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驯马之乡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如何驯马,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驯马之乡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 *** 故事
1、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2、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3、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4、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5、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6、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7、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8、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 *** 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9、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 *** 命。
10、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11、释义“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12、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 *** 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 *** 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 *** 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二、关于 *** 神话故事
1、相传在大清时期,在水城县一个叫马龙大縢的地方,一户姓安的富豪人家雇用一名憨厚老实的小男仆为他家牧马。这名小男仆每天早出晚归,晚上回家时都会割一捆草带回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人发现男仆每天带回的草除了都是同一种草外,数量也出奇地一致,他感到很奇怪。为揭开谜底,有一天早晨他让仆人在家休息,自己亲自去牧马。然而,正当他准备出发时却发现马儿不在了,他四处寻找,好一会儿才找到。由于担心马儿再次乱跑,他便打算骑马放牧。不料,当他骑上马背后马儿朝天嘶叫数声后四蹄腾空而起,随着耳边掠过的嗖嗖风声,他已和马儿一道穿梭云间。在他还未反应过来的瞬间,自己已随马儿降落到近十公里之外坡上牧场的磨盘山上。令这名富豪不解的是,这匹马一直都在一个地方反复吃草,但这里的草却不见少。他惊魂未定,马儿长嘶一声又四蹄腾起,驮着他又飞到对面的山崖上。正在纳闷不已时,他发现马儿是来这里饮水的,怀着好奇之心,他也捧了一点水喝,没想到就这么一尝,他就沾上了仙气。从此,飞龙 *** 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2、传说赣州辟地建城不久,有匹马到贡水上游江边,与一田螺相遇,相邀到赣州城去添一胜境。约先进城者为尊,后者为卑。马欣然让田螺先行一时。只见田螺滚呀!滚了近半个时辰,行程还不到五尺。马得意地说:“田螺姑娘,失陪了,咱们赣州城再见!”说罢,挥动四蹄奔腾而去。
3、江边的田螺,见一溜木排顺流而下,遂滚入河中攀着木排,很快到了赣州城下。恰遇有一妇女来到木排旁挑水,田螺机灵地随水滚入水桶,被挑着进了城。妇女倒水入缸,发现田螺而随手一扔,田螺落在城区西北部,遂变成了田螺岭。
4、至于那马呢?因为左一座山,右一道水,走了不少弯路。到东门城下时,天已经黑了,城门也关了,只好留在城外暂憩。马想:田螺还不知在何处爬呀!滚呀!待明日天明后入城也不迟。谁知田螺在岭上看见了,高呼“马大哥,委屈你作个东门卫士吧!”马愕然无语。只好卧在赣州城东门外。从那以后,赣州城东门外就有座马坡岭了。
