,峭壁耸翠,基岩 *** 。沟西面,竞秀峰参差俏丽,峰群一字排列,峰峰直立,争奇斗异。
千佛阁位于武陟县城南大街北端,因阁内佛像甚多、楼上有千手千眼佛,故称千佛阁。此阁创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为佛道二教共有的庙宇。千佛阁从整体观察,建筑宏伟,高大古朴,建筑艺术高超,雕刻艺术精湛。
云台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距离焦作市区30公里,是一处以太行山岳水景为特色,以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历史文化为内涵,集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科普生态旅游景区。
博爱西关 *** 寺又名凤凰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是一座古老宫殿式建筑群,坐西朝东,建于元代,盛于明、清,1982年7月被博爱县人民 *** 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素有“河北首坊”之美称。
朱载_(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纪念馆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展室16间。朱载_纪念馆为宣传、研究历史文化名人,收集和保护历史文物,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做了大量开拓 *** 的工作。
峰林峡又称群英湖,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景区内自然风光特色独具,人文景观内涵丰富,主要景点有小孤山、天然 *** 像等,是一处兼有南北山水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焦作红石峡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景区内,峡内夏日凉爽宜人,隆冬青苔卉莳草翠,也被为称温盘峪。它集泉瀑溪潭涧诸景于一谷,融雄险奇幽诸美于一体,被风景园林专家称赞为“自然界山水精品廊”。
焦作市修武县七贤镇沙墙村北2公里
焦作市修武县正北30公里方庄焦作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拥有十一大景点,2004年2月13日,被 *** 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同时,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首批国家AAAA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获了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等多项荣誉。
介绍:神农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基金组织 *** 优先保护区、国家AAA *** 风景旅游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省级科普基地,它位于沁阳市城区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共有八大景区136个景点,占地总面积为96平方公里。
主峰紫金顶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气势雄浑;三大天门比泰山早154年。这里曾是炎帝神农辨百谷,尝百草,登坛祭天的圣地;也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筑炉炼丹、成道仙升之所,古往今来,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到此游览,唐明皇李隆基、韩愈、李商隐等历代名家曾在此留下许多传世佳作。
青天河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北部博爱县境内,集江南水乡与北国田园风光于一体,被誉为“北方三峡”、“豫北小桂林”。景区面积106平方公里,由大坝、大泉湖、三姑泉、西峡、佛耳峡、靳家岭、月山寺等七大游览区、308个景点组成,呈长方形带状,是一处集雄、险、奇、秀、幽于一体,可同时进行风光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的综合风景名胜区。
中国十大影视城——焦作影视城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的河南省西北部的焦作市,是中原地区唯一著名的影视基地,为焦作市十大景点之首。距市区仅1公里。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地理位置优越,新焦铁路、焦枝铁路、焦太铁路及焦郑、焦晋高速公路交汇于此,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焦作影视城是1995年由焦作市人民 *** 投资2.3亿元兴建而成,2011年2月18日影视城正式加盟焦作市三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影视拍摄服务为主,兼具观光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是以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时期文化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在中国众多的影视城中以依山而建、造型古朴为特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园林特色。
中国国际韩学研究院就设在这里。神道碑是韩愈门生皇甫是撰文,陈述了韩愈的平生经历,墓考碑是清代一位学者撰文,洋洋两千字余字,稽古廉今,陈述了考证韩愈墓地的经过。后边以七言古诗四十韵颂之。
二、年画四大家
1、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2、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位于江苏苏州阊门内北城下)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太平天国末年,清兵 ***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生产受到了严重的 *** ,以后一直萎靡不振。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苏州市文联组织艺人恢复生产,后又成立“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社”,在整旧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3、桃花坞年画,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其中门画可谓集历代门神之大全。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 *** 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在艺术风格上,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 *** 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故数百年来一直畅销于海内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
4、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 *** ,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 *** 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5、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 *** ,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杨柳青年画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杨柳青年画的画样(粉本)有几千种。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第二次 *** 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1 *** 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更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解放后, *** *** 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 *** ”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6、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 *** 杨柳青年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玉成号”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人文景点。
