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弦子之乡什么意思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弦子之乡什么意思以及弹弦子是什么意思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巴塘为什么叫弦子之乡
1、巴塘弦子是一种优美抒情的藏族民间歌舞,迄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巴塘弦子歌舞是集诗、琴、歌、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整个舞蹈的节奏由琴手掌握,藏二胡是跳弦子歌舞必不可少的伴奏乐器。在琴手胡琴声的带动指挥下,人们绕圆而舞,长袖飘飞。
3、女子蜻蜓点水,逍遥自在;男子刚健有力,激烈奔放。巴塘弦子历史悠久,在敦煌壁画、大昭寺壁画上都有记载。
4、巴塘县位于甘孜州西部,东接理塘县,南连得荣县,西隔金沙江与 *** 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交界。
5、巴塘,最早见于清康五 *** (1719)《清实录》,系藏语译音,意为“绵羊声坝”,含吉祥之意。
二、西部旅游:巴塘县-中国弦子之乡
巴塘:古为“白狼国”,传说是大鹏仙化的地方,又称“鹏城”。县境扼川、滇、藏之咽喉,自古为康南重地,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享有“弦子故乡”、“高原江南”的盛誉,
地理位置位于甘孜州西部。北纬28°46-30°38′,东经98°58′-99°45′。东接乡城、理塘县,南连得荣县,西隔金沙江与 *** 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交界。南北长约260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面积8186平方公里。
人口与民族 1990年总人口47256人,其中农业人口42044人,非农业人口5212人。藏族44601人,汉族1986人,余为纳西、彝、回、羌等民族。
建置沿革古为羌地。汉系白狼国地。唐属吐蕃。元属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师府辖,并置奔不思招讨司。明属朵甘卫生都指挥使司,港武七年(1374)置磨儿勘招讨司,境内又置刺宗千户所。明隆庆二年至崇祯十二年(1568-1639),属云南丽江土知府木氏管辖。后转隶青海和硕部固始汗 *** 。清雍正六年(1728),置巴塘粮台。雍正七年(1729)年,置巴塘宣抚司,下辖7个土百户。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土归流”后置巴安县,翌年升为巴安府。 *** 2年(1913),复为巴安县。 *** 14年(1 *** 5)属西康特别行政区。 *** 28年(1939),属西康省第五行政 *** 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1年更名巴塘县。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全县(包括敦县撤销后划归巴塘的1个区4个乡)辖5区、21乡、1镇。县治夏邛镇,距州府康定483公里,离省会成都公里。
县名来历巴塘,最早见于清康五 *** (1719)《清实录》,系藏语译音,意为“绵羊声坝”,含吉祥之意。巴塘县驻地,原系四山生命,绿野中开的一片草地,放牧 *** ,到处一片“咩咩”叫声,藏语“咩”即为“巴”音,因而以声音定地名,取名“巴塘”。
自然环境处川西北丘养高原山区。沙鲁里山脉高耸于县境东部,横断山脉纵贯全县。北部 *** 吉曾然峰海拔6060米,为全县更高点。其余诸峰多在5000米左右。更低处为县境西南角贡波乡美荣龙村,海拔2240米。全县平均海拔3300以上。东北部属山原区,中部和西北部属高山峡谷区,西南部属金沙江干旱河谷区。巴曲、仁波河、定曲吁北西向入金江。境内高山湖泊、地热温泉较多,有大小湖泊107个,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山原气候寒冷,谷地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2.8℃,1月平均气温37℃,7月平均气温19.6℃。河谷区极端更高气温达38.5℃,山原更低气温达-23℃。年降水量485毫米,无霜期384天,年日照2451小时。
经济资源县境气候温和,有 *** 带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丰富。现有耕地11.34万亩,1990年粮食总产13555吨,农村人平3224公斤,主产小麦、青稞、玉米,还产荞子、粟米、水稻。盛产苹果、核桃、葡萄、石榴、柑桔、梨、杏、李,其中苹果闻名州内外。林地484.56万亩,其中森林面积117.8万亩,以杉、松、桦为主的木材蓄积量2020.7万立方米。草地面积477.74万亩,1990年各类牲畜存栏228100头(只),畜种有牦牛、黄牛、马、驴、骡、山羊、绵羊等。其中驴的数量占甘孜州驴类的42%。是高山峡谷区主要运输工具。野生动物有豹、熊、獐、鹿、麂、兔、岸驴、藏羚、盘羊、狐狸、猞猁、野猪、马鸡、松鸡等。植物资源有松茸、木耳、虫草、知母、贝母、大黄、黄芪、丹皮、 *** 参等。矿藏有铅、锌、锡、金、银、铜、铁、煤、云母、水晶等。水域面积11.99万亩,除栖息 *** 、天鹅、水鸭等鸟类和水獭、甲鱼、土鱼等水产资源。