5、祖大寿降清那天中午,袁崇焕赠给祖大寿的战马“赛赤兔”挣脱了缰绳,逃出马圈,顺着宁远卫东西大街向明朝国都北京方向跑去。一出西门,它就被祖大寿的亲兵发现了,亲兵又截,又堵,又围,一直闹到现在的马神庙这个位置才抓住它。可赛赤兔连踢带咬就是不回城,亲兵只好把它用铁链捆在大树上,之后去报知祖大寿。祖大寿也没招儿,就派马夫到那儿去喂,谁知赛赤兔不吃不喝,眼望北京悲鸣不已,一直悲鸣了三天三宿,眼口鼻一起流血而死。
6、后人为了纪念这匹忠贞的马,在他死的地方修了座马神庙,庙外题写四言诗。人不如兽,官不如马。人已绝情,官却降清。兽尚知义,马能尽忠。
7、在盖州城东七八里远,有个不大不小的山沟,人称虎斗马峪。为什么给它起了这么一个别致的名字呢?原来,这里有生动悲戚的故事哩。
8、从前,在这个山沟里住着一位农夫,因为他磨剪刀出名,又在弟兄中排行 *** ,人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二剪刀”。二剪刀养着一匹枣红马,爱如掌上明珠。这马 *** 同一般,长得高大神奇,身高脖长,腿细蹄大,马鬃撅起,像石头砌的一面墙,马尾巴粗长,甩起来像只铁扫帚。拉车种地,从不用主人甩鞭子,跑起路来,犹如脚踩风火轮。谁人见了这枣红马都啧啧称道:“好马,好马。”
9、这天,干罢活儿,为了让马吃些嫩草。二剪刀便放马上山,自己在家里,“哗哗,哗哗”地磨起剪刀来。这时,邻居过来说:“二剪刀啊,听说山上来一只黑老虎,能不能跑下山来伤人?”二剪刀直起身来,眉毛一扬,伸出拇指在磨得飞快的剪刀锋刃上刮了两下,毫不在乎地笑了,说:“嘿嘿,怕什么?老虎皮再厚也架不住我这剪刀快,等它来了我收拾它就是了。”邻居听了他的话,摇摇头走了。二剪刀照样在“哗哗,哗哗”地磨着剪刀。
10、傍晚,枣红马一边叫着,一边跑下山来,亲切地凑到主人跟前,点头哈腰,像要说话似的。二剪刀一看,枣红马一反常态,浑身冒着热气,汗水顺着身子往下淌,像从热水锅里刚捞出来一样。他用手抚摸着马鼻梁子,心疼地说:“马儿马儿,你怎么了?累成这样子。”枣红马前蹄刨着地,摇晃着脑袋说:“主人主人你莫疏忽,山顶上来了一只虎。”然而,二剪刀不懂枣红 *** 话,像往常一样,给它饮了水,添了草,送了料,把它拴到马棚里,让它去歇着。
11、第二天,天一亮,二剪刀又解开 *** 缰绳,把马背一拍,让马儿上山了,自己照样在家莫剪刀。枣红马在山上吃草了吗?没有,而是像昨天一样,又跟那只老虎打起来了。凶恶的黑老虎想一口吃掉枣红马,它把下颏往地上一帖,震天动地的一吼,接着,嗖地向马扑来,枣红马一转身,甩开大尾巴,把黑老虎的眼睛遮上了,再把海碗大的蹄子一蹬,老虎被蹬了一个跟头。黑老虎从地上爬起来,抖落抖落身子,又张开血盆大口向马儿扑来。枣红马把脖子一拧,硬撅撅的马鬃差点儿扎了黑老虎的眼睛……两个回合过去了,黑老虎蹲在地上直喘粗气,心理想:“为什么已经到嘴的肥肉,就是吃不着呢?”枣红马呢,昂着头,支着耳朵,嘴里喷着热气,心里核计:“你这黑家伙想下山害人,我非把你顶在山上不可。”黑老虎和枣红马就这样斗了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一直斗到傍晚日头落。枣红马又一边叫着,一边跑下山来,亲切地凑到主人跟前,点头哈腰,像要说话似的。二剪刀一看,枣红马还是浑身冒着热气,汗水顺着身子往下淌,像是刚从热水锅里捞出来一样,他抚摸着 *** 鼻梁子,心疼地说:“马儿马儿,你怎么了?一定是热的,我给你剪剪毛吧。”说着,他就拿起磨得雪亮的剪刀,先剪了马鬃,后剪了马尾。枣红马生气了,前蹄刨着地,摇晃着脑袋,说:“主人主人你真糊涂,剪了它 *** 什么斗黑老虎?”由于没了鬃,没了尾,枣红马非常难过,垂头丧气地进了马棚,水不喝,草不吃……
12、第三天,天没亮,枣红马又上山去了。可是,到了傍晚日头落,却不见枣红马归来。二剪刀等呀等呀,怎么也不见枣红马下山来,大概是在山上出什么事了吧?他想着,便慌慌张张地向山上跑去。在山上,他找啊找啊,找遍了山前山后,找遍了山左山右,终于在山顶柞树林里一块空地上,见到了枣红马。枣红马长拖拖地躺在那里,脖子被咬成了血葫芦,草地上汪着一摊鲜红的血。二剪刀一下子扑到马跟前,抚摸着 *** 脑门子,说:“马儿,这是怎么了?”枣红马慢慢地睁开眼睛,瞪着主人,说:“主人主人你该后悔,不该剪去我的鬃和尾。”枣红马落下两滴眼泪,闭上眼睛,再也睁不开了。二剪刀突然站起身来,看看那一片被踏平的草木,布满了深深的蹄子印,大声吼起来:“是谁害死了我的枣红马,是谁害死了我的枣红马?……”接着,呼噜一口血,从他的喉咙里喷了出去……二剪刀也倒在了地上。
三、竹马舞的分布范围
1、淳安县竹马舞起源于明代。传说朱元璋被张士诚打败后,躲在淳安县安梓桐的打铁山石洞里,恰逢一匹竹扎架子外糊彩纸的竹马,他用鞭一抽,竟然昂 *** 啸,疾风快步奔跑起来。凭借这匹神马,他所向无敌,打败了元军,夺取了帝位。后来,淳安老百姓就 *** 竹马祭奠 *** 。起初的竹马 *** 祭具,腹中点蜡烛,用来观赏。
2、对跳竹马作了改进与创新。多次参加杭州西博会表演。在全国六城市民向文艺表演中,获得了中 *** 间文艺更高奖——山花奖!
