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鱼米之乡是指汉中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鱼米之乡是哪个城市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中国是以什么分为南北,汉中市又是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1、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
2、汉中市属于南方,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形成汉中盆地。
3、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北方”与“南方”这种有特指意义的称谓来源久矣。1908年,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在其所著的《新撰地文学》中首次提出“北岭淮水”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当时,与南岭相对应的北岭,即是现在的秦岭。
4、在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 *** 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5、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 *** 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国的地理学家把长江与黄河之间的秦岭、淮河看作是我国的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方分界线。具体的说,这条分界在甘肃、陕两、河南境内,基本上沿秦岭、伏牛山呈东西走向,到方城县折向东南、经板桥往东进入安徽,然后大致沿淮河干流,至江苏的苏北灌溉总渠延伸人海。
6、2009年,为纪念中国地理学会(前身为中国地学会)成立100周年,《中国国家地理》 *** 协同中国地理学会发动全国地学工作者,评选中国境内100年来最有价值的地学大发现。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精选出30项“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其中名列之一的就是“1908年,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首次提出的秦岭—淮河线”,这一观点的提出首次正确界定了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于认识我国自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7、汉中市,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形成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
8、地处中国版图地理几何中心,属中国西南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界秦岭主脊,与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为邻,南界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毗连,东与陕西省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
9、汉中是长江之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陕南地区更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是西安到成都的必经之地,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二、鱼米之乡是哪个省
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
长江中下游平原(Yangtze Plain, Middle and Lower)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地跨中国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水陆交通发达。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该区成为中国河网密度更大地区。同时该区是中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区,著名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大部分属北 *** 带,小部分属中 *** 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更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
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季节分配较均,但有“伏旱”。无霜期210~270天,10℃以上活动积温达4500~500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鱼米之乡
三、汉中的经济
汉中,自古以农桑为之一大产业,虽有优越的农业发展自然条件,但因生产力低下而发展缓慢。解放后, *** 和 *** 重视发展农业,加大改变农业基本条件的步伐,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使农业生产长足发展。到90年代,已基本解决了困扰汉中农民几 *** 的温饱问题。
汉中发展农业生产尤其种植业条件较好。早在7500年前后,先民已在此种植水稻。西汉初年,兴建了“山河堰”等水利工程,出现了稻麦盈畴的景象。东汉中期的古墓内,发现稻田养鱼的红陶模型。西汉隋唐至近代,不断兴修水利,屯兵垦田。加之,交通阻隔,受外界干扰较小,种植业一直比较稳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粮经作物,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清乾隆后期到嘉庆年间,周边 *** 及灾民涌入汉中,人口激增,玉米、洋芋等传入汉中,山坡地上大量毁林种粮,粮食产量空前增长,促进了农村经济的一时繁荣。
*** 战争爆发后,华北、西安一些机关、学校内迁来汉,带来了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和良种。1938年,成立南郑专署农业推广所,开始推广棉花、小麦良种,建立省农业改进所陕南农场,开始进行引种和农业试验研究,促进了汉中种植业的发展和提高。
1949年12月汉中解放后,经过减租反霸,土地 *** 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兴修水利,引进优良品种,改进耕作 *** ,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农民生产积极 *** 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50年代末,即人民公社初期,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 *** 和“ *** 风”等错误做法,接着又遇到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961年后,经过调整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 *** ,加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 *** ”中,推行“以粮为纲”,农业内部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再次受到干扰。1978年12月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不断 *** 农村经济体制,调整农村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生产,全地区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2006年,汉中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79亿元,按可比 *** 计算,增长8.1%。2006年粮食总产量116. *** 万吨,粮食亩产257公斤,全年油料总产14.50万吨,下降1.3%。200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4.71万公顷,增长0.3%。
2013年,汉中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05.0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74.26亿元;林业产值12.74亿元; *** 产值102.68亿元;渔业产值4.2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18亿元。“猪、 *** 、茶、菜”四大主导产业产值191.7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62.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03.86万亩,粮食总产102.66万吨。其中,夏粮24.08万吨,秋粮78.58万吨。油料种植面积124.67万亩,油料总产18.48万吨。清以前,汉中的工业基本是以家庭私有制为基础的私人手工业作坊, *** 经营,自生自灭。 *** 至解放前,以个体手工业和 *** 工业为主。解放初期至1965年,经历个体经营向集体合作、发展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转制。1965年至80年代初,以全民所有制工业和城乡集体所有制工业为主。之后,个体经济和 *** 工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至1995年,全区形成以国有工业为主导,各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并竞相发展的工业格局。
2006年。汉中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258.00亿元,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01.71亿元,增长23.3%;汉中实现工业增加值76.04亿元,增长17.3%,其中:国有及年主营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9.87亿元,增长20.5%。
2013年,汉中市完成工业总产值976亿元,比2012年增长25.1%。其中,规上工业完成产值856.10亿元,增长25.6%。规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14.15亿元,增长27.5%,重工业完成产值 *** 1.95亿元,增长25.0%。 2006年,汉中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38亿元,增长14.4%。其中: *** 零售贸易业66.27亿元,增长14.2%;市的零售额27.23亿元,增长17.0%;县及县以下零售额46.15亿元,增长13.0%。
201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05亿元,比2012年增长14.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1.36亿元,增长15.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6.69亿元,增长13.8%;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217.63亿元,增长15.8%,餐饮收入30.42亿元,增长8.3%。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731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84%。其中,出口6699.7万美元,增长27.49%,进口615.6万美元,增长261.48%。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