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鱼米之乡洱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的家乡洱源作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大理洱源凤羽镇历史文化
一、祖国云南大理的凤羽这个地名有人给知道
罗山巍巍,凤水秀秀, *** 古镇,白族风情。在洱海的源头,点苍山云弄峰背面,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白族镇——凤羽,因“凤殁于此,百鸟集吊,羽化而成”之传说而得名。那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历史渊远,文化灿烂,素有“文墨之乡”“小大理”之美誉。当地盛产的小白糖、菜籽油、手工砚台等享有盛名。2001年被列为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罗山巍巍,凤水秀秀, *** 古镇,白族风情。在洱海的源头,点苍山云弄峰背面,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白族镇——凤羽,因“凤殁于此,百鸟集吊,羽化而成”之传说而得名。那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历史渊远,文化灿烂,素有“文墨之乡”“小大理”之美誉。当地盛产的小白糖、菜籽油、手工砚台等享有盛名。2001年被列为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凤羽位于洱源县城西南部,平均海拔2200米,境内植被茂密,涧水清澈,溪流不枯,良田千顷,四季如春,气候适宜,古迹浓郁,民风纯然,文化古朴,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古迹文物、白族风韵为一体,是发展旅游开发的一片热土。
现保存有元代的火葬墓群、帝释山寺观群、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建的镇蝗塔等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有镇水塔、留福双塔、诸宝塔、镇风塔等6座古塔;有始建于唐、明、清时代的文庙、武庙、鹤林寺、灵鹫寺、三教宫、积庆寺、本主庙、玉皇阁、魁阁等11座古寺庙;有青瓦白墙带彩绘、三方一照壁、四合院白族建筑风格保存完整的千幢白族民居群,有绵绵百里的茶马青石古道,沿道而行的溪流,连同古式建筑的庙、寺、民居、塔,形成了古镇风貌。有闹春王正月、田家乐、白族秋千会、清源洞会、黑龙会、栽秧会、 *** 鞭、白族服饰等极富地方特色的众多民间民族风情。
国土面积2875平方公里,是白、彝、回、傣、傈僳等23个民族杂居、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1999年末总人口32.04万人。洱源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被人们赞誉为“鱼米之乡”、“梅子之乡”、“乳牛之乡”、“温泉之乡”、“兰花之乡”,是富饶美丽的地方,还以其灿烂的文化、古朴神奇而诗情画意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
[编辑本段]概况洱源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是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滇藏公路、大丽公路穿境而过,县境内旅游景点集中连片,形成地上地下,热水冷水,湖泊山川,名胜古迹、民族风情全方位立体开发的格局。
这里地热资源丰富,年产38-78℃温水308万立方米。建材资源质地优良,尤以品质一流的米黄、桃红大理石为人所赞。
洱源县探索和总结出了一条符合县情的烤烟、 *** 、乳畜、水产、大蒜、生物资源、旅游等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环境得到改善。
县委、县***紧紧围绕建成旅游文化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的总目标,扩大 *** 。 [编辑本段]建置沿革洱源,西汉至隋朝均属叶榆县地。
唐麟德元年(6 *** )设治,境内置浪穹、邓备、舍利等州,六诏中境内有浪穹、邓赕、施浪,南诏时为浪穹州。大理国时设宁北赕、邓赕、凤羽郡。
元宪宗七年(1257)置浪穹、德源两个千户所,隶大理万户府。至元十一年(1274)云南行省建立,置邓川州,领浪穹、凤羽两县,隶大理路。
明裁凤羽县,并归浪穹,设邓川州,领浪穹县,隶大理府。清沿明建置。
*** 元年(1912),浪穹县改称洱源县,邓川州改为邓川县,两县先属迤西道,后属大理 *** 专员公署。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洱源、邓川两县同属大理专区。
1956年起同属大理白族自治州。1958年10月,洱源、邓川、剑川三县合并,成立剑川大县。
