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西溪生态之乡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西溪农耕文化村,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西溪生态之乡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杭州三西之一的西溪湿地
湿地是世界三大生态 *** 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在这人间天堂杭州就有着国家之一个湿地公园西溪湿地,这里以独特的景致集生态湿地、城市湿地,城市文化于一身。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杭州市区西部,距离杭州西湖五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中国之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5A旅游景区,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1.5里,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园区约70%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如鳞、诸岛棋布,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对于西溪湿地的历史,概括地说,可归纳为远古雏形、汉唐形成、宋元发展、明清昌盛、 *** 萎缩与现今新生的六个阶段。在四五 *** 前,西溪的低湿之地,如受天目山春夏洪水的冲流,此处被淹没便成了湖泊,而干旱之时,湿地也就出现。湿地随隐随现的现象,因此可以把它称为雏形阶段。从东汉熹平元年(172年)建造南湖算起,到唐末五代为止,大约有一千多年时间,是西溪湿地形成期。
到了宋元时期正式在此建置西溪镇,这是西溪进入新阶段的开始,这也说明了西溪是个 *** 古镇。明清时期,西溪两岸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得到了多方面的进展,养鱼育蚕、种竹培笋与茶叶果蔬等农副业得到发展,成为郊区农业的特色。 *** 后,湿地日渐萎缩。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溪地域多个乡镇的建立,工厂企业的发展,使西溪湿地范围逐渐缩小。
西溪湿地以独特的风光和生态环境,形成了极富吸引力的一种湿地景观旅游资源。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包家埭和合建港五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西溪民风,淳厚质朴。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
主要景点有三堤:“福堤”、“绿堤”和“寿堤”,十景:秋芦飞雪、火柿映波、龙舟胜会、莲滩鹭影、洪园余韵、蒹葭泛月、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宸迹和河渚听曲。
西溪湿地被誉为杭州之“肾”,由杭州如水口所采集的水样于西出水口采集的水样对比,西溪湿地对于水的清洁功能非常显着。千百年来,西溪在 *** 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大水面和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湿地,体现着较为独特的人工湿地生态学特征。
湿地的建筑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消失,前人诗词、匾额、碑刻在不断地流失,周边地区的开发、发展使西溪湿地“冷、野、淡、雅”的意境在不断地湮灭。
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景区景点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有“三堤十景”,三堤分别是福堤、绿堤、寿堤,十景分别是秋芦飞雪、火柿映波、龙舟胜会、莲滩鹭影、洪园余韵、蒹葭泛月、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晨迹、河渚听曲。
福堤全长2300米,宽7米,总面积约0.8平方公里,位于蒋村港的西面、深潭口港的东面,南接天目山路,北连文二西路,自南向北贯穿了整个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以生态为基调、科普特色的文化长堤,沿途串联了高庄、交芦庵、曲水庵、河渚街、洪钟别业等西溪二期主要景点,中间串起六座“福”字桥,分别名为元福桥、永福桥、庆福桥、向福桥、广福桥、全福桥。
绿堤是一条东西向的长堤,全长1600米,宽7米,两侧多接鱼塘,鱼塘基上植被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在绿堤的东部和城市相接的区域就坐落着“一带四区”西溪湿地植物园——绿堤湿地植物群落展示带和包家埭水生植物群落展示区、西侧水生花园展示区、东侧水生花园展示区、湿地经济植物展示区。绿堤穿越了西溪的核心保护区,自西向东串起了湿地生态植物园和湿地生态主要科研科普项目等,是西溪的一条生态堤。
寿堤位西溪湿地三期内,与五常港并行,南北走向,全长约3600米,宽4.5米,是西溪湿地中最长的一条堤。南起五常大道湿地三期入口处,北至文二西路南侧的水上巴士码头,两岸纵横交错的水域,百年的树木码头,形成自然天成的生态景色。将龙舌环绿、慈航送子、龙舟胜会、洪园隐秀、幔港寻幽、桥亭思母、柿林秋色、村埭田园等西溪美景串珠成链。
泊蓭位于秋雪庵的南面,明末清初钱塘人邹孝直(名师绩)的庄园。芦苇丛生,野趣盎然,从高处远远望去,整片庄园似仙岛泊于水上,因此得名。其中自在堂、空明轩两组建筑与拈花舫前后呼应,由南向北分别构成三个空间。
