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龙舟之乡州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龙舟之乡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赛龙舟的佳句
1.描写赛龙舟的诗句有哪些
1、《念奴娇》——宋代张榘
译文:龙舟争相竞赛,高举旗帜,奋擂击鼓,一争高下。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译文:船桨划水,上下翻飞,及其迅速,鼓声既响又急。鼓声越来越急,目标即将接近,两龙望向目标眼球不停眨动。形容坡上观众喊声突发, *** ,旗杆上挂着的锦标五彩缤纷,令人五花缭乱。
3、《贺新郎·端午》——宋代刘克庄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译文: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头上 *** 着钗头彩符,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争先恐后的来渡口观看赛龙船。我年纪大了,不愿再去与人拥挤,只是站在远处观看。任凭那些年轻人摇旗擂鼓呐喊,船浆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飞舞。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5、《午日观竞渡》——明代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译文: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1、《缘识》——宋代宋太宗金明水上浮仙岛,画舸龙舟非草草。
世宁清静验如然,老者携小少随老。释义:这两句诗是出自宋太宗之手,宋太宗给人描述了一个盛世,龙舟似草一样,轻快而且数目很多,将赛龙舟的湖中心比为仙岛,写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2、《午日观竞渡》——明代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释义:人们在端午节这天都围坐在江边,又惊又喜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缺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3、《端午东湖观竞渡》——宋代黎廷瑞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
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释义:作者遥想以前的日子,在江边为了为了庆祝节日换了新的衣服,江边的杨柳树轻轻低垂着头,似娇羞的小女子一般,在那用心看着龙舟何时归来。
4、《竞渡诗》——唐代卢肇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释义: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5、《花心动·槐夏阴浓》——宋代史浩更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
释义: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念想,有志有才但无处能用,愿比为龙舟一般竞标,实现自我价值。
腰鼓声,鼓号声,大鼓声,汇成一片,响彻长空。
一会儿,市领导入座,我们全体起立,唱起《中华人民 *** 国 *** 》。接着,龙舟邀请赛的 *** 队入场,有列东队,列西队,莘口队,城关长安队,城关传柑队,徐碧队????????????队员们穿着有大红色的,橘红色的,白色的,深蓝色的????????????的赛服。
用地方方言唱着《龙舟歌》:“喜乐欣喜喜乐欢,秀才欢喜去求官,求得官来凉伞开,回来白马紫金安????????????”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缓缓地划过 *** 台。3点钟,比赛正式开始了。
看,运动员们已停泊在起划线上整装待发。首先是徐碧队和台江队PK。
随着一声枪响,两条龙舟犹如离弦的箭飞向目标。渐渐地徐碧队的龙舟超越了台江队,但是,台江队也不甘示弱,紧紧咬住徐碧队不放。
“加油,加油”两岸的呐喊声此伏彼起,连绵不断。两条龙舟上的运动员使劲全力,拼命地划着。
最终,徐碧队以领先半条船的优势获得胜利。比赛在锣鼓声中进行着,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我们白沙队和列东队进行角逐。
只见白沙队龙船上那位老鼓手坐在龙头有节奏的敲打着,20位划桨手毫不畏惧,奋力拼搏,龙船飞速前进。我们拉拉队个个伸长脖子,放开嗓子呐喊:“白沙队,加油!白沙队,加油!”看,他们配合的多默契啊,就连龙舟也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
龙舟的身后留下一道道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跳起了芭蕾舞。尾随在后面得列东队,有的刚抬浆,有的已下水,一点儿也不整齐。
我想,这就是他们输的原因吧。在一片欢呼声中,白沙队领先列东队足足两条船获得了本次比赛的胜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赛龙舟咦?为何河岸站满了人?哦,原来是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比赛开始了!伴着朝阳,随着清风,新的一天开始了,只见湛蓝的天空下,碧绿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运动员们个个精神抖擞,信心满满,仿佛胜利在握。