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水利资源总是36.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3万千瓦。可开发量29万千瓦。旅游资源较丰富,除自然景观外,还有出土的秦汉石板墓,鹦歌嘴绝壁的清代、 *** 石刻等人文景观。 199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1 *** 万元(1980年不变价),比1950年397万元增加4.5倍。其中农业总产值1750万元,占80.87%,工业总产值414万无,占19.13%。有商业服务网点349个,其中国营46个。1990年社会商品总额1521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资额803万元。国营商业纯购进额146万元,纯销售额849万元。人民生活有显著改善。境内交通已形成国道318线为主干,区乡、林区、矿山公路相结合的公路网,全县5区17乡通公路,通车里程478公里。有邮电局(所)5处, *** 机186部,乡乡通邮路、通 *** 、邮路长196公里。
文教卫生解放后,文教卫生事业有较快发展。到1990年有小学53所,在校生2559人,教师278人;中学5所,在校高中生159人,初中635人,教师93人。有中等师范1所,在校生201人,教职工42人。有县医院、防疫站、保健站和区乡卫生院(所)等卫生机构33个,床位174张,专业技术人员139人。有文化馆、 *** 院、俱乐部等文化事业单位,有 *** 放映单位10个,广播站县1个,村 *** 个, *** 地面接收站7个。还有业余藏戏团、弦子队等群众文艺团体。巴塘藏戏、弦子、曾被誉为“雪山上的牡丹”、“弦子故乡”。
三、锅庄是什么意思
1、问题一:跳起欢乐的锅庄“锅庄"是什么意思?锅庄是藏族人民的一种舞蹈,身着盛装,尽情舞动。
2、问题二:锅庄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呀锅庄是藏族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浮最早是因为***在休息时围着篝火跳舞而得名,后来逐步演变成为藏羌等少数民族的 *** 舞蹈。
3、跳锅庄时,不分男女老幼,大家围在火塘边,伴随着欢快的节奏,边歌边舞。
4、问题三:锅庄的简介迪庆藏族锅庄舞以德钦县奔子栏镇和香格里拉市沾塘镇、小中旬镇的最有 *** *** 。奔子栏在待客时以锅庄歌舞形式表现系列礼仪程序,有“祝福锅庄”、“逐客锅庄”、“赞颂锅庄”、“相会锅庄”、“辞别锅庄”、“挽留锅庄”、“送别锅庄”、“祈福锅庄”等种类,在全国各藏区十分罕见。其曲调分“吆”、“卓金”、“霞卓”、“卓草”四个部分。香格里拉锅庄分古、新两种,“擦尼”是古锅庄,歌词内容、舞步形式都较古老,具有浓厚的祭祀 *** 质,有专门的动作和歌词,多为 *** 界和老年人喜爱;“擦司”是新舞,系随着不同时代而新编的歌舞。迪庆藏族锅庄的歌、舞、词都很丰富,唱词以三句为一段。凡遇喜庆佳节、新居落成、婚嫁喜事,人们不分男女老幼都要 *** 在一起跳个通宵,表示欢庆和祈福。锅庄舞的舞步分为“郭卓”(走舞)和“枯卓”(转舞)两大类。“郭卓”的步伐是单相的朝左方起步,左右两脚共举七步为一节,这样轮回起动,由慢转快,步数不变,舞步较简单,参跳人易学,故人数甚众。枯卓的舞姿多样,种类较多。常跳的有二步半舞、产步舞、八步舞、六步舞加拍、八步舞加拍、猴子舞等。
5、问题四:什么是锅庄舞了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锅庄舞是藏族民间文化的精粹,是藏族人民的活动产品。分布于***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6、问题五:藏族歌舞囊玛,堆谐,弦子,锅庄的区别《锅庄》起源于古代***围绕篝火或室内锅台,进行自娱 *** 的歌舞。
7、随着汉语在民族地区的普及,现在在各省的藏区,基本已都使用《锅庄》这个称谓。
8、但出于各地区方言不同,有着多种叫法。例如:在萨迦地区被称之为“索”;工部地区称为“波”;而在藏北的牧区又被人们称作“锅庄”等。
9、果谐与锅庄是流行在***三大地区的一种圆圈舞。一般地说,农区的***、山南、日喀则等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地方,把这种圆圈舞叫“果谐”;而在昌都及接近四川、云南的藏区,称其为“锅庄。
10、果谐与锅庄,都是一种集体舞。跳时,大家手拉着手,臂连着臂,载歌载舞,顿地为节,分班唱和。人们围着篝火,男一排,女一排,且歌且舞,从日落跳到夜晚,从午夜跳到天明。人们利用歌舞来消除劳动的疲累,来抒发自己热爱家乡、酷爱大自然的感情;男女青年更是用歌舞来倾吐彼此之间的爱情。
11、从果谐和锅庄中,我们可以看出民间歌舞与劳动的关系。农民收割完毕,麦子上场后,分班打场的集体劳动形式,诱发了舞蹈的出现;人们在修建房屋、砸平房顶或地面时的“打阿嘎”,也引出了舞蹈的动作来。正因为这种关系,所以果谐的开始,往往是顿地而起,踏足为节,并且发出“休休唬”、“曲曲曲”的节奏声。这也是果谐和锅庄虽没有伴奏,且跳的人又多而绝无混乱现象的原因。
12、《谐》也称为《弦子》,因由男舞者边领舞边以弦乐二胡或牛腿琴伴奏而得名。藏语称之为“叶”或“康谐”,流行于***自治区的昌都及青海、甘肃等地,尤以四川省巴塘地区的《弦子》最为著名。各藏族地区的《弦子》形式相同,动作缓慢舒展,细腻流畅。
13、问题六:什么是锅庄舞藏族锅庄舞的音乐及跳法锅庄舞,又叫做“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与分布于***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居民喜欢跳锅庄舞。锅庄舞的音乐跳锅庄舞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到藏族聚居区旅游的时候,,伴着篝火,吃着烤羊,跳跳锅庄舞真的很有意思。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