7、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 *** , *** 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 *** ,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杨柳青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8、杨柳青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带有时事新闻 *** 质的题材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 *** ,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 *** 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 *** 上。杨柳青年画的 *** 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 *** ,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而且还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
9、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 *** 作并用传统方式 *** ,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其中更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10、杨家埠木版年画同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 *** 间3大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兴于清朝,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根据农民点缀生活环境的实际需要,主要有大门画、房门画、福字灯、美人条、站童、爬童、月光等,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
11、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广泛,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诸如吉祥如意、欢乐新年、恭喜发财、富贵荣华、年年有余、安乐升平等,像亲人的祝福、似好友的问候,构成了农民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特点。“巧画士农 *** ,描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轶事”。杨家埠年画主要内容包括6大类,即过新年、结婚、农忙等风俗类,年年发财、金鱼满堂等大吉大利类,门神、财神、寿星、灶王等招福辟邪类,包公上任、三顾茅庐、 *** 过海等传说典故类,打拳卖艺、升官图等娱乐讽刺类,三阳开泰、开市大鸡、四季花鸟等瑞兽祥禽花卉风景类。
12、杨家埠年画的 *** 工艺也别具特色。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
13、杨家埠年画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做法是先将画稿勾出黑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线版。待印出主线稿后,再分别不同颜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后修版装裱而成。
14、兴盛时,刚进入秋季,各路画商就云集杨家埠。晚上,大街两旁张灯结彩,年画挂满街头。每年前来选购画作的商人达5000多人。当时,卖画兴唱小段,更流行的唱词有:“一进门来苏东坡,坐下韩信问肖何。不是本号不赊账,如今要账太啰嗦。赊账如同三结义,要账就像请诸葛。”
15、土生土长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一步步走上了高雅的艺术殿堂。1983年春节,中国美术馆展出了杨家埠年画。同年,杨家埠年画赴美洲、欧洲、非洲的9个国家巡回展览。1987年,民间艺人杨福元应邀到新加坡作木版年画的画、刻、印表演。到20世纪90年代,一批杨家埠年画艺人前后前往巴西、日本等国家作现场表演,深受好评。2002年,具有200年历史的“同顺德”画店的正宗传人、76岁的年画民间艺人杨洛书被 *** 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 *** ”荣誉称号。杨洛书18岁即开始木版画创作,其《 *** 传》、《帝王图》、《 *** 记》等无不构图奇妙,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且乡土气息浓郁,深受人们喜爱。如今,一个只有310户、1150口人的小村庄杨家埠,年 *** 的木版年画却达2000余万幅,远销全国各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山东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上,杨家埠成了重要一站。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100多套年画佳品,可目睹自明代以来的各种各样的年画 *** 工具、原版,还可现场观看充满神秘色彩的年画 *** 工艺。
16、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全县有大小年画作坊300多家,年画专业人员达1000余人,年产年画1200万多份,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 *** 、 *** 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2004年初,绵竹年画老艺人陈兴财之孙陈强展示他近期创作的创新年画“挤金门神”。
17、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18、绵竹年画的内容极其广泛,有孔明、张飞等历史英雄人物,有小说、戏曲的精彩画面,有武士神像、动物花果等等。其中最有趣的是《耗子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看官盗壶》等民间传说。
19、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其中门画 *** 手法多样:细活有“明展明挂”、“印金”、“钩金”、“花金”;粗活有“常行”、“水墨”、“填水脚”。画条,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供厅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张贴之用。门画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贴大门、厅门、房门、灶门之用。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
20、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堪称中 *** 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后来北宋没落、灭亡,开卦几经战乱,木版年画便衰落下来。到了明代,开封年画虽然又获复兴,但已逐渐转移到朱仙镇。明朝末年洪水泛滥,开封被淹没,百业俱废,朱仙镇便成了木版年画的中心。明、清时期,朱仙镇就有300多家木版年画作坊,至清末有七十多家,其中以"万通"、"天兴德"、"德胜昌"、"天义德"较为有名。其作品畅销各地,于是开封地区的年画被统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影响深远。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市城南10公里,虽然是个小镇,在古代却名列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特别是北宋末年岳飞曾率军在这里大破兀术的金兵,朱仙镇更为国人所知。为纪念岳家军的功绩,在朱仙镇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岳王座,而今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就设在这座古庙之中。
21、朱仙镇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阴刻、阳刻两种,有黑白画和套色画两种形式,采用的是手工水印。形式有文武门神、神像图、戏出和挂笺等二千余种。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祗画,如灶君神、天地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22、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 *** 先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现在上海 *** 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 *** 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