3、竹马舞起源于南宋,主要分布在杭州的临安和上泗(转塘、周浦)一带,有“开口”和“闭口”之分,即唱曲、表演相结合和光是表演的分别。表演者一般由10多岁的少年担当。
4、上泗竹马舞则属于“开口”舞,队伍前面是锣、鼓、唢呐等乐器组成的锣鼓队,接着是身穿戏服的演出队,压阵的是大刀旗。其中,演出队由24个演员组成,以打黄伞的演员带头,后面是皇帝、大臣、小生、花旦、丑角等角色,四匹用红布包着的竹马紧随其后。表演时,先由举伞人唱,唱词是即兴的,接着由表演队中的演员轮流唱各种戏曲,如《白蛇传》等传统戏剧和转塘镇的民间小调,扮竹 *** 演员则夹着竹马合着演唱跳起竹马舞。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大榆树堡竹马舞
5、医巫闾山脚下的大榆树堡镇岔路沟村是诞生竹马舞的发源地,竹马舞的艺人们根据契丹人的 *** 特点和萧太后到医巫闾山 *** 的事实,以萧太后的形象创编了竹马舞,并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它反映辽代贵族 *** 生活。据《义县志》记载,城东大榆树堡、石佛堡、九道岭一带,流传有一种古老的祭祀和集市贸易相结合的庙会——“九龙十八会”,岔路沟村的竹马舞是“九龙十八会”热闹杂剧的主要内容。据74岁的竹马舞老艺人刘成祥介绍,他的祖父年轻时就会跳竹马舞。由此可见,竹马舞在当地流传至少有200多年的历史。
6、记者在现场采访一位王姓艺人时了解到,竹马舞更先开始是人们出于对萧太后的爱戴和怀念,后来被用到民俗祭祀、民间聚会等活动之中。是唱词与舞蹈动作融为一体的表演形式,舞蹈动作和表现内容虽是当年萧太后的 *** 场景,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他们所口传心授留下的唱词与表现内容和人物关系并不紧密。由此推断,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原有的唱词经历代艺人的修改,演变成朗诵上口、具有汉文化特点的唱词内容。
7、竹马舞在清代就已流传。竹马舞,亦称骑竹马,即用竹子扎成半截马头,半截马尾,用白或黄、红、黑、棕等颜色剪成纸絮粘糊,形似 *** 鬃毛,再由少年儿童系在腰上,两只人脚从马身下露出来,象人骑在马身上一般。
8、竹马舞通常为四人面对面穿梭,伴以锣鼓响器,四人可分别化妆为 *** 、三国或 *** 记中的人物,或带 *** 妆扮成钟馗、大头和尚展袖起舞,响器停后,就唱歌。
9、唱歌的内容多为叙说神话之来,如“正月是新春,王母要做生,佛堂蟠桃会, *** 出洞门。二月是花期,孙猴去偷桃,仙桃未到手,惹的祸不小。三月是清明,听唱吕洞宾,戏了白牡丹,点石要成金。四月麦刁枯,听唱何仙姑,身背捞筲子,舀干洞庭湖。五月端阳末,听唱蓝采和,手提 *** 篮,踏波去采荷。六月热难熬,听唱张果老,倒骑黑驴子,压断洛阳桥……
10、竹马舞的演唱通俗生动,跳竹马舞的孩童,一般聪明敏捷,会唱会跳,富有表情,竹马舞的演唱形式由古至今亦发展演变。由二人或四人置身马形之中,人骑马跳舞发展成为人骑在马上的各种形态,时而奔驰飞舞,时而漫步慢行,时而失前蹄人马卧倒在地,然后又奋力挣扎而起,重新奔腾,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也令人神往回味,乐不可支。
11、竹马舞与冀中一带的跑驴舞大同小异,队伍有长蛇开阵、龙摆尾、跑圆场、蝶 *** 等十余种。传统的竹马舞大多化妆为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或地方戏曲中的角色,生、旦、净、末、丑各行当齐全。演员手中的道具,或马鞭,或刀枪剑戟,或棍棒,根据人物身份选定。常看到的剧目有《三打祝家庄》、《昭君出塞》、《状元游街》、《杨八姐游春》、《千里送京娘》等等。表演者通过表情、姿态和唱腔,表现剧情和人物 *** 格。只舞不唱的称跑竹马、竹马舞;载歌载舞的称竹马落子。元宵节时,夜间表演竹马舞,在马头和马肚中安放上蜡烛或彩灯,在马脖颈系上五彩串铃,舞起来 *** 清脆,灯火辉爆,非常壮观。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竹马舞