1961年10月,撤销剑川大县,原洱源、邓川两县合并称为洱源县。2003年12月,区划调整,双廊、江尾两镇划归大理市,江尾镇改称上关镇;2005年1月,茈碧乡和玉湖镇合并后称为茈碧湖镇。
2006年末,洱源县辖茈碧湖、邓川、右所、三营、凤羽、乔后等6镇和牛街、炼铁、西山等3乡,共2个社区、88个村委会。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洱源县是洱海的发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与鹤庆县相连,南与大理市、漾濞县接壤,西与云龙县分疆,北与剑川县相毗邻。
全县总面积2533平方千米。县城驻地茈碧湖镇,海拔2060米,距省会昆明471千米,距州府下关73千米。
洱源属北 *** 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具有干湿季分明、光照充足,“四序恒温”、立体气候和区域 *** 小气候明显等特点。年平均降水732毫米,50多年来年降雨量最多的是1966年,达1140.5毫米,最少的是1958年,仅为469.7毫米。
年平均日照2061.0~2439.4小时,日照百分率55~57%。洱源坝区(温凉层)年平均气温13.9℃,50多年来极端更高气温出现在1958年6月2日,达32.0℃,极端更低气温出现在1962年1月4日,为-8.1℃。
2月尾“回头霜”,4月初“倒春寒”,5~6月干旱,7~9月连续降雨的洪涝,8月底9月初低温,“一冬干”、“一春干”,以及局部地区的冰雹是境内间有发生的主要灾害 *** 气候。2006年,洱源地区总降雨量547.8毫米,比历年平均偏少171.4毫米,比上年偏少25.6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3℃,较历年偏高1.1℃;年日照总时数为2477.3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多49.4小时,比上年偏多149.5小时;年极端更高气温29.5℃,更低气温为-2.6℃。
洱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境内山岭纵横,层峦叠嶂,盆地、河谷错落其间,湖泊库塘星罗棋布,山溪河流如织。全县海拔从1 *** 5米至3958.4米,地形垂直变化明显,地貌复杂多样。
县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马鞍山、中部罗坪山、西部西罗坪山三支主山脉从北至南纵贯全境,形成东南部落漏河峡谷、西部黑潓江峡谷,以及中部三营、玉湖、凤羽、右所、江尾等五个高原盆地。境内水文也呈多样 *** 特征,主要河流有黑潓江、凤羽河、弥茨河、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天然湖泊有海西海、茈碧湖、西湖和东湖,共汇入较大的支流100条、山溪436条。
河流、湖泊随山势分为黑潓江、弥苴河、落漏河三大水系,分属金沙江、澜沧江两大流域。东北部马鞍山支系南无山为境内更高点,海拔3958.4米;西部黑潓江南出县境处的乌梢箐口为更低点,海拔1 *** 5米。
[编辑本段]民族 *** 洱源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白、汉、彝、回、傈僳、纳西、傣、藏等族为世居民族,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境内共有27个民族成分。
2006年底,全县人口27584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7270人,占总人口的67.9%。白族人口169759人,占总人口的61.5%。
汉族88574人,占总人口的32.1%;彝族9338人,*** 6211人,傈僳族1080人,藏族208人,纳西族404人,傣族120人。洱源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又是一个多 *** 并存的地区,县内的8个世居民族都有自己的 *** *** 。
境内存在的 *** 有本土 *** 、道教、 *** 、***教、天。
楚雄州大姚县石羊镇历史文化名镇
合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14座。
云南省剑川县城、洱源县双廊镇和祥云县云南驿村等3个城(镇、村)正式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
通海县城、姚安县光禄镇和盐津县豆沙镇3个城镇,被定为云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
二、洱源历史沿革
洱源县历史悠久,古时名为“浪穹”,早在西汉至南北朝时期,这片土地隶属于叶榆县。唐麟德元年(6 *** 年),正式设立行政区划,归属大理管辖,成为了金庸小说《 *** 》中大理国的一部分。1912年,邓川州改名为邓川县,浪穹随之更名为洱源,寓意洱海的源头所在。
