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一剪梅舟过吴江歌曲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一剪梅·舟过吴江拼音版古诗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原文与赏析
1、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蒋捷词素以风格多样著称,这首《一剪梅》,虽是写倦游思归的客中愁绪,调子却不低沉,而显得明爽俊逸,轻柔可喜。
3、起句“一片春愁待酒浇”,写愁意陡然而生,不能自解。“一片”,言愁之多,满目皆是,无边无际,这正同江上茫茫的视野相照应,自古以来,酒与愁结了不解之缘,有了愁便自然而然地想起酒,想借酒来浇愁。这里一个“待”字,多少传出了急迫的心情,见得莫名的愁绪已扰乱了旅人的心境,他是急于要用酒杯来平衡内心的失重了。这种急切而单纯的意念,简直有如孩童一般。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春愁”二字。古典诗词中,春愁是常见的主题,诸如伤春、怨春、惜春,或抒痴男怨女之情,或寓悼惜美好事物之意,大多写得 *** 伤感,低回不尽。但作者于起句即点出“春愁”二字,使人一时难以揣其底蕴,这“春愁”在尚未展开之际还是抽象的,也许正因如此,我们看了这头一句,感觉到的不是沉重(尽管用了“一片”来渲染),反而觉得有几分李白般的浪漫潇洒。这也并非作者强自说愁,或许这时候,他自己也未意识到这愁因何而来,因而用“春愁”统而说之了。春风春雨,花开花落,本来最易惹人莫名伤怀。“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既照应题面“舟过吴江”,又点出舟中人触目所感的由来。一“摇”一“招”,乘船的动荡感顿出。因小船在浪中摇摆,而更显得酒幌子(帘)飘动得厉害;因小舟摇摇,酒帘飘飘,而导致“中心摇摇”,一片莫名的愁绪兜上心来,而酒意也在酒帘的撩拨之下愈趋高涨。接下去“秋娘渡与泰娘桥”一句,表面看来不过介绍了两处经过的地名,其实是借此暗示舟行江中,已过了许多渡口和桥穹,借此一笔带过,深得疏密之要。同时,在渡与桥的称谓上,我们还可以窥探到作者意识的流动——“秋娘渡”与“泰娘桥”,多么美的名字!称名而想其容,这娇媚的“秋娘”、“泰娘”,怎能不令人想到“笑涡红透”、“软语灯边”(蒋捷《贺新郎》)的可爱的闺人?因此,这里的“秋娘渡与泰娘桥”,与其说是吴江一带实有的景致地名,倒不如说是作者的意念附会。蒋捷《行香子·舟宿间湾》词有“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之句,用意亦同。以 *** 名其地,不过是一种借景抒情的手法而已。“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接连两个“又”字,有一种纷至沓来、挥不去、斩不断的迷乱之感,这外景正投合离人因思念家眷而引起的惆怅之情。
4、过片“何日归家洗客袍”,暗接上片因风雨而强化了的思家之情。至此,“春愁”已经渐次展现而具体化。“何日”,是自问,也是期待。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洗去客袍上的征尘,结束飘泊不定的生活呢?(苏轼《试院观伯时画马绝句》诗:“亦思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是作者想象中的与闺中人相伴厮守的情景。调弄起镶饰有银字的笙,燃点起制成篆文“心”字形的香,夫唱妇随,两相娱悦,这气氛是何等温馨怡乐。笙而“银”字,香而“心”字,富丽妍倩,极写家居生活的甜蜜。这甜蜜愈浓,则“何日归家洗客袍”之念也愈切,憾也愈深。“流光容易把人抛”一句,从温馨的想象中又回到风雨飘摇的舟中,面对现实不禁发出一声深长的喟叹。接着“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二句,紧承上句,把抽象的“时光”,化为鲜明的视觉形象。春末夏初,樱桃逐渐红熟,蕉叶从浅绿转为深绿。作者借颜色的转换,生动地描绘出春去夏临这样一个时序变迁的过程。自然界的一切都在无声无息之中默默更替,那么人又怎能不变呢?由这一点生发开去,则有了对闺中之人花容易衰,青春难再的惋惜;同时也为 *** 匆匆将尽,自己不能及时与家人团聚而深感遗憾。这便是“流光容易把人抛”之叹的底蕴,也是对起句“一片春愁待酒浇”的遥承和深入展示。
5、这首词节奏轻快,音乐 *** 强,充分体现了《一剪梅》的词调特点。淡淡的忧愁笼罩全篇,但忧而不伤,愁而不凝。“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飘洒,“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鲜丽,使得这种春愁独具魅力。它如林间婉转的黄鹂啼鸣,又如飘散在月光下的小夜曲。
二、一剪梅·舟过吴江词牌格律
1、一剪梅,作为双调小令,六十字的词牌,其格律特点鲜明。此词前后阕句句用叶韵,平收声情,低抑有致。除常规的前后阕句句用平韵外,还有变体,即上下片各三平韵。
2、词的开篇以“一片春愁待酒浇”起,轻描淡写,却勾勒出浓郁的情感氛围。江面上的舟摇晃着,楼上的帘子招展,景象生动。紧接着,秋娘渡与泰娘桥的描绘,细腻地展现了水乡的风光。风飘飘,雨萧萧,更添了几分愁绪。
3、“何日归家洗客袍?”一句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渴望归家的心情。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是诗人想象中的温馨场景,却也映照出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遗憾。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以自然的变迁比喻时光的流逝,寓情于景,韵味悠长。