烟水渔庄位于烟水庵的南部,是西溪农耕渔事文化展示、游客休闲、餐饮的中心。借鉴了清代文人陈文述《秋雪渔庄》的诗歌意境,取柳烟、炊烟、水烟三烟之妙,因此得名。此景点有桑蚕丝绸故事、婚姻民俗、西溪人家等展览馆,展现水乡民居的地方特色和居民质朴的农耕文化。
深潭口又名深潭港,据《南漳子》记载:“深潭口,非舟不渡;闻有龙,深潭不可测。”因此得名,是西溪主要的民俗文化展示中心。西溪龙舟胜会每年都在此举行。
河渚是杭州西溪湿地的一处古地名,在西溪湿地国 *** 园的东北部,主要入口在西溪湿地的福堤,距离西溪湿地福堤文二路入口四百米左右。河渚是西溪湿地的一处古地名,在西溪东北。恢复的河渚街是一条以休闲、商贸集市、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民俗商业街,展示西溪特有的民俗文化和西溪物产等。可在茶馆品茗,在商铺购买西溪小花篮、蓝印花布、西溪米酒、糕团、古荡盘柿、竹笋、西溪鱼制品等土特产,在蒋相公祠堂瞻仰赈济扶贫、乐善好施的蒋氏三兄弟,在古戏台欣赏越剧表演,在龙舟展示馆参观西溪龙舟发展史,欣赏工匠的龙舟雕刻和模型 *** 。
洪钟别业位于高庄旁,明代成化年间刑部尚书洪钟(字宜之)晚年退隐回籍时,在西溪建造的别业。别业内由宅院(三瑞堂、归舣居、香雪堂、沁芳楼等)和书院(竹清山房、清平山堂、萝荫阁、抱月轩等)等建筑组合而成。
高庄又名西溪山庄,俗称西庄。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至康熙三年(16 *** 年)之间,是清代文人高士奇(1 *** 5年-1704年)的山庄别业,具有典型的明末清中期前宅后园的官宅特点。庄内由高宅、竹窗、 *** 花书屋、桐荫堂、蕉园诗社等建筑组成。
梅竹山庄为清钱塘文人章黼(字次白)(约1777年-1857年)的山庄别业,他在庄外种植大量梅花与翠竹,其又人 *** 高洁,自比梅竹,又好读书、擅字画,常邀朋唤友至此吟诗作画,因此得名。梅竹山庄主要有“梅竹吾庐”、“萱晖堂”、“虚阁”三个主体建筑,为西溪主要的赏梅区域。
西溪梅墅位于公园的东南片,毗邻西溪精华区域“秋雪庵”保护区,是一组田园农舍风格的建筑,主要有西溪梅墅、香雪屋、探春亭、共山小筑等。主体建筑为木板面,土坯墙;屋顶作悬山顶,高低错落有致,体形参差变化。景点以田园农舍为载体,以梅文化为内涵,以旷达开远的环境美为特色,为西溪主要的赏梅区域。
西溪水阁位于西溪梅竹休闲区内,是一组文人别业式建筑,居所临水而建,是自古文人墨客在西溪隐居藏书之地。水阁由两组建筑组成,东为“拥书楼”,西为“蓝溪书屋”。水阁的墙面,下部山墙为夯土墙,上部为露出梁架的编竹夹泥墙,乡居气息浓郁。
秋雪庵位于西溪河渚湿地最热心的水域,始建于宋淳熙(1174年-1 *** 年)年间,初名“大圣庵”。明末西溪沈氏兄弟重整建筑,延请名僧住持庵堂;明末陈继儒取唐人“秋雪蒙钓船”诗意题为“秋雪庵”。 *** 时期经南浔名士周庆云(字梦坡)重修,是全国诗词研究基地,也是西溪重要的寺庵之一。秋雪庵为两进庭院布局结构,之一进院落中的建筑以 *** 文化为主要功能;第二进院落中至 *** 初年加设两浙词人祠堂,供奉千余词人名录,门前铺有石板步道。
莲花滩观鸟区位于莲花滩区域,面积约35公顷。整体水域比较浅,局部为深水区,生长着茂密的水生植物,适合涉禽类的水鸟生活。观鸟区内遍布小岛、游步道、林地,为西溪湿地涉禽鸟类的主要栖息地,是西溪涉禽类水鸟的主要观赏区。
杭州湿地植物园总占地约55公顷,有4个主厅,分别为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厅和西溪厅,展示了西溪特色的基塘 *** 、河流、滩渚等生态多样 *** 中的湿地植物;其内容包含了全国范围内水生、湿生植物的收集、栽培和展览、休闲游览、科研科普教育、水生植物的配植示范和引种繁育。
三、西溪湿地的文化历史 急需
到了宋元时期,在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朝廷正式在此建置西溪镇,这是西溪进入新阶段的开始,这也说明了西溪是个 *** 古镇。明清时期,西溪两岸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得到了多方面的进展,养鱼育蚕、种竹培笋与茶叶果蔬等农副业得到发展,成为郊区农业的特色。
*** 后,湿地日渐萎缩。到了20世纪五十年代,西溪地域多个乡镇的建立,工厂企业的发展,使西溪湿地范围逐渐缩小。
2003年,杭州市委、市 *** 开始对西溪湿地进行综合保护。2005年,西溪湿地期建成并正式开园,并被国家 *** 批准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2006年,西溪湿地启动二期综合保护工程。
2007年,西溪湿地二期有限开园,同时,西溪三期工程开工建设。2008年9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三期有限开园。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离杭州主城区武林门只有6公里,距西湖仅5公里。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11月03日,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2年1月10日,被评为国家AAAA *** 旅游景区。
清代康熙和乾隆二帝也曾游历西溪并留下御诗数篇。文人墨客或游览或赏景或雅集或隐居不计其数,如苏轼、米带、秦观、唐寅、张岱、厉鹊、黄宾虹、马一浮、郁达夫、徐志摩、于右任、夏承熹等等。
都为西溪留下了烩灸人口的千古诗文、书画,杭州人施耐庵更以西溪为背景地,写下了传世名著《 *** 传》。它还有一个两浙词人祠堂,奉祀着自唐张志和以下1044位历代著名词人。
2017年9月8日,根据《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行业标准,经各省推荐和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 *** 会专家组评定,确定为首批10家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溪湿地
西溪生态之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西溪农耕文化村、西溪生态之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