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运河之乡是哪和大运河是哪里的城市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孔孟之乡指的是哪些地方
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鲁南城市带中心城市。
地域面积为11187平方公里,人口808.19万人。2013年,济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01.54亿元。济宁,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悠久,是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夏朝,境内设任国,也称“仍国”。
商朝,境内除任国外,还有奄、厥、卞明等封国。其中,奄曾为商王南庚的都城。盘庚 *** 于殷后,奄为商属国。
西周,境内有任、厥、邾、极、茅、鲁国。其中,鲁乃为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周公旦于奄的封国。
东周,境内的任国,春秋时属鲁,战国时属宋又属齐。鲁国于公元前249年为楚所灭。此时,境内的封国还有茅、极、邹、方与、胡陵等。
秦朝,废任国,置任城县、亢父县,属薛郡。曲阜还设有鲁郡。
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改属济东国,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济东国改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改为东平国。
东汉,境仍属东平国。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析东平国置任城国(微山县鲁桥镇)。此外,还有鲁国。
三国,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任城国改为任城郡(微山县鲁桥镇)。境内还置有山阳郡、鲁郡。
西晋,境内置南平阳侯国。晋武帝咸宁三年(277年),又复为任城国。此外,境内还置有高平国、鲁国。
东晋,境内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所据,曾置有任城郡、鲁郡、高平郡。
南北朝,境内仍置高平郡。宋永初元年(420年),任城并入亢父县,属高平郡。北魏神龟元年(518年),复置任城郡。
隋朝,境内先后置有高平郡、鲁郡。
唐朝,境内设鲁郡,后又改为济州、又为济阳郡、泰宁军。
宋朝,境内仍置济阳郡、济州。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境内的兖州升袭庆府。
金朝,天德二年(1150年),原以巨野为治所的济州迁往境内的任城。
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境内的济州升济宁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境内设济宁路,置总管府,领3州7县(州又领9县)。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济宁路为济宁府,仍治任城,领3州12县。洪武 *** (1385年),又改府为州,只领3县。同时,兖州升兖州府,驻滋阳县,领27州县。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济宁州升为直隶州,领3县。雍正八年(1730年)改为散州,不领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升为直隶州,仍领3县。当时的兖州府,辖10县;它和济宁直隶州同属兖沂曹济道。
*** , *** 二年(1912年)废济宁直隶州。 *** 三年(1913年)1月,设岱南道。 *** 四年(1914年)6月,设济宁道,辖25县。
1946年1月,济宁之一次解放,晋冀鲁豫 *** 第七纵队进驻济宁,以城区和近郊设立济宁市。同年9月又被 *** *** 占领。1948年7月14日,山东 *** 再次收复济宁,济宁第二次解放,仍称济宁市。同年8月划归山东省,属鲁中南行署。
1950年5月,济宁市降为县级市,改属滕县专区。1953年,滕县专区和湖西专区合并为济宁专区,专署驻地济宁市。1954年10月,济宁市曾改为省辖市,由济宁专署督导。但不久,又改为县级市,仍为专署驻地。
1967年,济宁专区改称为济宁地区。1983年8月30日,经 *** 批准,撤销济宁地区,改置为地级市。
济宁位于鲁西南腹地,地处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东邻临沂地区,西与菏泽接壤,南面是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北面与 *** 市交界,西北角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
最北端是梁山县小路口镇邹桥村,为北纬35°57′;最南端是微山县高楼乡,为北纬34°26′;最东端是泗水县泉林镇,为东经117°36′;最西端是梁山县黑虎庙乡高堂村,为东经115°52′;总面积11187平方公里;南北长167公里,东西宽158公里。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中国思想家,儒家创始人。
孟子(前372年-前2 *** ),中国思想家,儒家。
颜子(前521年-前490年),字子渊,是孔子最得意的 *** 之一。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尊颜回为“先师”。唐玄宗时追封为“充国公”。元代时又加封为“充国复圣公”。至此颜回便被尊称为“复圣”。