12、五华竹马舞历史悠久。据《五华县志》记载,竹马舞起源于唐代江浙一带,明末清初传入梅州市五华县北部,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五华竹马舞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原新桥镇(现并入华城),竹马舞代代相传绵延不息,鼎盛时期曾有演出班子22个,遍及每个村寨。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乘 *** *** 春风,民间传统艺术得以复苏,新桥镇每个村都有一支竹马舞演出队,新一村民间艺人李宗强的家庭竹马舞演出队经常在元宵节期间穿村过寨到周边地区表演。2000年新桥被省文化厅授予“竹马艺术之乡”称号。
13、竹马舞表演道具除竹马外,还有舆车、幌伞、鲤鱼灯、鸡灯等。音乐曲谱为热烈奔放的汉族民间小调,配以元宵观灯为主要内容的歌词。如“正月里来是新年,弦箫鼓乐闹连连,普天欢庆元宵节,家家结彩又张灯”(新年调);“龙灯凤灯高三层,层层镶有七盏灯,金龙金狮玉麒麟,百鸟朝凤舞翩跹”(观灯调)。演出场面宏大,角色众多,诙谐风趣。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竹马郎穿袍骑竹马,竹马娘摇扇坐舆车,丑婆手执罗帕张口笑,丑公弯腰手推车,侍女打幌伞,俏妹头顶六畜灯,俊男吹,全体演员载歌载舞,表演中不断变换队形,精彩场面令人过目难忘。山东高唐竹马舞
14、高唐竹马舞起源于高唐县清平镇刘海子村。据刘海子村刘氏族谱记载,其始祖于明洪武年间由直隶顺天府密云县迁来定居。大概密云北邻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尚武、喜骑射和行军布阵,故而传下此舞。“竹马”舞的道具竹马分前后两部分,即马前身和马后身。因竹马用竹作骨架,并用多层纸糊制而成,故曰“竹马”。表演时,骑手戴头盔,穿铠甲,将 *** 前身、后身拴在腰间,左手拉动马头,右手高举兵刃,配以敲击乐助威,煞是威风。
15、“竹马”舞,以群马舞之,表演各种作战阵法。“竹马”的颜色分红、黄、橙、绿、青、蓝、紫。每种颜色可单匹也可双匹。骑手的盔甲颜色与坐骑颜色相同。表演者按各种阵法跑动。原有一百单八阵,因年久失传,现只能表演11阵,即“二龙出水阵”、“龙门阵”、“起门阵”、“ *** 阵”、“连环阵”、“埋伏阵”、“葫芦阵”、“剪刀阵”、“麦穗阵”、“罗成阵”、“四门阵”。跑阵时,表演者加道白和唱段,以增强表演效果。“竹马”舞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对研究古代作战阵法也有启示。
16、竹马舞又称“跑竹马”,是山东聊城有名的汉族民间舞蹈形式,因为舞蹈道具竹马和动作而得名。“竹马舞”是春节期间民间的一种花会形式,多在元宵节前后表演。山东省高唐县“跑竹马”历史悠久,相传源于600多年前元朝末年汉族群众 *** 杀 *** 、 *** 元朝黑暗 *** 的故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当时的 *** 和牺牲的五位将领,编排了一段舞蹈--用竹 *** 形式来表现当时的情形。
17、竹马骨架为竹制,外面衬以不同颜色的布料,并刷有桐油。马颈至头部置一竹竿,表演者用手握住竹竿,可将马头上下抖动如真马。马身中空,人能站在其中,表演时骑手可将 *** 前身和后身用带子拴在腰间。据介绍,除白马由男子表演外,其余表演者皆为女 *** 。
