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菱湖状元之乡这个问题,武状元之乡是哪个城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湖州历史
1、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春申君黄歇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而得名.
2、秦 *** 二十五年(前222)改菰城为乌程县,属会稽。
3、秦始皇二十七年(前期220),嬴政南巡会稽,途经乌程。时项羽随叔项梁避仇于此,羽“观秦始舆,大言‘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因名其处曰掩浦,又称项浦。
4、秦二世二年(前期208),项羽在江子汇东北筑城,周一里三百六十七步。后世称“项王城”(子城,今湖州人民公园一带)。
5、惠帝五年(前190),夏大旱,太湖干涸。
6、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为丹杨(阳)郡,故鄣属丹杨(阳)郡。
7、永建四年(129),分会稽浙江以西为吴郡。乌程属吴郡。
8、中平二年(185),分故鄣县南、东境置安吉、原乡两县,仍属丹杨(阳)郡。
9、兴平年间(约195前后),乌程严 *** 聚众万余人起事,后被孙策破灭。
10、建安中(约210前后),骆统为乌程相,善于治理,民户过万。
11、吴黄武元年(222),分乌程、余杭置永安县。
12、永安元年(258)十月,孙皓加封为乌程侯。乌程 *** 、经济地位日趋显要。
13、永安年间(258-263),官府发民筑青塘、孙塘、皋塘,遏太湖之水以卫民田。
14、宝鼎元年(266),分吴郡乌程、阳羡、永安、余杭、临水与丹杨郡故鄣、安吉、原乡、於潜9县置吴兴郡,治乌程.
15、太康二年(281),改永安县为武康县。析乌程西境为长城县,东境为东迁县。
16、永和四年(348),王羲之任吴兴太守,曾至东效乌山言:“百年后谁知王逸少与诸卿游乎!”后称此山为“升山”。
17、永和中(约350年前后),郡太守殷康发民开东塘,溉田千顷,以地多芦荻,因名荻塘。
18、咸安年间(371-372), *** 发民开城西官塘,民获其利,誉称“谢公塘”。
19、太元中(约385年前后),王羲之之子王献之为吴兴太守,时乌程令羊不疑之子羊欣着绢裙昼寝,献之伎痒,取笔在其绢裙上书写。后被艺林传为佳话。
20、梁天监二年(503)著名诗人柳恽任吴兴郡太守,八年复为吴兴郡太守,发民重浚郡北青塘,后称柳塘。又于郡西南筑西亭,与主簿、著名文人吴均同赋《西亭五韵》。
21、大同七年(541),武帝萧衍建妙喜寺于州西金斗山。
22、梁代,郡太守建霅溪馆(亦称古 *** )
23、陈永定元年(557),长城(今长兴)人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
24、开皇九年(5 *** ),陈亡,废吴兴郡,并武康入余杭,并故鄣、安吉、原乡人绥安,并东迁、长城入乌程。划余杭、临安、於潜归杭州,绥安归宣州,乌程归苏州。
25、仁寿二年(602),置湖州,治乌程。复置武康、长城两县,属湖州。大业末,复改湖州为吴兴郡。
26、梁 *** 二年(908),吴越王钱鏐改长城县名为长兴。
27、周显德六年(959)二月,升湖州为节镇,称宣德军,以州刺史钱偡为节度使。
28、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鏐纳土归宋。奉敕拆除子城。
29、七年(982),析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
30、天圣年间(1023-1031),湖州绫、罗能染深红、浅红、淡红等色。因其色可与玛瑙缬媲美,故名“湖缬”。
31、宝元二年(1039)知州事滕宗谅奏准建州学。胡瑗( *** )执教,经学治事并重,明体达用,教育有方。庆历年间,宋廷取其法为太学之法,世称“湖学”。
32、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出知湖州。抵任甫3月,以“讪谤朝廷”,被捕系狱,世称“乌台诗案”。
33、建炎三年(1129),金将完颜宗弼(兀术)举兵南下,占建康(今南京),经广德,越安吉,取临安(今杭州)。岳飞在长兴缠岭、将军山与金兵鏖战,“六战六捷”,擒王权,俘金军首领四十余,击退金兵。
34、绍兴二年(1132),由释净梵等劝募,密州观察使王永从捐资,在归安县思溪圆觉禅院刊印《大藏经》5480卷,世称“思溪圆觉藏”,为我国佛学重要经典总集。
35、绍兴八年(1138),湖州知府宇文时中刊印吴缜所撰《新唐书纠谬》及《五代史纂误》。
36、淳熙年间(1174-1 *** ),湖州境内大量生产丝织品,乌程、归安的樗蒲绫,双林的纱、绢,安吉的丝、绢,武康的“天鹅脂”丝绵名闻遐迩。
37、嘉泰元年(1201),湖人谈钥纂成《吴兴志》20卷(今存)。
38、嘉定十年(1217),德清吴潜考中状元,淳佑十一年(1251)官至右丞相。
39、宝庆二年(1226),改湖州为安吉州。
40、淳佑年间(1241-1252),箸名藏书家陈振孙撰成目录学专箸《直斋书录解题》56卷。