23、武强年画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主要产于河北省武强县而得名,有"年画之乡"之称。武强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 *** 思想、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是经过绘、刻、印三道工序的彩色套印而成的木版画。武强年画起源于元代以前,明代初期形成规模,到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公元1662年至1820年),进入鼎盛时期。直到清末民初,在武强县南关有字号可考的画店仍有144家,其周围68个村庄里共有1587个民间作坊从事画业生产与销售,从业者达数千人,在外地开设的 *** 庄有180余处,更高年销量达1亿对开张,行销当时大半个中国。
24、武强年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构图饱满、主题突出,结构紧凑、线条粗犷,兼施黑、红、绿、黄、紫、粉等色,对比明快,极富有装饰 *** 。有门画、窗画、灯画、斗方、贡笺、中堂画、炕围画、顶棚画、囤画、对联、条屏等,甚至牛棚马厩也有专门张贴的年画。在雕法上有的精细,有的粗细相间,尤以大刀阔斧粗犷自然的刻法见长,以阳刻为主,有的兼施阴刻,运用黑白对比,表现出刀味木趣、笔情墨意,弄成独特的古朴而稚拙的风格。题材主要有戏文故事,风俗时尚、喜庆寓意,娃娃 *** ,花卉山水等。 *** 作品有"踏雪寻梅"、"三娘教子"、"赵州石桥"等。
25、武强年画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立了武强年画社;1985年,经河北省文物部门批准,这个久负盛名的“中国木版年画之乡”建立了我国之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19 *** 年和1994年举办了两届“中国武强年画艺术节”。1993年12月, *** 正式命名武强为全国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乡”。
26、华南地区流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于广东省佛山镇(今佛山市)。始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乾隆、嘉靖年间。佛山年画分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包括门画、神像画两大类。所取题材有各种神像、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其特点是线条刚劲、粗放、简练,有木刻趣味。设色多使用大红、桔红、黄、绿等色,有的还吸收了当地铜衬剪纸艺术的特色,在画中人物的盔甲袍带上加饰金银花纹,使神像金碧辉煌,这种强烈的装饰风格可谓佛山年画的一个特色了。
27、陕西凤翔南肖村村民邰增科家门前贴的胶印年画。原来一直从事木板年画 *** 的邰增科现已放弃这门手艺。凤翔木板年画多年深受西北民众喜爱,但木板年画近年受胶印年画的冲击,市场极不景气。如今凤翔县从事版画 *** 的只剩邰立平、王慧芳夫妇,且至今没有传人,版画工艺面临失传。
28、天津东丰台木版年画艺术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一度与津西杨柳青年画一样享有很高知名度。但是,由于缺乏重视,画版、成品等实物消失殆尽,如今已经不易见到。天津丰台镇位于宁河、宝坻、丰润、玉田交界处,交通便利,曾商贾云集,有“京东之一镇”之誉。为与北京丰台相区别,人称东丰台。东丰台年画历史久远,成气候时,可上溯至清中期,曾有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红火场面。清末民初时,该镇有10多个有名的画铺,13个有规模的染纸作坊,是冀东年画更大的集散地之一。东丰台年画虽传承杨柳青年画的特点,但亦受东北、冀东民俗的影响,自成一格。比较起来,在颜色的使用上更为鲜艳,画面更为粗犷和夸张。另外,版式亦较独特,有的对吉祥字大胆使用,不惜占据画面主体;有的为窗格式画面,将10余块画版拼接套印,浑然一体;还有的再现戏剧情节,可将画面裱制成16幅条屏等。2004年新春之际,天津民间文史工作者在天津市宁河丰台镇一个当年老作坊的后人家中偶然发现一批近百年前的东丰台木版年画。这些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老年画画面内容宽泛,有天官赐福、门神、九凤朝阳、 *** 、送财童子等。
三、绘画分为哪几个画种
水墨画(Chinese Brush Painting)是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 *** 。也称国画,中国画。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
油画(an oil painting;a painting in oils),是以用快干 *** 的植物油(亚麻仁油、 *** 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 *** 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 *** 的松节油和干 *** 的亚麻仁油等。
版画(print)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 *** 质。
水粉画,是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效果。
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
漫画是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Caricare,义为夸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Caricat *** e一词。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表现、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写意画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又分小写意与大写意。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抽象艺术一般被理解为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反而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20世纪初期,抽象艺术主要是指表达自然世界的艺术,譬如立体主义和未来派艺术。虽然夺取某事它不变的内在质量而不是由仿效它的外在表现。
青绿山水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山水型,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画以青绿颜色为主,用笔工整,细笔重彩,色彩浓烈,富有生气。
水墨山水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奠定的基础,不用色彩,以墨的浓淡、干湿,表现峰峦山石景色。王维属杰出的诗人,又是山水画家。他常把景色写成诗,又把诗画成画,后人说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为“白描”。白描有单勾和复勾两种。用线一次画成的叫单勾。单勾有用一色墨勾成的,也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的,例如花用淡墨勾,叶用浓墨勾。复勾是先用淡墨完全勾好,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复勾一部分或全部。
指画又称指头画,指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绘画一个旁支。指头画,一般不用或极少用毛笔。史书上记载得比较明确的创始人是清初康熙年间的高其佩。
在画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用直尺画墨线组成的画。主要表现庄严雄伟的建筑物,如宫殿,庙宇、楼阁、亭台等。五代时卫贤、元代郭忠恕达到了高峰。清代袁江、袁跃都是画界画的。
内画,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
素描,简而言之就是单色画。却又不尽然,素描过程是同一时间要考虑许多问题的综合思维活动。当今美术院校各专业都把它作为基础课,虽然各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油画重体积、调子,国画重线条,版画、设计重结构等;但素描的共 *** 是差不多的。
中国绘画,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科,也有兼工带写。这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
写意画用简练、豪放、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在表现对象上是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它要有高度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熟练,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
从唐代起就有这两种绘画风格。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兼工带写,如在一幅画中,松行用写意手法,楼阁用工笔,使两者结合起来,发挥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按世界 *** 文化艺术进程,中国绘画广义地指传统中国画,既有狭义的相互 *** ,也有广义地与西方美术融合融汇,其主要表现为艺术构思和图画寓意的显著不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绘画(画画)
关于雕刻之乡绘画 *** 和民间绘画之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