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长寿之乡炒米茶的问题,以及和喝炒米茶如何不上火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米茶淳香
1、身在异乡,三伏天里,总能想起家乡的米茶。
2、妻为了解我馋,仿照家乡做法煮制了米茶。虽然米也微黄,茶水也有淡香,吃起来也有那么一股风味,但与家乡米茶比起来,总觉得还是少了点什么。
3、少了什么?我问自己。是米的太精细?水质的清洌?还是大锅炒制的火候?我想,都不是。少的应是一种淳香,一种情愫,一种念想。
4、老家的米茶,是一种特有的湖北地方风味小吃。它在老家及其周边几个县市区流行。从初夏到深秋,从农家饭桌到酒店饭馆,都能见到米茶的身影。由于它淳香可口,微甜不淡,略涩不苦,与馒头搭配食之,既饱肚又解渴,受到家乡人们的喜爱。
5、老家的旧口镇人李树曾用家乡方言唱了一曲《妈 *** 米茶》,在 *** 上一度流行。它让更多的家乡人在乡音中,领悟着家乡米茶的淳香和母亲的情怀;而在外的游子听了,更能勾起一种思念。乡愁、妈 *** 身影和脸庞、妈妈煮的米茶,瞬间都会涌上心头,在脑海里萦绕。
6、米茶的 *** 并不复杂,非常简单。将米炒制 *** 后,放入煮沸的水中, *** 煮裂开花后,盛起盆中 *** 后即可饮食。也有趁热吃的,但比不上凉吃有风味;也有放其隔夜后,等发酵发酸后吃的,这种风味有如酸梅汤,别有一番滋味。
7、虽然是地方特色,但它也上过大雅之堂。在明朝嘉靖年间,它是宫廷美食,皇太后娘娘视其为夏季良饮和美食佳品。话说当年,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王被册封在湖北安陆府,即我的老家钟祥,其生母蒋氏身怀嘉靖皇帝时,害喜吃不下东西,各种山珍海味均不合口味。就在兴王大怒之时,一厨师端来了自家吃的米茶给蒋氏吃。没想到,蒋氏吃了后,食欲大开,一连吃了两三碗。
8、由此,民间农家的米茶进了兴王府;后来,嘉靖皇帝入了紫荆城,其母蒋氏也将其带进了皇宫,成了皇家夏季必不可少的一道饮食。据说,其他入贡的精米 *** 出来的米茶,赶不上钟祥糙米的口味。从那时起,老家糙米也一度成为贡品。
9、老家是世界长寿之乡,土壤中的硒元素含量极高,让长于土中的谷麦豆类营养元素丰富,所以钟祥糙米 *** 的米茶口味自然要好于精米。我想,我在异地吃到的精米炒制的米茶,也应是如此,少了糙米的淳香爽口了。
10、老家米茶,最地道的是用麦米 *** 而成的。那时候,平原地区稻米少,每年从山田上收获的稻米,只用作蒸米饭,舍不得用来炒制米茶。现在已经再没有人用麦米 *** 了。一是乡间再没有大面积种植大麦了;二是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喜欢吃麦米的那种粗糙感,而改用稻米中的糙米了。
11、用麦米 *** 的米茶,特别是关于祖母与米茶的往事,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深刻。
12、一是祖母准备大麦米的辛劳。每年夏收后,祖母就将收回的大麦放在晒箕上晒干后,再利用晴好天气,将大麦放到石碾上将大麦皮壳碾掉,麦米晒干后装袋,以备后用。
13、碾大麦米非常麻烦,也非常辛苦。大麦皮壳,很厚实,要碾三遍才能将皮壳和麦粒完全分离开来,再用筛子将麦肤和麦 *** 分开。
14、与我家相邻的向妈家,台子上有一盘碾磨。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都是用这盘碾磨碾制大麦米。我们家是近水楼台,从早晨一开始,祖母就开始忙活碾制大麦米。
15、碾架套好牛,大麦放上碾盘,洒上一层水。祖母就拿着一把小扫帚,跟在牛后面,边赶牛,边扫滚落到碾盘边沿的大麦米。高大的榆树下,那围绕碾盘转圈的老牛,那“吱吱呀呀”碾架响声,小脚的祖母围着碾盘扫米的身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现在想来,甚是温馨。
16、大麦的外层皮松动后,就不能再碾了,要将它们收拾下来放到一边的晒箕上,将其晒干后,用筛子将麦麸子筛出来。筛好后,再将其放到碾盘上碾。碾好、晒干、筛选,如此周而复始。碾晒好三遍后,筷掉最后的麦肤,才算碾好了大麦米。
17、二是祖母煮米茶、蒸馒头的酷热艰辛。三伏天的每个早晨,祖母都是烧好早饭后,就开始在厨房里准备炒米茶米、煮米茶。酷暑高温,加之厨房不通风,再加上土灶大火,热锅热气,整个厨房就像一个大蒸房。一水瓢的大麦米还没炒成金 *** ,祖母早已是汗流浃背,汗湿襟衣了。
18、在锅里煮着米茶的间隙,祖母又要准备与米茶配食的馒头了。这种馒头,在老家方言里称之为“板凳腿”。 *** 它,先将面和好后,放到盆里“醒”,等面“发”好后,就把它理成一个长圆筒,用刀切成一断断小方圆体,放到蒸格里蒸熟。蒸熟后的这种馒头,像农家坐的板凳椅子的腿形,即而得此名。这种 *** 简单,节约时间,在农忙的季节或者暑热天气里,乡亲们都这样 *** 。
19、吃米茶,配上这种馒头,既有馒头的甘甜,也有米茶的爽口,味蕾上的感觉非常美妙。夏日里,这种饮食搭配,在乡间非常盛行,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安排中晚饭的。这也成了我的一大喜好!
