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焦(三门麦焦做法)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下厨房 7

大家好,麦焦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三门麦焦做法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麦焦和三门麦焦做法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关于介绍麦焦作文500
  2. 宁海小吃麦焦筒的味道如何
  3. 初中作文700字《吃麦焦》
  4. 舌尖上的乡愁——麦焦

一、关于介绍麦焦作文500

1、打开了时间大门,时光开始倒流了。我又回到天真的童年。童年是一片没有莠草、污秽的净土,是一片无遮无拦、明郎的天空。这里流淌着纯真和甜美,总会使人产生美好的回忆。有一次,我过生日的时候。爸爸给我了一张又新又直的100元,我因为太小无知,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我跑去问我的朋友,他说:“你真笨,连这个都不懂,这个东西是书签,可以夹在一本书里面。”我一听,很惭愧的想:我还以为这是一张很好的东西,原来是一张破书签。我垂头丧气地往家里走,刚好遇到了妈妈,妈妈问:“儿子,你手里攥着钱干什么?”

2、我一听,疑惑不解的问:“妈妈,你既然刚才说我手里拿的是钱,那么钱是干什么的呢?”妈妈装着很有学问地说:“钱可以买东西呀。”我听完,还是不知道这张纸是钱还是书签,就把这张纸藏再了枕头下。几天后,我看见妈妈把一大叠的钱不停地往油桶里扔,我注视着妈妈手里的一大叠钱,其中一张跟爸爸给我的那一张一样。我跑到床边,拿出那张100元,想:妈妈不是说钱可以买东西?那么他为什么要把钱烧了?可能是妈妈怕我知道钱是没有用的。我冲到了妈妈旁边,把钱递给了妈妈,妈妈问也没问就烧了。晚上,爸爸对我说:“儿子,你那100元拿来,给你买几本书。”我生气地说:“你们别骗人了,那张100元根本不能买东西。”爸爸说:“怎么不能了,你快拿来。”我说:“你问老妈要吧。”爸爸听完,立刻跑到厨房问妈妈:“儿子那100元钱呢?”妈妈连忙说:“我又没拿,问 *** 什么。”我急冲冲地赶了过来,把这件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爸爸哈哈大笑地说:“ *** 妈烧的是钱纸,拜财神爷用的,而你那张钱是专门来买东西的。”我一听傻了眼,情不自禁地大笑一番。童年美好的,童年的我是那么天真、幼稚,一定会好好珍藏这部童年的影片,让它永远留在我的心底。

二、宁海小吃麦焦筒的味道如何

1、麦焦筒,又称 *** 筒、麦芽筒,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的一种传统小吃。它以独特的 *** 工艺和香脆可口的口感而闻名,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2、麦焦筒的外形类似于筒状,长度一般在10-15厘米之间,直径约2-3厘米。它的外皮呈金 *** ,表面有明显的焦糖色泽,看起来非常 *** 。这种小吃的 *** 过程相对复杂,需要经过发酵、揉面、擀皮、切割、油炸等多个步骤。首先,将小麦粉与水混合,加入适量的酵母,让其发酵。发酵后的面团经过 *** ,使其充分融合。然后,将面团擀成薄片,用特制的模具切割成筒状。最后,将切好的面条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酥脆即可。

3、麦焦筒的味道非常独特,吃起来香脆可口,带有浓郁的麦芽香味。由于其特殊的发酵过程,使得麦焦筒具有一种独特的酸甜味,这种味道在其他小吃中很难找到。同时,麦焦筒的口感也非常出色,外皮酥脆,内里柔软,咬一口就能品尝到多层次的口感。此外,麦焦筒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对 *** 健康有一定的益处。

4、在宁海县,麦焦筒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街头小吃,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都可以看到许多摊贩在街头巷尾售卖。当地人喜欢将其作为早餐或是下午茶的点心,搭配一碗豆浆或是绿茶,既美味又实惠。而对于游客来说,品尝麦焦筒也是一种了解宁海风土人情的好方式,可以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感受到宁海人民的热情好客。

5、总的来说,麦焦筒是宁海县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美味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宁海,千万不要错过这道美味的小吃,它一定会给你带来一次难忘的味蕾体验。

三、初中作文700字《吃麦焦》

1、今天,外婆准备做麦焦给我们吃。

2、一大早,外婆就开始忙碌起来。外婆把平底锅放在煤气灶上加热,然后抓一小把“醒”好的浆糊状的面粉熟练地铺在平底锅上,不一会儿,面粉就变成了一张麦焦皮。外婆做的麦焦皮又软又粘,你稍稍用点力,也扯不破它。透过薄薄的麦焦皮,你还可以隐约看到它后面东西的影子。

3、糊好了麦焦皮,外婆又开始炒菜了。细长的豆面,喷香的鸡蛋丝,肥而不腻的回锅肉,松软的豆腐,还有豆芽、海带、猪肝、毛芋、胡萝卜、芹菜等,摆了满满一大桌。红的、黄的、白的、绿的、黑的、紫的,把这么多种颜色包在一起,不用吃,看了就会让 *** 口水。