而河岸上的观众仿佛比参赛选手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得凝望着。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齐头并发的龙舟突然间像离弦的箭一样,非一般的向前冲去,河岸上的观众哦整齐的喊着:“加油,努力!加油努力!”而龙舟上的36人,掌驼、敲锣、打鼓,剩下的全市划桨人员,他们划桨整齐而迅速,不出丝毫的差错,敲锣打鼓的清脆而有力。
随着锣声、鼓声,运动员们也拼命地喊着:“一二,一二!”他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拼搏着,急速地拼搏着、大起大落地拼搏着。大家都灌注了全身的力气,使出了吃奶的劲,拼命追赶着。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尾随在后面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随着,我看着就替他们着急,多想跳进船上拉他们一把。
刹那间,锣声、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收激昂雄浑的曲子。赛龙舟终于结束了,胜利的选手们欢呼雀跃,而成绩不太理想的队伍依然充满着恬静的笑容,下次继续努力。
看到这个场面,我不禁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里,更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也要向屈原学习。让我们向屈原致敬吧。
1.好词:艾叶飘香、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雄黄酒、赛龙舟、人声鼎沸、包粽子、登山、采艾蒿屈志从俗、阖家团圆、欢歌笑语、粽叶飘香、香嫩糯米、鲜美夹心。
2.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3.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1.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
*** 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2、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3、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
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4、柔和的阳光斜挂在苍松翠柏不凋的枝叶上,显得那么安静肃穆,绿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脚步是那么轻起轻落,大家的心中却是那么的激动与思绪波涌。 5、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人们在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强。
6、当你身临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良田万顷的春景时,一定会陶醉其中;当你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时,一定会欣喜不已。你可曾想过,那盎然的 *** 却是历经严寒洗礼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
…………(何婷婷) 7、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果实,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腿,去不懈地拓荒、播种、耕耘,直到收获的那一天。 8、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径,坎坷不平,沟崖在侧。
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么,不要装模作样!这是直率,不是软弱,因为哭一场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山花烂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这是直率,不是骄傲,因为笑一次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9、爱心是冬日的一片阳光,使用饥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用权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10、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渡过的细纱,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
那些往日的忧愁和误用伤,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轻轻地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靥就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二、龙舟的来历是什么
1、龙舟的原始角色是“遣灾送瘟舟”,后演化成“迎魂舟”或曰“归魂舟”。
2、古代南方稻作民族大都地处水乡,大约在七八 *** 前就形成水上祭祀的风俗。赛龙舟实际上是水上祭祀的遗俗,而龙舟最原始的角色则是去邪祟、攘灾异的“遣灾送瘟舟”。
3、据《古今图书集成》所引“武陵竞渡略”记载:
4、今俗说禳灾,于划船将毕,具牲酒黄纸钱,直趋 *** ,焚酹诅咒疵疠夭札,尽随流去,谓之“送标”;然而不旗不鼓,密划船归,拖至高岸,搭阁苫盖,以待明年,即今年事讫矣。尔时民间设醮预压火灾,或有疾病,皆为纸船,如其所属龙船之色,于水烧之......
