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望闻问切是成语 *** 一些知识点,和望闻问切比喻什么意思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望闻问切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1、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指中医用来诊断疾病的四种 *** 。
2、合称四诊(fo *** dia *** osticmethods),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最早使用四字联称。
3、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神”是精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
4、成语出处:《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二、望闻问切是不是成语
1、望闻问切是中医领域常用的成语,它描述了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 *** 。首先是望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来推断病情。其次是闻诊,医生通过听患者的语音、呼吸声和嗅患者的体味来获取疾病信息。再次是问诊,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或其家属关于病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来了解病情。最后是切诊,主要是通过脉诊,即摸脉象,来感知患者的生理变化。这四种 *** 合称为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步骤。
2、这个成语出自《古今医统》,强调了望闻问切在医学诊断中的重要 ***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师通过综合运用这四种 *** ,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望闻问切是什么意思
1、在古代的时候医学没有那么发达,中医就是依靠望闻问切来帮助人们治疗疾病的,其实这种 *** 开始时候对于很多西医来讲都是不能理解的,望闻问切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我们相信的了解过就知道其实望闻问切真的是很有依据的。
2、一、望,就是从病人的眼睛或是脸色等等身体部位看疾病,如果人的眼睛没有神,多半是有病的征兆了,如果一个人的眼睛明亮,同时脸色还很好,声音也很洪亮流畅,就说明了这人比较健康;中医无论是从眼睛还是鼻子,或是从舌头其实都是可以看出很多东西的,也就是说 *** 的五官就会透露出你的健康情况的哦。
3、二、闻,闻就是用鼻子和耳朵来聆听病人的身体现状,像是通过说话的声音、咳嗽的声音、或是呼吸声音中都是可以听出一些问题的。如果身体中的气粗声高、重浊的一般是寒症;如果声音低沉多数都是因为身体的气虚造成的;同时如果用鼻子闻的话,可能会涉及到口腔和其他分泌物的味道,如果有口臭或是汗臭的情况,多半说明了身体湿热;如果身体的味道有腥味或是气味不重的属虚症。
4、三、问,现在人们去看医生还是会被医生 *** 很多问题的,像是出汗或是咳嗽,或是排便或是饮食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人们在看病的时候会被 *** 的东西,即使是小感冒也会被问很多的,因为不同的症状就预示着你病情也肯能是不一样的。民间流传的民歌是这样唱的: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均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妇女尤必问经带。
5、四、切,就是中医中的把脉了。把脉是老中医的拿手好戏了,切脉部位多在寸口,寸口为手太阴肺经之脉,因五脏六腑的脉都会合於此脉,可以从脉象看出身体五脏和气血运行的情况,常见的脉象有浮脉、数脉、滑脉、弦脉。
6、虽然说老中医用的望闻问切可能没有某些仪器测量的那么准确,可是也是一种很好的诊病的 *** ,现在医生有了先进的仪器一样还是会使用望闻问切的。如果你也感兴趣可以自己学习一些望闻问切的知识了。
四、望闻问切四字成语
成语(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望闻问切四字成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语释义】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成语出处】《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中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4回:“我们虽是兽医,也要望闻问切。”
1、望闻问切→切齿拊心→心直嘴快→快心满意→意气高昂→昂首挺胸→胸无大志→志大才疏→疏不间亲→亲冒矢石→石心木肠→肠肥脑满→满袖春风→风风雨雨→雨顺风调→调和阴阳→阳关三迭→迭见层出→出人意表→表里山河→河梁之谊→谊不容辞→辞严义正→正言直谏→谏争如流
2、望闻问切→切理会心→心粗胆大→大名鼎鼎→鼎镬如饴→饴含抱孙→孙康映雪→雪花飞舞→舞文弄墨→墨守成规→规行矩步→步步莲花→花信年华→华冠丽服→服牛乘马→马中关五→五心六意→意气用事→事核言直→直扑无华→华星秋月→月朗风清→清风高节→节中长节→节衣缩食
3、望闻问切→切切私语→语近指远→远见卓识→识途老马→马入华山→山童石烂→烂若披掌→掌上观纹→纹丝不动→动中窾要→要利盗名→名利双收→收因种果→果于自信→信以为真→真伪莫辨→辨物居方→方寸已乱→乱作一团→团头聚面→面不改容→容膝之地→地上天官→官轻势微
4、望闻问切→切身体会→会少离多→多嘴多舌→舌敝耳聋→聋者之歌→歌莺舞燕→燕颔 *** →头昏目眩→眩目惊心→心往神驰→驰名天下→下愚不移→移船就岸→岸谷之变→变生意外→外强中干→干霄蔽日→日新月盛→盛食厉兵→兵连祸结→结绳而治→治郭安邦→邦家之光→光风霁月
5、望闻问切→切中要害→害人不浅→浅见寡闻→闻鸡起舞→舞榭歌台→台阁生风→风行草靡→靡有孑遗→遗德休烈→烈火干柴→柴毁灭 *** → *** 命交关→关门闭户→户曹参军→军法从事→事款则圆→圆顶方趾→趾踵相接→接踵而来→来者勿拒→拒之门外→外感内伤→伤筋动骨→骨寒毛竖
(1)…都听我道来: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之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明·吴承恩《 *** 记》
(2)…扬道:『这和尚也说得有理。就是神仙看病,也须望闻问切,谨合着神圣功巧也。』众官依此言,着近侍传奏道:…——明·吴承恩《 *** 记》
(3)…你等疑我不曾看脉,就要下 *** ,不知医道中,本以望闻问切目为神圣工巧,可见看脉是医家第四等,不是上等。况…——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4)…这医士呵:道明贤圣, *** 辨君臣。遇病时,深识着望闻问切;下 *** 处,精知个功巧圣神。戴唐巾,披道服,飘飘扬…——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大涌镇卓山中学的畅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望闻问切”。
(2)蛋蛋写不出成语“望闻问切”,因此语文 *** 才98分。
(3)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望闻问切”几个大字。
(4)舒予叔叔给晓影和琼娟讲解了“望闻问切”的历史故事。
(5)望闻问切是中医必经的步骤。
(6)小杰不会写成语“望闻问切”的最后一个字。
(7)等我望闻问切之后,再对症下 *** 。
五、成语"望闻问切"是什么意思
1、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 *** 。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
2、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
3、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 *** 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如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后,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4、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5、问诊内容涉及范围很广,是获取疾病信息的重要途径,很多名老中医非常重视问候,问诊包括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问起病,问现在症。
6、明朝张景岳曾编有十问歌,《景岳全书·传忠录·十问篇》:"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
7、后见于清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问证诗》:"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 *** 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8、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 *** 。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
9、不同脉象的形成,与心脏、脉络、气血津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脉象的不同变化反映了心力强弱、脉络弛张、气血津液虚滞三个方面的变化。由于气血津液都需五脏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其生化输泄,所以气血津液的虚滞也就反映了五脏功能的盛衰,从而反映于脉,形成不同的脉象。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