4、外婆做的麦焦,色、香、味俱全,真是太好吃了!中午,我美美地吃了两大张。

5、听爸爸说,麦焦又叫食饼筒、麦油脂,是我们台州特有的一种小吃。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我们台州的麦焦被叫成“济公卷饼”作为中华名小吃闪亮登场,受到了中外游客的争相品尝呢。

四、舌尖上的乡愁——麦焦

1、在远方安家的朋友说,每次回老家,如果没吃上麦焦,就觉不曾回来过。

2、麦焦是我们三门传统特色小吃,虽然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食品,但三门人民是“逮着节日就吃麦焦”,过年,元宵节,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节,冬至等节日都少不了它,这是一款色香味俱全,寓意丰富的食品。

3、小时候印象中,每到节日,天还没亮,姑妈就起床准备食材了。先把面粉放在大盆里调成糊状,然后加上一勺水静置一二个小时,然后再不停搅动,调成稠度适中的粉糊。糊的时候,锅不能太热,要温锅,成皮时再加火。

4、只见姑妈拿起一块干净的布,上面倒点植物油,在锅里擦一擦,然后抓起一团粉糊,按顺时针快速地移动,铺开,摊平,等雪白的粉变成 *** ,边上翘起来,用左手轻轻一揭,一张大如铜盘薄如纸片的麦焦皮就出锅了。看似简单,其实是个技术活,要掌握好面糊的稀稠,油的多少,锅的温度,翻的时间,只有心灵手巧的人才能摊出又韧又薄的麦焦皮来。

5、节日时要祭祖,要烧“九大碗”,“十二大碗”,对于家境贫寒的姑妈来说,能烧出“九大碗”都是勉为其难,有时连青菜都端上桌了。但对平时只能吃到腌菜,腌萝卜,腌花鼓的我们来说,已经是饕餮大餐了。有时没菜了,还剩几张皮,我和表姐就把红糖放在皮里卷起来,再放在锅里烤,烤成两面焦黄,红糖都化开了,拿起,忙不迭地咬上一口,然后“嘶”的呲牙咧嘴,舌头被红糖烫着了。

6、姑妈慈爱地看着我们笑:“慢点儿慢点儿,又没人跟你们抢,瞧你们这馋样儿。”等吃完,我们嘴唇边都粘了一圈红糖,活脱脱一个花猫了,我和表姐指着对方笑着叫着:“馋嘴猫,馋嘴猫。”

7、那时每次卷麦焦,都要卷几十张,然后放在大箩里,吃上好几天。下餐吃的时候,锅里放点油,烙得两面焦黄,味道丝毫不输之一餐。1981年,条件稍微好些了,在秋收时,姑妈说,等忙好这阵,给你们这些馋猫做麦焦吃。谁知,一次背稻谷回家后,姑妈中风了,此后再也没能吃上她做的麦焦了。

8、现在条件好了,一烧就烧出十五六个菜来,各种时鲜蔬菜,再加上虾仁,猪肝,蛋皮,墨鱼干等,可谓丰富多彩,然而再没有以前那种大家庭热闹的氛围了。于是要好的朋友就相约着这次去你家吃,下次去他家吃,大家聚在一起,重温那种热气腾腾的氛围。

9、由于小时候没在妈妈身边长大,我和我妈之间是客气而疏离的。后来我姐走了, *** 远嫁了,节假日我妈会打 *** 叫我过去吃。今年冬至,老妈说自己烧不动了,让我过去烧。

10、烧好菜,端去祭祖,下着雨的傍晚格外寂静,只听到雨“滴滴答答”的声音,老妈虔诚地拜了拜,邀请列祖列宗过来吃麦焦和冬至圆。

11、烧纸钱时,火光把老 *** 脸映得通红,她蹙着眉头,额上的皱纹更深了,像被刀刻过,头上已找不到一根黑发了。以前到老妈家,都是匆匆来匆匆去,在我印象里,老妈走路还生风的呢,曾几何时,已经衰老得走路蹒跚,直不起腰了。

麦焦(三门麦焦做法)-第1张图片-

12、老妈一边烧着纸钱,一边喃喃地说:“你们都不兴祭祖了,等我们这辈走了,老 *** 也吃不到麦焦了。”我借着烟熏了眼睛,悄悄拭去涌上来的泪水。

13、今年七月半时,继父得了病准备动手术,我妈卷了麦焦让他吃,他笑着摆摆手说:“等动了手术,冬至的时候再吃。”冬至时,他已瘦成皮包骨头,半碗粥都喝不下了。

14、我慢慢咀嚼着,回味着,看似平常的家常菜,都是生命的符号,所以要珍惜每一次和亲人朋友的相聚。朋友觉得吃了麦焦才算回过家,是因为麦焦里藏着家乡的味道,藏着一个人的记忆。

OK,关于麦焦和三门麦焦做法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三门 麦焦 做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