5、另据《湖广志书》所载:岳州府“端午 *** 竞渡,以为禳灾疾病”;黄岗县“端午溯风巴河镇迎会,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
6、《广东志书》亦载:南进府“舁夭符神,压送河,云遣瘟。金鼓殷器,齐唱船歌。”
7、由此可知,赛龙舟的原始含义是“禳灾送瘟”,而并非竞技娱乐。
8、而龙舟一词,最早大概见诸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九歌·湘君》“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中的“飞龙”也是指龙舟。
9、在以凤鸟为图腾崇拜的古代南中国,龙只能充当神使鸾凤的随从、座驾或奴仆。屈原的辞赋中,凤与龙各出现过24次,但凤充当的是神使,龙只是凤的坐骑。如“驾八龙蜿蜒兮,载云旗之委蛇”,“驾者”是鸾凤,龙则是“马拉车”的角色。
10、之后,富具想象力的南方人,又让龙(龙舟)充当起“迎魂”的角色。
11、古时南方水乡多以舟楫代步,人们相信人死后,其灵魂将会回到云水之间的“雁鹅村”,故需有迎魂之舟渡之。于是便形成一种迎魂舟与迎魂鸟的葬俗,即鸾鸟祖母将在人死时派鸾鸟使节——迎魂鸟迎接人的灵魂去“雁鹅村”,而那迎魂舟的角色就只好委屈龙去充当了。
12、龙舟的原始角色便演化成相当于今天殡仪馆的灵车,专司运送亡灵 *** 的神圣使命。
13、西汉贾谊曾在长沙作《服鸟赋》,写的便是这一风俗。
14、出土于长沙楚墓的两幅《人物御龙图》帛画,实际上应该是“亡灵 *** 图”,一幅中可见鼓翼舞爪的鸾凤神气地指挥着龙驾牵引亡灵之舟前行;另一幅中则是亡灵坐着龙舟向天国进发,而鸾凤则站在龙尾上充当舵手,驾驭那龙舟前进。
15、马王堆西汉古墓中的飞衣帛画,所描绘的是亡灵正在骑着双龙上 *** 界,而那鸟灵则悠闲地监护双龙 *** 。
16、这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一种“坐死”风俗,即老人临终之前,由家人移至中堂,坐在一匹象征龙(迎魂舟)的白布上,白布从屋顶伸出,寓意上天之路。
17、后人用赛龙舟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其实是用迎魂舟(龙舟)祭送其灵魂归葬,是迎魂舟古俗的一个沿袭。
18、这种迎魂舟的习俗一直流传,渐渐演变为赛龙舟的习俗。
三、划龙舟的由来
1、划龙舟,又称扒龙舟,是端午节一项重要习俗活动,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扒桨竞赛。春秋战国时期,划龙舟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后来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也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扒龙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划龙船,叫做“趁景”。只表演技巧,不排名次,轮流在各乡举行,从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几乎天天有“景”(龙船景);另一种形式是斗龙船,比赛夺标,又叫“斗标”。龙舟不仅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 *** 团结、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和理念。目前,划龙舟的起源有江浙地区的吴越民系和湖南西北部沅陵两种说法。
2、划龙舟,是端午节传统的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明代万历《温州府志》记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南宋叶适诗:“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祈年赛愿从其俗, *** 无益反为酷”。可见温州一带的竞渡,渊源于古代越族龙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用于祈求平安和丰收。目前,划龙舟的起源有江浙地区的吴越民系和湖南西北部沅陵两种说法。
3、据《河姆渡遗址之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淮南子·齐俗训》中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我国古代南方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作中,攀比渔获的多寡,休闲时又相约划船竞速,寓娱乐于劳动、生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时竞渡的雏形。据专家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事实上,我国南方吴越一带直到东汉时才开发,端午的习俗最初只在长江下游吴越民族中流行,后来吴越文化逐渐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这种习俗才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事物原始》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至今专 *** 认的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
4、端午节早期源头是对龙图腾的崇拜,这主要源自原始部族的 *** 。因此,原始先民在端午节,以划龙舟敬神而自娱,舞龙灯祭拜而自乐。因而古代又称端午节为“龙日”。端午节标志 *** 食俗是吃粽子,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稻米和竹叶、竹壳、茭白叶等,稻米与竹主要产区在南方地区。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指出:古代的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份,借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他们不仅有“断发纹身”的风俗,而且每年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图腾祭。抛竹筒食物,划龙舟祭龙,其中便有类似今日竞渡的游戏,这便是端午习俗的由来。
5、划龙舟源于湖南西北部沅陵之说,在反映中华龙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沅陵龙船历史渊源的《沅陵 *** 龙船》一书里,收编了104篇作家、学者对沅陵龙船的精辟论述。这些文章科学、 *** 地论证了沅陵传统龙舟的起源,记录了沅陵龙舟活动的参赛规模、船建等情况。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沅陵龙船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下6儿6女,儿女互相婚配,繁衍为苗、瑶、侗、土、畲、黎6个民族。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林密,巫师不知他魂在何处,就让各族人打造一条龙船,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沅陵龙舟起源于5000年前,所以比纪念屈原的说法要早3000多年。
龙舟之乡州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龙舟之乡、龙舟之乡州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舟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