曾子(前505年-前432年),春秋末年鲁国人。名参,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又被后世儒家尊为“宗圣”。
左丘明,春秋末期著名史学家,著有《左传》和《国语》。
王弼,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人。
郗鉴,金乡人。东晋重臣,历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官至太尉。为王羲之岳父。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二、中国的四大运河,分别是指哪四个
世界四大运河: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京杭大运河、基尔运河。
巴拿马运河位于拉丁美洲的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总长82公里,宽的地方达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
苏伊士运河: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苏伊士地峡,处于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al-Suways)两座城市之间,全长约163公里。这条运河允许欧洲与 *** 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而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风暴角(好望角),大大节省了航程。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浙江的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将五大水系连成统一的水运网。全长1794公里。
古代陆上运输只有骡马大车和肩扛人挑,运输速度缓慢,运输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所以大宗货物都尽量采用水路运输。
基尔运河,又名北海-波罗的海运河,是沟通北海与波罗的海的重要水道。河道全长98.26公里,平均深度为11米,最宽河道宽度为162米,最窄河道宽度为102.5米。
中国大运河(The Grand C *** of China),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组成。
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全长2700千米(含遗产河道1011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更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 *** 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更具影响力的水道。
中国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与江南水乡上,自北向南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 了工业 *** 前水利水运工程的杰出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后,大运河地位衰落。
中国大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成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三、运河之都是哪座城市
1、济宁作为元明清三朝运河的 *** 、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被称之为运河之都。正是由于济宁河段所具有特殊 *** 和重要 *** ,元明清三朝都把治运更高机构设在济宁,在重点整治济宁河段的同时,负责对运河全线进行整治和督理。据考,元代在济宁初设开浚大臣,后设都水监、行都水督和总治河防使,其官阶更高为正一品。明代在济宁设 *** 河道、总督河道、经理河漕、总漕兼河道、巡抚兼河道等,简称总河,均由朝廷钦命署理,为运河更高行政管理机构,是朝廷六大部外增设的一个部院级的朝廷直属机构,秩正二品,但不乏正一品、从一品大员充任。清朝派驻济宁的司运机构多袭明治,设总河部院,钦命署理,秩正二品。据雍正《清会典》载:“顺治初,仅设河道总督一人,又称总河,综理黄河、运河两河事务,驻济宁州。”直到雍正七年(1729年),分河道为三:南河总督驻清江浦;河南、山东河道总督驻济宁州,称东河;直隶河道总督驻天津,称北河。其建制一直延续到清光绪罢河停运。据考,自顺治元年至光绪二 *** 的258年间,朝廷钦命河道总督119任,共有101人充任,其中正一品大员近半。其间,总河除移驻清江浦27年(共4人充任5任)外,其余年份均驻节济宁。河道总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更高行政管理机构,同时,他又拥有或掌管着自己的 *** ,并主要依靠 *** 来实现其总督职能。因此说,河道总督衙门是一个军政合一的机构。据《元史》载,运河贯通后,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二月,“增济州漕舟三千艘,役夫二千人。”当时,经漕运京都的粮米约百万担,其中通过济宁所运漕粮达30万担。为管理漕运,朝廷在济宁城南的鲁桥设立了都漕运司使。至正十年(1350年)设济宁兵马司,驻扎辅漕兵士1.2万人。至正十六年,置济宁枢密分院。明代驻济宁的司运军事机构为 *** 河道军门署,下设道、卫,负责节制南北直隶和河南、山东各道。济宁驻军最多时达1.3万人。除固定的道、卫、署、衙外,还有其他的军司。永乐 *** (1420年),行军司马樊敬受命提兵10万镇守济宁。正德之后,朝廷每年均遣尚书、都御史等大员兼理运河军事。隆庆四年(1570年),朝廷为总河加提督军事职衔。一时间,济宁成了朝廷不可一日疏忽的军事要地。清代,朝廷为河道总督加兵部侍郎、右都御史衔,秩正二品。顺治初年,总河杨方兴奏请设河标中军副将署,作为河道总督衙门的直属机构,也是运河全线的更高司运军职衙门,驻节济宁州。河标中军副将署为总河副职、河标兵丁主帅,从二品,其职责为 *** 运河营防,催调粮草,护卫漕船,沿河治安等。河标中军副将署下辖驻守沿运河各城镇的河标营和卫。
