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船歌曲式分析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船歌曲式分析的知识,包括威尼斯船歌曲式结构图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威尼斯船歌曲式分析
《威尼斯船歌》曲式分析具体如下:
之一,旋律音调。门德尔松的三首威尼斯船歌均采用小调,旋律具有多愁善感的悲歌式音调,乐句平衡对称,绵长的气息感,表现出一种缓慢而又忧郁的情绪,使人联想到船夫的歌声。三首船歌的主题旋律均以级进为主,偶有跳进(四、六度)后马上与反方向的级进进行相平衡,形成了“拱形”结构,体现了浪漫主义早期器乐声乐化的倾向。
第二,节奏型态。门德尔松三首船歌均采用6/ 8拍典型的船歌节奏型态,展示了船在水中左右摇摆、栩栩如生的画面,体现了早期浪漫主义音乐如绘画般描述 *** 的特点。
第三,结构与织体。门德尔松在三首威尼斯船歌中采用的是他最常用的半分解 *** 的织体,琶音分解 *** 与节奏型分解 *** 相结合,不仅使伴奏音型具有流动 *** ,同时也具有纵向的和声效果。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不仅以其明丽的风光令人神往,而且以其优美的音乐拨动人们的心弦。门德尔松1830年去意大利旅行期间,倾听到运河上飘来船夫们深情而略带忧伤的船歌,由此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并在这里写下了他的之一首威尼斯船歌(作品19之6)。
随后,他又在1833年和1842年完成两首威尼斯船歌(作品30之6、作品62之5)。这三首船歌内容和节拍调式相同,节奏和速度也较为接近,伴奏织体都由左手担当,都采用带有和声音程的分散 *** 。作者通过优美而略带忧伤的旋律,展示了高超的创作技巧,从而使作品极具情感色彩与地方风格。
二、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1、《六月船歌》是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六首,是一首典型的复三部曲式。
2、曲式结构包括引子、A部分(包含三个小节a、b、a')、B部分(包含两个小节c、d)、A'部分(包含三个小节al、bl、al')以及尾声。
3、A部分以g小调开始,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旋律深情、委婉,略带伤感。B部分转入G大调,节奏更加活跃,表现出一种愉悦的情绪。A'部分回到g小调,是对A部分的再现,但在结尾处有所变化,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最后的尾声部分以g小调结束,为整首曲子画上了句号。
4、整首曲子的旋律优美,音乐素材虽然简单,但结构完整,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特别是其中的船歌元素,通过三拍子的节奏和强弱交替的旋律,生动地描绘出了 *** 乡村夜晚的宁静和美好。
5、其源于1875年冬,柴科夫斯基被委托为《小说家》 *** 的音乐副刊创作十二首与每个月节令相关的钢琴曲。主编贝纳德寄给柴科夫斯基一些内容与每个月节令相关的诗歌,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柴科夫斯基接受了这项挑战,他决定每个月按节令创作一首钢琴曲,以与诗歌内容相契合。
6、他非常用心地完成这项任务,男仆负责提醒他每个月的创作日期。在创作过程中,柴科夫斯基感受到了 *** 一年中更好的季节——六月的美丽景色,这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根据诗歌中描述的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意境,采用了“船歌”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曲子。
三、柴可夫斯基的船歌是什么曲式
1、《船歌》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也正因为典型,才被选中作为结构解剖的实例。当时断断续续地听它的之一部分、三声中部和再现部,然后在之一部分和再现部里分别解析出一个单三部曲式,在三声中部解析出一个单二部曲式。就像小 *** 在课文中先划分段落,再划分小节一样层层剖析。曲式结构是清晰了,但作品的整体美感却在这样机械的分析中淡化了。再加上当时更热衷于欣赏大型交响音乐作品,《船歌》就以一些零散的片段封存在记忆深处,直到前不久偶然又再次听到这首曲子。
2、船歌早先是起源于威尼斯船夫所唱的曲调,到十九世纪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浪漫抒情曲体裁,肖邦、门德尔松等不少名家都写过船歌的钢琴曲。当年,老柴应友人之邀,以一首诗 *** 一个月份,创作了十二首 *** 的标题钢琴曲,集结为著名的钢琴套曲《四季》。《船歌》是其中的六月。