41、南宋时(1127-1279),湖州制镜业兴起。所产铜镜,有方、圆、葵花、心形、带柄等形状,背面镌有牌号、铭文。以石家镜、薛家镜最箸名。作坊多在湖州市区仪凤桥一带。
42、 *** (1661),“庄氏明史狱”案发。庄廷系南浔人,因编纂《明书》称努尔哈赤为建州都督,不书清帝年号等被人告发。庄被戮 *** ,其家籍没。
43、八年(1669),长兴沿太湖新筑湖堤,三十四溇港各有跨桥。
44、十七年(1678)春,戏曲家洪升寓居武康前溪,组织演出其杰作《沉香亭》(后改名《长生殿》)
45、九年(1731),德清县人沈铨赴日授画;近二年后归。
46、六年(1741),湖州王一品斋笔庄开张,以“天官”图像为商标,经营善琏村所制笔。因“齐、健、圆、锐”,被称“湖颖四德”,著誉大江南北。
47、三十四年(1769),德清戚蓼生中进士,在京得曹雪芹《石头记》并作序,世称“戚序本”。
48、道光五年(1825),上海福润、永和合信局在湖州开设分局。此乃湖州民信局之始。
49、十四年(1834),知府吴其泰发民开浚乌程三十六溇及碧浪湖。
50、二十年(1840),范来庚纂成《南浔镇志》10卷(今存)。
51、二十三年(1843),著名文字学家严可均卒。
52、五年(1866),湖州士绅沈丙莹、钮福皆禀请浙抚开浚乌程、长兴溇港,至八年竣工。
53、八年(1869),湖州首家加工经营面粉的商号--陈德兴切面真粉号在城内中街开业。
54、十年(1871),浙抚杨昌浚奏派湖州知府宗源瀚疏浚碧浪湖及三十三溇港。
55、是年后,因连年战乱,湖属各县,人口锐减。清廷实行“招垦、招细”政策,河南、湖北、安徽和浙江宁、绍、温、台等地乡民陆续迁入安吉、孝丰、长兴等地。
56、十三年(1874),知府宗源瀚主修,湖人陆心源、周学浚等纂成《湖州府志》,集历代《湖志》之大成,为湖州最后一部府志(今存)。
57、光绪三年(1877),湖州最早的碾米坊--同成义碾米坊开业,以石臼、杵碓为工具,手工 *** 作,时称“碓房”。
58、五年(1879),湖州产生丝208万公斤,时占浙江全省总产量三分之二以上。
59、七年(1881),陆心源建千甓亭于府城东门月河街寓所,内藏汉魏六朝古砖。
60、九年(1883),南浔电报局开业,隶属上海电报 *** 。
61、十一年(1885)十一月,上海《申报》在湖州设售报处。
62、十七年( *** 1),湖州创立电报局,属南浔电报局管辖。
63、 *** ( *** 2),孙志熊纂成《菱湖镇志》45卷(今存)。
*** 、二十年( *** 4),美国 *** 教浸礼会传教士佛礼甲游猎莫干山。此后,美、英两国传教士相继上山游览。二十四年,英国传教士伊文思在山上占地筑屋。
65、二十一年( *** 5),湖州发生“海岛教案”。
66、二十六年(1900),德清县新市创办二等邮局。
67、二十七年(1901),上海南翔文洁女塾迁至湖州马军巷办学,由 *** 教监理公会主办。后迁入海岛新校舍,改名为湖郡女塾。
68、是年,大清湖州府邮政分局开业,隶上海海关 *** 司 *** 。
69、湖人沈翔云、秦力山等在日本东京出版《 *** 报》(月刊),为当时较早出现的反清刊物。
70、二 *** (1902)六月,建立湖州府中学堂。
71、是年,湖绅沈谱琴在东街家宅捐资创办志卫学堂,开湖州私人办学之先河。
72、钱玄同等人创办《湖州白话报》。
73、梅溪设立竹商公所,募勇保护竹筏运输。
74、三十一年(1905)六月,湖州士商** *** 美货,以 *** 美国 *** *** 和残杀华工,并印发署名“陆家花园”的反美爱国 *** 。
75、客民杨 *** 在德清县创设洛舍布厂。
76、三十二年(1906),秋瑾抵南浔浔溪女校执教。
77、三十四年(1908),在城内紫城巷成立湖州商务分会钱业会馆。
78、晚清举人俞恒农等捐资建立海岛图书馆。
79、 *** 教监理会设湖州海岛中学堂( *** 4年改名为东吴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80、德清县新市合资兴办德新轮船公司,经营客运业务。
81、王笙甫、范芹圃等人以10万两白银开办公益缫丝厂生产“牡丹牌”白厂丝。
82、钱恂应沈谱琴之聘, *** 湖州府中学堂校长,其弟钱玄同在校 *** 国文教员。
83、南浔梅月牌、梅花牌湖丝在南洋劝业会上获超等奖。
84、湖州的历史=======每一位湖州人应该知道的
85、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之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86、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之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明代小说家凌蒙初、近现代书画 *** 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 *** )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 *** 、“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
87、吴太伯与弟仲雍奔荆蛮,自号“勾吴”
88、太伯开辟吴地,湖州即“三吴”之一
