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受到惊吓的成语,形容被吓得害怕的成语 - 成语 -

表示受到惊吓的成语,形容被吓得害怕的成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15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表示受到惊吓的成语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表示受到惊吓的成语的知识,包括形容被吓得害怕的成语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表示受到惊吓,吓得不轻的成语有那些
  2. 形容“受到惊吓”的成语有哪些
  3. 形容受惊吓后逃跑的成语
  4. 形容受到惊吓的成语
  5. 表示惊吓的成语有哪些
  6. 表示惊恐的成语

一、表示受到惊吓,吓得不轻的成语有那些

1、毛骨悚然、胆战心惊、毛骨竦然、心惊肉跳、惊恐万状

2、一、毛骨悚然 [ máo gǔ sǒng rán ]

3、【解释】: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4、【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5、【翻译】:秦王听到这件事,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十分恐惧。

6、二、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表示受到惊吓的成语,形容被吓得害怕的成语-第1张图片-

7、【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8、【出自】: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9、【翻译】:不得不让我十分害怕,要陪着笑脸儿一边后退一遍向前走。

10、三、毛骨竦然 [ máo gǔ sǒng rán ]

11、【解释】:形容极度惊慌与恐惧。

12、【出自】:巴金《春》:淑英看得毛骨竦然,淑华看得怒气冲天。

13、四、心惊肉跳 [ xīn jīng ròu tiào ]

14、【解释】: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15、【出自】: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在那个闷热的夜晚,发生了那种淑娴现在想起还心惊肉跳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

16、五、惊恐万状 [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17、【解释】: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18、【出自】:曲波《 *** 雪原》三十四:大家定睛看时,原来是一群野雉,象是大敌袭来,惊恐万状地向南飞去。

二、形容“受到惊吓”的成语有哪些

1、【变貌失色】:指因惊吓而面色改变。

2、【乘虚可惊】:乘:趁着;惊:惊吓。趁敌人空虚可以恫吓他。

3、【大言相骇】:骇:惊吓,震惊。说 *** ,吓唬别人。

4、【担惊忍怕】: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5、【担惊受恐】: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6、【担惊受怕】: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7、【蜂虿作于怀袖】: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8、【高世骇俗】: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9、【狗吠之惊】:吠:狗叫;惊:惊吓。比喻小的惊吓。

10、【鸡皮疙瘩】:受到惊吓或寒冷在人的皮肤上出现的类似鸡皮上的小疙瘩。

11、【面如死灰】:死灰: *** 的灰烬。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

12、【目瞠口哆】:哆:张口的样子。瞪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因惊吓或害怕而 *** 。

13、【伤弓之鸟】:被 *** 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14、【心胆皆碎】: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15、【心胆俱裂】: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16、【心胆俱碎】: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同“心胆俱裂”。

17、【心惊胆怕】:内心惊吓害怕。同“心惊胆慑”。

18、【心惊胆丧】:内心惊吓害怕。同“心惊胆慑”。

19、【心碎胆裂】: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三、形容受惊吓后逃跑的成语

【释义】: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自慢慢的从大路上行,我便落慌而走。”

【例句】:曹 *** *** 在赤壁之战中被打得~;损失惨重。

【拼音】:bào tóu shǔ cuàn

【释义】: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出处】:《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例句】:吓得这些人一个个~而逃。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释义】: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出处】:《资治通鉴·梁记·武帝天监四年》:“渊藻是萧衍骨肉至亲,必死无理,若克涪城,渊藻安肯城中坐而受困,必将望风而去。”

【例句】:汝、颖、光、黄等处,有土寇王善作乱,聚兵五十万,抢掠子女玉帛, *** 放火,甚是猖獗,官兵~。清·陈忱《 *** 后传》第十九回

四、形容受到惊吓的成语

形容受到惊吓的成语有魂飞魄散、惊慌失措、毛骨悚然、担惊受怕、胆战心惊、大吃一惊。

惊慌失措的意思是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示例: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近义词:措手不及:措手:着手处理。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束手无策: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1、由轻敌而发生的对于准备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发生的惊慌失措,都应该坚决反对。

2、老师突然的问话让我惊慌失措。

3、 *** 的发生使一些人整天惊慌失措。

4、听到爸爸出了车祸的消息,小红显得惊慌失措。

5、就是大难临头,我也不会惊慌失措的。

6、无论有什么事发生,都不要惊慌失措。

7、洪水来了,放肆地 *** 人们的肩膀,大家惊慌失措,以至有人被水淹死。

8、突来的一阵 *** 巨响,把所有人吓得失魂落魄,惊慌失措。

9、先生,我们不要惊慌失措,大局还未定呢等一下,等一下。

10、听到警报器响,人群惊慌失措。

五、表示惊吓的成语有哪些

1、魂飞魄散、毛骨悚然、胆战心惊、惊恐万状、心惊肉跳。

2、白话释义:也说魂飞魄丧。形容惊恐万分,非常害怕。

3、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4、翻译:都已经魂飞魄丧,又如何能长久?

5、白话释义: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极端害怕的感觉。

6、出处:《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7、翻译:秦王听到了之后,不由得觉得毛骨悚然。

8、出处:《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9、白话释义:十分惊慌恐惧的样子。万状:多种多样的形态。

10、出处:《谢杨解元启》:“惊惶万状”

11、白话释义: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12、出处:《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跳;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六、表示惊恐的成语

1、表示惊恐的成语有惊慌失措、惊魂未定和胆战心惊。

2、惊慌失措的意思是: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惊慌失措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通常是由于面对突然的或意外的危险、威胁或困难而产生的。

3、当人们感到惊慌失措时,他们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失去理智、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但大多数人能够逐渐恢复冷静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4、惊魂未定的意思是形容受惊之后,心情尚未平静下来。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者群体在经历了一次强烈的 *** 或者震动之后,情绪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仍然处于紧张、害怕或者迷茫的状态。

5、这个成语中的“惊魂”指的是受到惊吓后,内心感到震动、不 *** 的情绪,“未定”则表示这种情绪还没有得到缓解和 *** 。它常常用于描述人在经历一次意外事件或者危机之后,精神状态受到极大的冲击,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

6、胆战心惊的意思是形容非常害怕,也可以用来形容震惊或惊吓。这个词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危险、紧张、未知或者令人恐惧的情况时,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7、这种情感状态可能包括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手脚冰凉等身体反应,以及思维混乱、难以集中注意力等心理反应。这些身体和心理的反应都是为了应对潜在的威胁或危险。

8、胆战心惊通常与一些强烈的负面情绪相关联,例如恐惧、焦虑、紧张、担忧等。这种情感状态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现,因此很多人会寻求各种 *** 来减轻这种情感状态,例如通过锻炼、冥想、放松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关于表示受到惊吓的成语,形容被吓得害怕的成语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成语 惊吓 形容 害怕 受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