洱源以温泉而闻名,玉湖镇尤其因其“热水城”之美誉。城中温泉众多,热水流淌,冬春时节热气蒸腾,如仙境般迷人,有诗赞曰:“三步温泉四步汤,气蒸迷雾似仙乡”。其中,篁宫温泉尤为壮观,位于文庙前,流量大、温度高,已建成高档游泳池和浴室,四季温水不断,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沐浴。
双廊是洱源东南部的瑰宝,坐落在洱海东岸,金梭岛与玉矶岛如同 *** 般浮在碧波之上,构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因“莲花曲”和“萝时曲”而得名。双廊背山面海,临近鸡足山,与苍山遥相呼应,享有“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这里的风、花、雪、月之景更是令人陶醉。
金梭岛是苍洱三岛之首,形似织布梭子,海拔约 *** 米,岛屿四周环水。南诏王曾在此建有避暑行宫,留下了一些历史遗迹。而玉矶岛,如一块巨石浮在海面,高出仅4公尺,上有观音阁,被誉为“小普陀”。这两座岛屿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文人墨客,明代状元杨慎和李元阳的游记及《五朵金花》等 *** 都曾在此取景。
Eryuan County洱源县位于大理市北,洱海之源。国土面积2875平方公里,是白、彝、回、傣、傈僳等23个民族杂居、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1999年末总人口32.04万人。洱源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被人们赞誉为“鱼米之乡”、“梅子之乡”、“乳牛之乡”、“温泉之乡”、“兰花之乡”“高原水乡”“唢呐之乡”,是富饶美丽的地方,还以其灿烂的文化、古朴神奇而诗情画意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县人民 *** 驻茈碧湖镇,邮编:671200。代码:532930。区号:0872。拼音:Eryuan xian。
三、洱源县自然地理
洱源县坐落在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地理上环抱洱海,与鹤庆县、大理市、漾濞县、云龙县和剑川县相邻。总面积达到2533平方千米,县治茈碧湖镇,海拔2060米,距昆明471公里,距下关州府73公里。
气候类型属于北 *** 带高原季风,以干湿分明、光照充足和四季温和著称,年降雨量在469.7毫米到1140.5毫米之间波动。平均日照时数为2061.0至2439.4小时,日照百分率约为55%至57%。县内气候多样,灾害 *** 气候如霜冻、倒春寒、干旱、洪涝、低温和冰雹偶有发生。
洱源坝区年均气温13.9℃,极端更高和更低温度分别出现在1958年和1962年。2006年的数据显示,降雨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气温区间均有所变化,反映出季节 *** 气候特征。境内山岭连绵,有马鞍山、罗坪山和西罗坪山等山脉,以及五个高原盆地,地形变化明显。
水文方面,洱源县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如黑潓江、凤羽河等,天然湖泊如海西海、茈碧湖等,构成黑潓江、弥苴河、落漏河三大水系,分别汇入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县境更高点马鞍山支系南无山海拔3958.4米,更低点乌梢箐口则位于西部,海拔1 *** 5米。
Eryuan County洱源县位于大理市北,洱海之源。国土面积2875平方公里,是白、彝、回、傣、傈僳等23个民族杂居、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1999年末总人口32.04万人。洱源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被人们赞誉为“鱼米之乡”、“梅子之乡”、“乳牛之乡”、“温泉之乡”、“兰花之乡”“高原水乡”“唢呐之乡”,是富饶美丽的地方,还以其灿烂的文化、古朴神奇而诗情画意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县人民 *** 驻茈碧湖镇,邮编:671200。代码:532930。区号:0872。拼音:Eryuan xian。
四、洱源在哪里
洱源县是云南省大理州下辖的县之一,它位于大理市北,洱海之源。国土面积2875平方公里,是汉、白、彝、回、傣、傈僳等24个民族杂居、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1999年末总人口32.04万人。洱源因自然资源丰富,被人们赞誉为“鱼米之乡”、“梅子之乡”、“乳牛之乡”、“温泉之乡”、“兰花之乡”“高原水乡”“唢呐之乡”。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