*** 、德清县莫干乡境内有刘濞采铜铸钱遗址
90、废郡置州,废乌程、武康、长城(今长兴)等县合置湖州
91、改湖州为吴兴郡,改临溪县为德清县
*** 、领乌程、归安、长兴、安吉、德清、武康县
93、乌程县东南十五乡划出,分置归安县,归安县始设于此
94、省下废州,置路,湖州路,领一州五县,即长兴州、乌程、归安、安吉、德清、武康县
95、改湖州府,领乌程、归安、德清、武康县
96、领乌程、归安、德清、武康、安吉、长兴县
97、领安吉州、孝丰、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县
98、升安吉县为安吉州,领孝丰一县,仍隶湖州府
99、领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安吉、孝丰县
100、改安吉州为安吉县,与孝丰县并编湖州府
101、撤道废府,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
102、嘉兴专区辖吴兴、长兴、嘉兴、嘉善、桐乡、崇德、德清、海宁、海盐、平湖县
103、安吉、孝丰、武康、昌化、余杭、於潜、临安县划入
104、湖州市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城区、郊区2区
105、1988年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湖州市直管乡镇撤消城、郊区建制,实行市直接领导乡镇体制
106、湖州市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吴兴、南浔两区
107、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108、参考资料:
二、菱湖镇的城镇发展
1998年以来,菱湖镇进一步加大了“工业兴镇、工业强镇”战略的实施力度,确保了全镇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一是镇办集体企业均完成产权 *** 等 *** ,产权 *** *** 率达100%,共盘活存量资产2亿元,减轻企业包袱近3个亿。200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55.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9.8亿元,规模以个企业利税达到17.1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利润0.9795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9.18亿元。二是 *** 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供地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及时转变策略,结合本镇实际,整合资源,深挖内涵,改善环境,注重杭资,使 *** 引资工程呈现了较好势头。2004年引进项目33个(其中工业项目18个),合同利用内资5.5亿元,实到内资3.03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55万美元,实到外资29.5万美元。三是调整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在注重 *** 引资的同时,2004年对现有企业投入2.9亿元进行技改。五是把发展个私经济作为强镇富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作为发展菱湖经济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在全镇上下深入发动,大力培育和扶持, *** 优惠政策,为个私经济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几年来,全镇涌现了象狮王化工、新奥特医 *** 化工、民森木业、新永盛、天旺食品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科技含量高的规模个私企业。2004年新增个体 *** 户200户,新发展 *** 企业50家。全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增长进入良好发展的新阶段。