4、整首词以情感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充满愁绪而又不失美感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江面上的舟摇,还是楼上帘的招展,都蕴 *** 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受。一剪梅,以其独特的词牌格律,将情感表达得既深沉又微妙,令人回味无穷。
5、《一剪梅·舟过吴江》是宋末词人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用“点”“染”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内涵:一是倦游思归的愁,一是 *** 易逝的愁。
三、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是什么歌
1、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出自宋代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2、宋代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3、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渡一作:度。)
4、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5、船在吴江上飘摇,岸上酒楼酒旗飘摇,我那满怀羁旅的春愁只能用美酒来消除了。船只经过令文人 *** 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江风迅疾,落雨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6、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清洗衣袍,在家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型的香呢? *** 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7、吴江:今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
四、一剪梅舟过吴江拼音版
yījiǎn méi· zhōu guòwújiāng。
yījiǎn méi fēng zhuǎn yúqiáng, yúlèbùzúyīng liáng, qùnián céng zhǐjiǔxiāng, jīn rìdōng liúbùliàng。
一剪梅风转榆墙,鱼乐不 *** ,去年曾此酒,今曰东流。
féng dībǎo zài yěhuáng huáng, fúzhào yóu píng páng, kōng lái xiàng lǒng quǎn, zǒng bùwúyāng。
枫堤白在野黄黄,芙蓉尤在池塘,空来向陇畽,总是无阳。
lǜshuǐfēng piān, lǜshuǐfēng piān, yīng xiào yīng xiào yú,yīng xiào yīng xiào yú。
绿水风扁,绿水风扁,莺校莺校榆,莺校莺校榆。
yīn zāi yījiǔxiāng, yīn zāi yījiǔxiāng, mèng huíxīn bùliáng, mèng huíxīn bùliáng。
阴栽一酒香,阴栽一酒香,梦回新不凉,梦回新不凉。
1、抒 *** 感:这首词以舟行吴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美景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感伤之情。这种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波动和情感世界,引发共鸣和思考。
2、描绘美景:词中通过对吴江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迷人的自然风光。这种描绘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观察和描绘能力,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3、传承文化:《一剪梅·舟过吴江》作为古代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这首词的传承和传播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读者在欣赏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4、拓展审美:《一剪梅·舟过吴江》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拓展了读者的审美视野。通过对这首词的欣赏,读者可以提升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好了,关于一剪梅舟过吴江歌曲和一剪梅·舟过吴江拼音版古诗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