18、表演竹马者一般要求4男4女,分生、旦、净、末、丑等角色,正生骑红马,青衣(俏闺女)骑黄马,小生骑绿马,花旦(花大姐)骑白马,小丑骑黑马。竹 *** 表演在跑动时,各角色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配合默契,以走场为主,有“双进门”、“开四门”、“水溜溜”、“绕八字”、“蛇蜕皮”、“十字靠”、“剪子股”、“跑圆场”、“三龙出水”、“南瓜蔓”等十余种。演员手中的道具,或马鞭,或刀枪剑戟,或棍棒,根据人物身份选定。表演者通过表情、姿态和唱腔,表现剧情和人物 *** 格。表演时,伴奏乐器多为锣、鼓、镲等打击乐器。这种活动已与秧歌、戏曲小唱如弦子戏、三句半、吕剧、豫剧等有机结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内容更鲜活的寓教于乐的汉族民间娱乐健身运动。每逢节庆,五颜六色的群马,生龙活虎,跳跃奔驰,大大活跃了节日气氛,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19、竹马表演主要依靠阵型变化,因所有学习皆为口述,无任何文字记载,所以今天流传下来的阵型变化不多。高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姜洁说:“清末民初,高唐县竹马舞全盛时期,演出者可跑一百单八阵。由于年久失传,现在只能跑几十种阵法了, *** 阵型有天王阵、地王阵、龙门阵、 *** 阵、雷公阵、阳光阵等,固定套路主要有双进门、四门斗、水溜溜、绕八字、蛇脱皮、十字靠、剪子股、跑圆场、二龙出水等。”跑阵时,表演者“骑”在“马”上,按照古代 *** 上作战时的阵法变化线路舞蹈,粗犷豪放,动作逼真,步伐矫健。大阵变化结构严谨,时而平缓銮铃叮咚似行云流水,时而急促战鼓轰轰如万马奔腾,再现了中原民众的淳朴民风。
20、“竹马舞”主要在高唐县农村流传,是群众农闲时娱乐的传统节目,颇受百姓欢迎。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竹马舞”在高唐的延续却是时兴时断。在高唐县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该县文广新局制定了5年保护计划,通过摸底调查、音像录制、资料整理、选拔培养年轻继承人等方式,对竹马舞进行了全面 *** 的保护。董士俊、麻海忠、赵虎臣等传承 *** 重新 *** 了竹马,并在村里积极寻找传承人,该村已有十多人学会了这项表演技艺。2011年8月,该县“竹马舞”被列入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湖南益阳沅江竹马舞
21、竹马舞亦称“竹马灯”“马灯舞”“ *** 舞”“ *** 灯”。流行于益阳、沅江一带。亦称“灯船”。嘉庆《崔东璧先生行略》:“元夜、端阳俗有灯船之戏”。据1808年《沅江县志》载:“元宵剪彩为灯,有龙灯、狮灯、马灯之别,或扮傀儡于庭前鼓吹歌舞以庆至。”竹马用竹篾编制成马头、马身,用纱布缝在马头、马身上内可点蜡烛。马身中间留空穴,可立扮演者。马头挂着一朵鲜艳的红花,马颈吊响铃,将竹马用绳巧妙的挂在舞马者身上,马身四周用彩布围着悬地,舞马者一手拉缰,一手拿其它道具,行 *** 步,很像 *** 。竹马灯大多由民间职业剧团扮演成戏剧人物故事,有赵子龙长板坡救主、一男一女的杨中保与穆桂英、刘关张三兄弟,以及八虎抢幽州等。其表演动作有:探路、驯马、引路双引路、虎啸马惊、骏马飞腾等。伴奏以鼓、锣、钞三大件,气氛热烈,大都在春节时表演,尤以与宁乡接界处为盛。
驯马之乡和如何驯 *** 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