菱湖镇工业经济以丝绸服装、精细化工、生物医 *** 、新型建材、电梯、铝材、丝带、电子、食品、新型纺织、水泥制造、旅游休闲用品等为主导产业。全镇有各类工业企业240余家,2003年工业总产值达68亿元。菱湖镇原是粮、桑、鱼三者同等典型的三·三制镇,全镇拥有水田面积37181亩,桑地21110亩,旱地5277亩,鱼塘19876.5亩,外河养殖5483亩。自古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淡水鱼生产基地之一和蚕桑重点产区,199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10.436万元,粮食总产量8219吨,油菜籽总产量473吨,淡水鱼总产量达8000吨,蚕茧总产量460吨。大力发展效益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镇万余亩内荡养殖中的60%以上从传统“四大家鱼”养殖发展到依靠科技养殖“名、优、新”特种水产。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对23个中小圩区和现代化农业园区改造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 *** 以来,镇 *** 委、 *** 始终坚持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放在重要的位置,大力提倡发展优高效益农业,紧紧抓住全省粮食购销体制市场化 *** 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 *** 调整,使效益农业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升。到2004年底,全镇粮经比例达到35:65,效益农业面积增加到22300亩,占总水田面积的60%,效益农业基地10个,其中500亩以上的基地6个,完成土地整理面积18384亩,建成标准农业园区25只,其中陈邑的水产养殖园区被列入省级示范园区。积极探索集体反租倒包股份合作、招标承包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方式,全镇土地使用权流转面积28611亩,其中大田流转11324亩,鱼塘流转15520亩,桑地流转1767亩,使土地逐步向大户、企业集中。加大对农业项目的 *** 力度,2004年全镇引进农业企业项目5只,总投资3000万元,引进推广新品种4只,农产品注册商标4只,新增省以上及绿色产品1只,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万亩,完成农产品订单3.5亿元。强化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结合土地整理和园区建设,完成 *** 堤塘加固加高14.48公里,新建机埠23座,浇筑三面光渠道74公里,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增强了全镇的防洪抗灾能力,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菱湖是“文化之邦”。清末教育家俞樾云:“(菱湖)自宋以来,人文蔚起,秀艾之士,前后相望”。镇辖竹墩村在宋末建有长春书院,乃宋朱熹祖父朱弁教习族中子弟处,朱熹亦时而讲学,并题写书院匾额,名噪天下,连当时金国的贵族子弟都来求学。一片水乡田野之地,宋明有进士24名,举人34名。清时,则有进士77名,举人236名。整个清朝全省有20名状元,27名榜眼,25名探花,而菱湖镇便出了状元2名,榜眼3名,探花3名。
三、菱湖镇历史沿革
1、菱湖镇,古时名为秀溪,又称凌波塘,其名源自盛产的菱角。起源于唐代,鼎盛于明朝,曾是湖州府东南的显赫城镇,隶属于吴兴县。1986年,溪西乡并入,如今,菱湖镇拥有18个居委会和16个行政村。1995年,它被列为湖州市中心城市的辅城之一,1998年成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 *** 试点镇。2003年,菱湖镇整体划归至南浔区,伴随着行政区划调整,菱湖的历史篇章也在不断演变。
2、早在4700多年前,菱湖人就展现了卓越的纺织技艺,编织出丝带和绸绢。秦汉时期,桑树遍地,丝织业发达。唐朝时,菱湖的丝织品已列为贡品,宋朝时,这里更是茧丝生产的中心,连绵的缫车声不绝于耳。明清时期,菱湖的蚕丝产量和质量均为湖州市之冠,被誉为江南丝市三大市场之一。菱湖的渔业亦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已有人工畜鱼,明清时成为江南人工养鱼中心,拥有6万亩桑田和11万亩鱼荡,是 *** 教科文卫组织和国际地球物理基金会认可的传统生态农业模式——桑基鱼塘。
3、作为“鱼米之乡”和“丝绸之府”,菱湖的文化底蕴深厚。清末的教育家俞樾曾赞誉此地人文鼎盛,孕育了众多才子。竹墩村的长春书院,是宋朱熹祖父朱弁教授子弟的地方,朱熹也曾在此讲学,名声远播。菱湖镇在历史长河中培养出众多科举人才,清朝时期,状元、榜眼和探花中菱湖人占据不少席位,教育水平显著。
4、江南水乡,菱湖镇作为其中一员,拥有“九墩十三浜”的独特风貌,河网密布,古镇风情浓郁。与嘉善西塘、吴县用直、南浔、乌镇、同里和周庄等古镇并肩,共同构成了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而菱湖镇即将开发的《浮霞郡·水乡人家》生态旅游区,将更深入地展现江南水乡的纯真意境和田园风光,成为展现江南乡土气息和水乡风情的新亮点。
5、菱湖镇位于湖州城南18公里。是浙江省小城镇综合 *** 试点镇和省级中心城镇。
菱湖状元之乡和武状元之乡是哪个城市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