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成语易错( *** 易混淆成语100组)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4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高中成语易错的一些知识点,和 *** 易混淆成语100组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高中易错易混成语
  2. 高中易错解的成语辨析
  3. 求高中生易错注音,成语,词语,谢谢

一、高中易错易混成语

2、呼之欲出(第版字典已经更正了,基本错不了;成了多义成语)

3、倚马可待(反应敏捷,比喻文章写得快)

4、开顶风船(褒义,比喻敢于跟困难或险恶的境遇作斗争。而非贬义,顶风 *** )

5、五风十雨(风调雨顺,而非多自然灾害)

6、目无全牛(褒义,技艺精湛,而非没有整体观念)

7、身无长物(贫穷,而非没技术;扣住“长物”——多余的东西)

8、罪不容诛(罪大恶极,杀了也不能抵罪过;而非罪小不能杀)

9、久假不归(关键是“假”,假借之意,非“请假”,读音不同。长久借去不归还,而非长期休假不回来)

10、对簿公堂(对簿,-音“不”,接受质询,在公堂接受审讯,而非双方争辩)

1)耸人听闻、骇人听闻:前者指故事夸大或捏造事实使听者震惊;后者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2)彬彬有礼、温文尔雅: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但前者侧重对人有礼貌,后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气质等.

3)如虎添翼、为虎添翼: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贬义;后者则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

4)参差不齐、良莠不齐:都有“不整齐”的意思,指人时,前者侧重指水平,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区别;指物时,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

5)居心叵测、高深莫测:前者指心存险恶,不可推测;后者指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形容估摸不透.

6)半途而废、浅尝辄止:都有没有完成之意.前者侧重在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浅”,没有深入.

7)顶礼膜拜、五体投地:都表示崇拜之意.但前者偏重崇拜;后者重在敬佩.

8)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一意孤行: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办事主观蛮干之意.但前者有蛮横、霸道之意,语意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中者和后者,多形容缺乏 *** 作风,语义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 *** 可用,范围较宽.

9)阿谀逢迎、趋炎附势:都有巴结奉承之意.但前者多指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后者比喻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10)风言风语、流语蜚语: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但前者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11)锋芒毕露、崭露头角:都有才能显露出来之意.但“毕”指全部,“崭”指突出的才能.前者还可喻骄傲自负;后者不能.

12)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都有亲自做出榜样之意.前者侧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在群众的前头;后者仅指自己作出榜样.

13)别具一格、别开生面: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但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14)病入膏肓、不可救 *** :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但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 *** ,强调无法挽救.

15)捕风捉影、无中生有:都有凭空捏造之意.但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生.

1)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但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2)不识好歹、不识抬举:都表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但前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3)鞭长莫及、望尘莫及:前者比喻力量达不到;后者指赶不上.

4)另眼相看、刮目相:都有特别看待之意.但前者作横向比较,表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作纵向比较,表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5)深入人心、耳熟能详:前者指政策等已被人们认可;后者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6)大庭广众、众目睽睽:都表示有许多人的场合.前者指 *** 了很多人的公共场合;后者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

7)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都因规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之意.但前者偏重在不求进取;后者偏重在固执地守旧,不肯改进.

8)厚颜 *** 、恬不知耻:都形容不知羞耻,常可通用.但前者重在脸皮厚;后者重在做了坏事仍满不在乎.

9)花天酒地、醉生梦死:都形容腐朽糜烂的享乐生活.但前者偏重于迷恋酒色;后者偏重在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生活.

10)势如破竹、一泻千里:前者指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后者形容江河水奔流直下,比喻文笔奔放畅达.

11)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之意.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侧重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12)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前者指亲身到了那个地方,形容感受深切;后者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指替别人着想.

13)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14)死得其所、死有余辜:前者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后者指虽然处以 *** ,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过.

15)大发 *** 、怒不可遏:都表示十分愤怒.前者侧重发怒时高声斥责;后者强调愤怒难以抑制.

二、高中易错解的成语辨析

1、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2、[同义成语]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3、[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例子]宋·毛谤《寄曹使君》:“请同韶矍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

5、【蜕化变质】tuì huà biàn zhì

6、[例子]我们要坚决同那些~分子展开斗争,决不留情。

7、【惘然若失】wǎng rán ruò shī

8、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9、[出处]《后汉书·黄宪传》:“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惘然若有失也。”

10、[例子]宋·洪迈《夷坚志》:“次日,仿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11、【痴心妄想】chī xīn wàng xiǎng

12、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13、[同义成语]胡思乱想、痴人说梦、想入非非

14、[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

15、[例子]他~的一席话,惊得大家瞠目结舌。

16、【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

17、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18、[同义成语]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肆无忌惮

19、[反义成语]谨小慎微、谨言慎行、循规蹈矩

20、[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20回:“吴主皓自改元建制,至凤凰元年,恣意妄为,穷兵屯戍,上下无不嗟怨。”

21、[例子] *** 《陕甘宁边区 *** 、第 *** 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察其原因,不外有少数顽固分子,不顾民族国家利益,~。”