2、由于朝廷把治运司运的更高行政机关和更高军事机关设在济宁,其下属的各级各类机构自然很多,总督河道衙门仅在济宁设置的机构就有运河道署、运河同知署、泉河通判署、管河通判署、钜金嘉管河主簿署等;河标中军副将署在济宁设置的军事机构有运河兵备道署、运河标营署、守备署、卫署等;此外,还有朝廷派驻的巡漕使院、抚按察院、布政司行台、按察司行台、治水行台等机构。再加上省道府州县的行政机构或由其派驻的机构,元明清三代驻济宁的各级各类治运司运以及行政监察机构比比皆是,不可胜记。因而,济宁故有“七十二衙门”之说,这是除北京、天津之外的沿运各城市所无法比拟的。
3、我们不妨从有限的资料中,再看一下河道总督衙门权力究竟有多大。总督河道衙门为朝廷在六大部外特设的一个部院级的专门治运司运机构,其充任者多为一品或从一品大员,如明代的宋礼就是由工部尚书直接来充任总河的。由此即可看出河道总督衙门所处的地位及其重要 *** 。河道总督衙门坐落在济宁州衙东,占地5公顷,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设有大堂、二堂、三堂,有书院、射圃、演武厅等,其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气派威严。那么,总督河道衙门的权力究竟有多大呢?史载,嘉靖二年(1523年),“遣都御史提督河道,山东、河南、南北直隶巡抚皆受节制。”又载,明代驻济宁的两个兵备道下设布政司、按察司,各设官一员,敕行事代管河道,所属府州县官皆受其节制。由此不难看出,不仅省里的巡抚大人要在总河的节制之下,沿河各州府县也要在总河下属的兵备道的节制之下。由此,足见河道总督衙门的权力之甚大,超乎常人所想象。故而,沿运省份的巡抚大人无不对总河崇尚有加,上任须来济宁拜谒总河,谢任须来济宁向总河辞别,至于各州府县官衙无不仿效行事,不敢怠慢。另外,在济宁市博物馆现今仍保存着一门清代的铁炮,炮筒上赫然铸有“河道总督署造”,这门铁炮也是总河权力之甚的有力证据。
4、由上述可以看出,元明清三朝治运司运的更高行政机关和更高军事机关设在济宁,是济宁作为运河之都的更好标志。济宁虽然在行政区划上同其他城市没有统属或主从关系,但是,运河之水把济宁同南北众多的城镇连接了起来,是运河总督衙门的驻节,才使得济宁同沿运城镇有了统属或主从关系,沿运各地无不听命于来自济宁的指令,无不受制于驻在济宁的河道总督衙门,使济宁的地位凸显,成为京杭运河这块狭长地带的大都会。
5、全河一统,众星拱月,济宁日益彰显出运河之都照人的风采。
6、济宁原为不起眼的济州,治于巨野。1150年巨野水灾,遂移济州于现址。元灭金后,巨野水患频繁,世祖八年(1271年)升济州为府治,因济水南会泗、北会汶,州居其中而获济水之宁,故名“济宁府”。此时的济宁,虽为府治,但名声平平,一般城镇而已。
7、元代至元年间,途经济宁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为济宁的崛起带来生机,平平济宁由此而逐步走上繁荣昌盛之路。
8、首先,济宁因河兴商。济宁“居运道之中”,不仅成为“水陆交汇,南北冲要之区”和“控引江淮咽喉”地带,同时又成为漕河管理中心和鲁西南 *** 、经济中心,出现了“官舸商舶鳞集,麻拥于济城之下”的兴旺景象。曾有诗人描述道“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氍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到明代中叶,济宁就已发展成一个“车马临四达之衢,商贾集五都之市”的繁荣商业城市。此时,城区定居之民已不下数万家,“商贾之踵接而辐辏者亦不下数万家”。经明至清,济宁商业已臻鼎盛。州城内外,通衢要道,运河、越河两岸行栈店铺林立,各地商贾云集,百业兴盛,市场繁荣,年营业额高达白银亿元以上,市场辐射达周围地区近百县,成为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33座 *** 业大城市之一。
9、第三,济宁因市而荣。由于商贸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手工业生产和农业商品化生产的发展,使广大城乡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当时,蓬勃兴起的手工业近20个行业。
10、济宁的繁荣和兴盛,还可以用以下几组数字来佐证。据《元史·食货志》载,元文宗(1328—1329年)时,在中书省(辖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和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为“腹里”。)21路和7个直属州中,上缴国库商税额超过l万锭银子的只有晋宁路、嘉定路、济南路、济宁路等7路,其中济宁路的商税额为12403锭4两l钱,居第4位。另据有关资料记载,济宁在明清时期曾是运河全线的7个对外商埠和重要码头之一。
11、济宁,正是在运河之水的润育下,在凸显的 *** 地位的作用和影响下,人口激增,城市崛起, *** 业兴盛繁荣,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以莫辩的事实展现着运河之都的风采。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