20、锅里的麦米煮开花后,米茶就煮得差不多了。祖母将其盛在两个大瓷盆里,盖上纱网,让其 *** 。一盆供中午全家人食用,一盆是晚上的饭食。米茶煮好,等馒头蒸熟,祖母又要到园田里,摘瓜摘豆,为一天的菜蔬做准备。
21、我的印象中,祖母总是繁忙的。不是在厨房里忙碌,就是在园田里劳作。我曾天真地问祖母:“为什么不多煮两盆米茶,多蒸几格‘板凳腿’呀?这么热的天,免得天天煮、天天蒸!”
22、祖母的回答是,当天煮的米茶好吃,免得隔夜发酸,发酸的米茶怕肠胃不好受不住。馒头时间长了容易发霉,全家这么多人,只有天天准备,才能保证每人吃得够!自己热一点,流流汗,有好处!
23、祖母说得很轻松,当时的我,并不懂祖母的这种心意。
24、晚饭后和祖母坐在树下乘凉,祖母向我讲了若干故事和传说。其中关于米茶的传说,也让我难忘!
25、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的夏天,老家所在的地区干旱绝收。一个地主家的佃农交不上粮食,地主家的家丁就 *** 他。佃农心生怨恨,在一个夜里,一把大火把地主家的米仓给烧了。地主看到被烧的麦粒和谷米,既不能食用,也不能卖钱,无可奈何,就把被烧的麦粒和谷米,倒在了野外。
26、缺粮挨饿的乡农们,捡拾了这些被火烧过的麦粒谷米。在家里用水淘后,放到锅里加水熬煮。煮熟后,闻了清香,吃了甘甜,喝汤水可口。从此,乡亲们受火烧 *** 的启发,将麦粒和谷米放到锅里炒制后再煮,从而衍生了米茶,并传播开来,一直延续流传至今!
27、祖母逝去多年,我也离开老家多年。祖母煮制的米茶,只能在梦境 *** 现,在记忆里搜寻,在想象中回味。
28、如今的三伏天里,吃一碗老家的米茶,不仅爽口,更能静心怡情,思绪飞扬!
29、米茶,真的淳香,犹如那逝去的岁月芬芳。
30、老家米茶,我念之不忘,心神向往......
二、闲话米茶
1、每到夏季,食欲就会随气温大减,面对白米饭,总想着再来点解暑的主食才好。于是,我们每天的餐桌上都少不了这样一道吃食:米茶。
2、米茶,是我们本地的一道特色小吃。
3、米茶,说是茶,是因为它的饮用功能。
4、炎炎夏日,喝上一碗,开胃降暑,说不出来的畅快。
5、但其实,它又不止是茶。这缘于它的食用功能。
6、盛碗稀汤米茶,就着馍馍和几道夏日时蔬,果腹的问题就算解决了。如果不想吃馍馍,盛米茶时可以少舀点汤水,直接拿米茶当主食吃。
7、米茶是一样地域 *** 很强的小吃,起初只限于本地及周边些县市食用。
8、后来,随着本地人与外地人的通婚、外出营生等各种缘由定居外地,而使其辐射范围无限扩张,现在几乎每个地方都有那么一些吃米茶的人家了。
9、念念不忘的家乡小吃,走得再远,都让游子魂牵梦绕。
10、好在米茶不同于其它小吃,做法极其简单。炒好的米茶米,携带也极为方便。异地生根的游子,与其想念,不如让它遍地开花。
11、一碗香喷喷的米茶端上桌,让人食欲大开。而成就这样一道开胃吃食,无非就是炒米茶米、煮米茶米。
12、将大米倒人铁锅中,文火不停翻炒,待炒制米色金黄时,盛出摊开来 *** 即可。一次可以多炒一些备用。
13、而接下来煮米茶的过程,就更简单了:将炒制好 *** 后的米茶米,洗净后与凉水一起,入锅煮沸,焖上锅盖几分钟即可。
14、要说做法上是否完全没技巧,其实也不尽然。
15、同样的大米,不同的火候,不同的人,乃至不同的工艺手法,炒出来的米茶,味道也是大相径庭的。
16、而被大家一致推崇为更好吃的米茶,是用柴火灶炒出来的米茶。那种米香混合柴禾的香味,吃上去口感更醇厚,余韵无穷。
17、市面上卖的米茶米,有机器烘烤的,也有用人工在柴火灶上炒出的,后者售价明显要高出许多。
18、我家吃的米茶米,都是70多岁的 *** 亲在老家用柴火灶一锅铲一锅铲炒出来的,是纯正的不能再纯正,地道得不能再地道的质量堪称上乘的米茶米。