22、【蔚然成风】wèi rán chéng fēng

23、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24、[例子]“五讲四美”在我们周围~。

25、【好高骛远】hào gāo wù yuǎn

26、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27、[出处]《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28、[例子]秦牧《画蛋·练功》:“但是~,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

29、【应接不暇】yìng jiē bù xiá

30、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31、[英语解释]h *** e one&# *** ;'s hand full

32、[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 *** 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33、【大显身手】dà xiǎn shēn shǒu

34、[同义成语]大显神通、大展经纶、大展宏图

35、[反义成语] *** 为力、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36、[出处]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顷世乱离,衣冠之士,虽无身手,或聚徒众,违弃素业,徼幸战功。”

37、[例子]茹志娟《高高的白杨树》:“爱唱的人,就在舞台上痛痛快快唱吧!爱种棉花的,就在连成片的土地上~吧!”

38、【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

39、销:消失。指隐藏进来或不公开露面。

40、[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匿迹,惟恐人知。”

41、【响彻云霄】xiǎng chè yún xiāo

42、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43、[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44、[例子]教室里 *** 们的情绪高涨,歌声~。

45、【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

46、惟:语气助词。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传神。

47、[出处]宋·岳珂《英光堂帖赞》:“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48、[例子]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亲,言谈举止,无不~。

49、【不肖子孙】bù xiào zǐ sūn

50、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

51、[反义成语]孝子贤孙、后继有人、继往开来

52、[出处]先秦·孟轲《孟子·万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53、[例子] *** 《彷徨·长明灯》:“造庙的时候,他的 *** 就捐过钱,现在他却要来吹熄长明灯,这不是~?”

54、【喧宾夺主】xuān bīn duó zhǔ

55、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56、[出处]清·杨宜治《俄程日记》:“近有喧宾夺主之势。”

57、[例子]清·阮葵生《茶余客话》:“余仿为之,香则喷鼻而酒味变矣。不论酒而论香,是为~。”

58、【烜赫一时】xuǎn hè yī shí

59、煊赫:气势很盛。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60、[同义成语]盛极一时、名噪一时、昙花一现

61、[出处]宋·王安石《上杜学士书》:“虽将相大臣,气势煊赫,上所尊宪。”

62、【循规蹈矩】xún guī dǎo jǔ

63、循:遵守;蹈:踩;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 、[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途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65、【寻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66、摘:摘抄。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 *** 。

67、[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68、[例子]这个庸才,只会做些~的事。

69、【搜章摘句】sōu zhāng zhāi jù

70、搜:寻求;摘:选取。指抄袭他人文章的词句。

71、[出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72、[例子]举明经,其友易之,秀实曰:“~,不足以立功。”乃弃去。(《新唐书·段秀实传》)

73、[出处]《汉书·匈奴传》:“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74、[例子]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识字读书,聪明出众。只是生成一个~的 *** 子,顽劣异常。”

75、[同义成语]气息奄奄、岌岌可危、命在旦夕

76、[反义成语]生龙活虎、生气勃勃、朝气勃勃

77、[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78、[例子]他已被打得体无完肤,~了。

79、湮没:埋没。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80、[同义成语]碌碌无闻、不见经传、默默无闻

81、[反义成语]赫赫有名、举世闻名、鼎鼎大名

82、[出处]《晋书·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

83、[例子]元·钟嗣成《录 *** 簿序》:“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弥久,~,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

84、【察言观色】chá yán guān sè

85、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86、[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87、【祸国殃民】huò guó yāng mín

88、[反义成语]安邦定国、富国安民、保国安民

*** 、[出处]章炳麟《正学报缘起·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90、【杳无音信】yǎo wú yīn xìn

91、杳:不见踪影,没有迹象。没有一点消息。

*** 、[出处]宋·黄孝迈《咏水仙》词:“惊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93、【开门揖盗】kāi mén yī dào

94、揖:打拱,表示欢迎。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95、[出处]《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96、[例子]清·陈忱《 *** 后传》第三回:“失守城池,要按军法;况又有禀帖到杨太守差我保守,我是你徒弟,~,岂不是私通叛寇?”

97、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98、[出处]宋·文天祥《正气歌》:“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99、[例子]高阳《清宫外史》上册:“背书背不出,‘老师’往往大发娇嗔,自然骂得人下不了台,而张曜~。”

100、【贻笑大方】yí xiào dà fāng

101、贻:遗留;大方:内行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102、[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3、[例子]清·李汝珍《镜花缘》:“但愧知识短浅,诚恐~,所以不敢冒昧进谒。”

104、苦心:用心良苦;孤诣:独到的成就。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105、[出处]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106、[例子]郭沫若《 *** 春秋·创造十年》:“~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跑向天津。”

107、喑:哑,失音。旧时形容人民沉默不语。现也比喻沉闷的 *** 局面。

三、求高中生易错注音,成语,词语,谢谢

1、出人投地(头)走头无路(投)装黄门面(璜)众口烁金(铄)中流抵柱(砥)

2、直接了当(截)自曝自弃(暴)置若惘闻(罔)真知卓见(灼)张慌失措(皇)