3、作为独奏或者协奏中的主奏乐器,钢琴与小提琴一样,音乐表现张力是非常宽泛的。但钢琴似乎天然地更适宜表现水质的音乐形象。像博姆的《喷泉》、肖邦的《雨滴》,还有贝多芬的《月光》。诗人海因里希·雷尔斯塔布在听了《月光》之一乐章后评论说:就像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老柴的《船歌》也是如此。
4、在演奏者娴熟的指尖下,钢琴曲以柔和的小调悠然上行,再嵌几个精致绝妙的半音阶,使得曲子极富柔美的旋律 *** 和抒情意味。织体乐句舒缓展开,主题动机渐次再现,调 *** 节奏出现色彩对比,乐曲近乎随意地流淌行进着。此时,眼前仿佛呈现了这样的景致:空旷的湖面上,一叶小舟从氤氲雾气中静静驶来,轻轻划碎月的倒影;清风中弥散着春泥的芳香、少女的歌唱;几支船桨时疾时徐,一串涟漪摇曳荡漾······当你还沉浸在这亦静亦动、且真且幻的景象时,不知不觉地轻舟慢棹已悄然远去,湖面复归沉寂。余音萦绕中,你似乎仍不愿走出这美妙的幻境。
5、其实,文字是无法准确描绘这般场景的。艺术,无论是空间艺术如绘画、时间艺术如音乐,或者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结合的舞蹈,每个门类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不可能完全替代,却总能互通互动。东坡说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欣赏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耳边就会响起彼得·格鲁波基雄厚的男低音《伏尔加船夫曲》,正是这个道理。《船歌》就是通过音乐的语言调动起人的各种感知 *** ,在美感交集中给人以通透的愉悦。
6、康德认为,审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 *** ,在被视为美的对象中其实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被认识。很难说清《船歌》给人的美感和愉悦究竟是什么、来自于哪里,也许是老柴为我们描绘的这幅空灵的景象,也许是曲中那一缕淡淡的安然与怅然纠合的味道。乐曲始终徜徉在似有也无的景象和情绪之中,放纵着听者的神思 *** 地游移于琴声勾勒的无限空间。在短短四分钟里,它唤起了人们心底深藏已久的的莫名默契,触动了被岁月逐渐风蚀的那根心弦。使人暂时忘却城市的喧嚣和尘事的纷扰,享受超然物外、宠辱皆忘的极致体验,在音乐审美中重新返照自己的灵 *** 。感谢老柴!
7、老柴是浪漫主义乐派中的世界主义者,他的音乐充满着 *** 深沉凝重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底蕴,同时又敏锐地抚切着历史与时代的脉动,抒写人类理想与现实冲突交织中的主观体验。一些发烧友喜欢称他为老柴,开始似乎觉得总有些不恭。欣赏过他呈现于《黑桃皇后》和《天鹅湖》典雅华丽的美、《第六交响曲》深厚悲怆的美、《1812序曲》磅礴壮阔的美之后,蓦然听到这首短巧精致的《船歌》,就会惊异地发现他不同于一般印象中的另一面,体会到这位音乐巨匠细腻敏感的诗人情怀。心底感佩之余,不禁为认识了一个亲切而可爱的老柴而欣喜。
四、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的曲式结构有什么特点
作品采用了有引子、连接、尾声、展开中部、静止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引子部分的6小节以左手的固定音型描绘了轻轻荡漾的河水,同时高音声部的旋律和标记的渐弱,仿佛小船划破水面,泛起波纹。A乐段由两个相似的长乐句组成,从强到弱,表现出舒缓而忧郁的情绪。B乐段是全曲 *** ,通过递进式展开和离调手法增强气氛,之后回到原旋律,以二重唱式与之一部分形成对比。尾声部分逐渐减弱,仿佛小船远去,留下一片宁静的水面。
作品由引子、尾声的并列单三部曲式构成。引子7小节,音型式,描绘了威尼斯小镇小船涌动的水面。A乐段和B乐段均为平行、方整、转调的常规型乐段。C乐段平行、方整、守调,展现出夕阳下船家归来的喧闹祥和景象。尾声再现A段主题,形成呼应,表现出夜幕下小镇的宁静与歌声的回荡。
作品包含引子、连接、尾声中部、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引子4小节,音型式,描绘了荡漾的湖面和教堂的钟声。A乐段与Al乐段为平行、方整、守调的常规型乐段,有反复。B乐段为平行、方整、转调的常规型乐段,给人动荡的印象。尾声再现A段主题材料碎片,以主 *** 的华彩 *** 分解和皮卡蒂终止结束,使作品风格明朗。
关于船歌曲式分析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