19、有一年,从老家带来的米茶米吃完了,自己又不想在酷暑天气围着锅台自己炒,不想忍受烟熏火燎的炙烤,便去市场上买了一些机器烘焙出的米茶米,回家来煮了吃。
20、同样的金 *** 泽,煮出来后,却远不如妈妈用柴禾炒出的米茶那般香浓,那样好吃。
21、炒米茶时,火候的掌控也很关键。时间过长就炒糊了,而时间达不到,米茶特有的香气就不能被激发出来。
22、一次姐姐到我家来,顺便带了一些她婆母炒的米茶米给我。打开袋子时看时,米色微微泛黄,全然不是妈妈炒出来的那样好看的金 *** 泽。
23、一看就知火候欠佳。因炒的时间太短了,煮出来后自然也不是那种 *** 的浓香,那种让人回味悠长的口感了。
24、后来与姐说及此事,姐姐说 *** 家一直都是吃这样的米茶,她婆母说米茶米炒的太老,吃到嘴里不软和,而且一点营养都没有了。
25、如此看来,在口感一事上,是没有统一标准,也是见仁见智的。
26、各家有各家的饮食习惯,难怪有众口难调一说呢。
27、自此以后,我便只吃家里妈妈为我炒好的米茶了。每年,她都会专程为我炒上一口袋米茶米,让侄子带给我,慢慢煮了吃。
28、每次打开口袋取米时,都会有一股好闻的香味沁入鼻腔,那是柴禾的味道,米的浓香,更多散发出来的,则是妈妈爱的味道。
29、离乡的游子,不想自己在外头自己炒米茶米来煮了吃的,在返乡后归程时,老家人总不忘为他们备上一些炒好的米茶米。如同把老家装进了行襄。
30、一碗米茶,足以解他们的思乡之苦,拉近与故乡的距离。
31、各家根据人口结构,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米茶扮演的角色也不近相同。
32、有的人家会在做饭的同时,煮上一些稀稀的米茶,在饭后喝上一些,作为正餐的补充。
33、这时的米茶,在餐桌上扮演的是配角。
34、有的人家,因全家人都爱吃米茶,在夏季时索 *** 鲜少做饭,而是直接煮上一锅米茶,代替白米饭果腹。这时的米茶,在餐桌上扮演的是主角。
35、还有的人家会摊上一些煎饼,或买上一些别的吃食,配上米茶一起吃。
36、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夏季的餐桌,总归是少不了米茶的身影。
37、不吃米茶的本地人,也不是没有,但是极少。大都为一些肠胃极不好的人。因为米茶经过高温炒制,营养尽失,只剩口感了。
38、减肥的人甘之如饴,将之视为清肠去脂之佳肴,而肠胃有疾的人便觉着吃到胃里会有些刮人。仍以吃白米饭为主。
39、我们的三口之家,每日的正餐通常都是准备两样主食:米饭和米茶。某人,生就的饭桶属 *** ,米饭或者面条必须有一样,米茶嘛,则作为饭后的补充。孩子,随他爸。先得吃点饭,米茶可有可无。只不过,但凡家里煮有米茶,她在口渴时就不喝水了,而是直接用勺子舀了米茶水来喝。
40、淡 *** 的米茶水,喝上去有些浓香,不止口感好,而且比白开水更止渴。若是隔夜的米茶水,喝上去还会有一股酸梅汤的味道,另是一番味觉享受。
41、夏天冷食降暑开胃,冬天则可选择热食。
42、曾经的农耕时代,人们田里活计忙不过来时,大都会在大清早就煮上一大锅米茶摊凉,中午回来若没时间炒菜,则直接就着酵香馒头、坛子里的酸豆角脆萝卜条等咸菜,潦草对付一顿就又奔向田间地头了。
43、要说米茶配酸菜,那可是绝配,味道妙极了。
44、前些年风糜 *** 的校园神曲《妈 *** 米茶》,更是将我们本地吃米茶的习俗,以及它的美味演绎到了极致。
45、从明嘉靖皇帝母亲怀他时害口,而衍生出的这一开胃小吃,从民间到宫廷,已流传了几百年,而且,它接地气的质朴淳厚风味,还将作为本地的一道长寿特色小吃,而继续流传下去。
46、作为从小吃到大的米茶铁粉一枚,为它作打油诗一首:
关于本次长寿之乡炒米茶和喝炒米茶如何不上火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