3、仗义直言(执)责无旁代(贷)再接再励(厉)运筹帷握(幄)欲盖弥张(彰)

4、营私舞敝(弊)沓无音信(杳)同仇敌慨(忾)投机捣把(倒)图穷匕现(见)

5、退化变质(蜕)文过是非(饰) *** 滥言(澜)相形见拙(绌)消声匿迹(销)

6、心浮气燥(躁)形消骨立(销)修茸一新(葺)修养生息(休)宣宾夺主(喧)

7、诩诩如生(栩)暇思迩想(遐)一张一驰(弛)一愁莫展(筹)言简意该(赅)

8、挺而走险(铤)叹为观只(止)世外桃园(源)如法泡制(炮)磬竹难书(罄)

9、轻歌漫舞(曼)前踞后恭(倨)迫不急待(及)破斧沉舟(釜)披星带月(戴)

10、披肝历胆(沥)篷筚生辉(蓬)沤心沥血(呕)奴颜卑膝(婢)弄巧成绌(拙)

11、暗然失色(黯)按步就班(部)白璧无暇(瑕)别出新裁(心)病入膏盲(肓)

12、并行不背(悖)不加思索(假)草管人命(菅)层峦迭嶂(叠) *** 悱测(恻)

13、陈词烂调(滥)穿流不息(川)惮精竭虑(殚)耳儒目染(濡)飞扬拔扈(跋)

14、愤发图强(奋)蜂涌而至(拥)斧底抽薪(釜)富丽堂黄(皇)肝脑途地(涂)

15、感人肺腹(腑)膏梁子弟(粱)功亏一匮(篑) *** 计多端(诡)海角天崖(涯)

16、汗流夹背(浃)好高鹜远(骛)和霭可亲(蔼)轰堂大笑(哄)怙恶不俊(悛)

17、涣然一新(焕)积毁消骨(销)急流勇退(激)坚如盘石(磐)金榜提名(题)

18、金壁辉煌(碧)精神焕散(涣)苦心孤旨(诣)口干舌躁(燥)烂竽充数(滥)

19、离经判道(叛)礼上往来(尚)历兵秣马(厉)历精图治(励)缭原烈火(燎)

20、留芳百世(流)流言非语(蜚)龙盘虎据(踞)录录无为(碌)落英宾纷(缤)

21、貌和神离(合)美玉无暇(瑕)明辩是非(辨)名列前矛(茅)明火直仗(执)

22、名记不忘(铭)摸糊不清(模)莫不关心(漠)默守成规(墨)目不交捷(睫)

23、脑羞成怒(恼)凤冠霞佩(帔)振人心魄(震)民生凋弊(敝)不温不火(瘟)

24、坐想其成(享)前扑后继(仆)兵慌马乱(荒)融汇贯通(会)巾国英雄(帼)

25、日新月益(异)背景离乡(井)如洪气势(虹)空空如野(也)淋漓尽至(致)

26、蛋丸之地(弹)怨天由人(尤)无 *** 异(议)洁然一身(孑)直言不诲(讳)

27、锋芒必露(毕)故名思义(顾)相反相承(成)事得其反(适)劳役结合(逸)

28、占了上峰(风)包罗万项(象)轻而一举(易)不可名壮(状)道貌暗然(岸)

29、无精打彩(采)浮想联篇(翩)物及必反(极)无可质疑(置)及及可危(岌)

30、人才倍出(辈)养尊处悠(优)受益非浅(匪)不求慎解(甚)出类拔粹(萃)

31、自立更生(力)不可就 *** (救)忧心重重(忡)孩啼时代(提)争争日上(蒸)

32、功不可抹(没)致关重要(至)应辨能力(变)珊珊来迟(姗)人至义尽(仁)

33、义气用事(意)余勇可估(贾)永保青年(葆)举旗不定(棋)无则加免(勉)

34、冒然行动(贸)哀声叹气(唉)针贬时弊(砭)当物之急(务)辛辛学子(莘)

35、腆不知耻(恬)彼彼皆是(比)苇编三绝(韦)百孔千窗(疮)炉火纯清(青)

36、自名得意(鸣)胜气凌人(盛)一本万历(利)势均利敌(力)悬梁刺骨(股)

37、名思苦想(冥)珠丝马迹(蛛)全宜之计(权)老声常谈(生)一獗不振(蹶)

38、立杆见影(竿)大气晚成(器)精兵减政(简)委屈求全(曲)棉里藏针(绵)

高中成语易错(高考易混淆成语100组)-第1张图片-

39、合盘托出(和)举止安祥(详)大名顶顶(鼎)立案侦察(查)勾通南北(沟)

40、纷至踏耒(沓)以老卖老(依)口密腹箭(剑)山青水秀(清)不及不离(即)

41、一泄千里(泻)嘻笑怒骂(嬉)滥芋充数(竽)卑躬曲膝(屈)岂人忧天(杞)

42、吊以轻心(掉)发聋震聩(振)惩前必后(毖)坐地分脏(赃)乌和之众(合)

关于高中成语易错和 *** 易混淆成语100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成语 混淆 高中 *** 易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