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济公之乡在哪里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济公的老家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济公之乡在哪里和济公的老家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济公是不是有真实存在过
济公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浙江台州人,生于南宋绍兴 *** (公元1148年),圆寂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原名李修缘,法名道济。
因平生才华横溢,乐善好施,深知民间疾苦惩处为富不仁之人,深受百姓爱戴尊为济公。济公是当时天台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房孙。
他剃度出家的地方就在国清寺,在他一生的行径中,被民间渲染的离奇古怪。事实上,济公是一位 *** 格率真而颇有逸才的名僧,他的师父就是著名的瞎堂慧远禅师。
济公佛学造诣颇高,但其一生行径与一般出家僧 *** 确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济公一生怡然飘逸,喜好云游,出行四方,足迹遍及浙、皖、蜀等地。
他常常衣衫不整,寝食不定;为人采办 *** 石,治病行医,解忧解难,常常灵验,广济民间疾苦。因此,其德行广为人们所传颂。又叫济颠和尚。
济公 *** 破帽破扇 *** ,貌似疯癫,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但确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
他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好打不平,救人之命,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广为传诵。
自从净慈寺被火烧光,寺里两三百个和尚没处落脚,一个个像无头苍蝇,乱碰乱撞;当家老方丈更伤心,急得成天长吁短叹,捶胸顿足。
只有济颠,却像没事人似的,仍旧拖着破蒲鞋,摇着扇儿,跑前跑后,嘻嘻哈哈。这天,当家老方丈对济颠说:“济颠,寺院烧成这个样子,你一点也不难过么?”
济颠说:“烧都烧光了,难过有啥用场?再盖座新的好啦。”老方丈说:“唉,盖座寺院谈何容易,要多少木头!一时到什么地方去募化呀?”
济颠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师父,这你不用愁了,一切都包在我身上。”老方丈听了,心里想:莫看济颠平时疯疯癫癫,到紧要关头,他却聪慧过人。
前番怪我没有弄懂他的意思,烧了净慈寺。这次说不定他能募化到这许多木头哩。于是点点头,说道:“济颠,建这大寺的木头,你就去化个善缘吧!”
济颠听了,笑道:“这我一定从命,只是我饿了!师父请请我才对呀。”老方丈叹口气道:“只要你能化到木头,吃什么我都替你办到。”
济颠听了,赶忙说:“说了算数。你就给我一坛老酒,两只狗腿好了。”当下,老方丈差人买来一坛老酒,两只狗腿送给济颠。
济颠笑得眼睛眯成一丝缝,一手捧酒,一手拿肉,大喝大嚼了起来。等到狗肉吃光,酒坛底朝天,已是醉醺醺的了。
就对老方丈说:“师父,我去化木头啦,三天内,我把木头都化来,你等着吧。我去啦!”说完,便一个斤斗翻进酒坛里--不见了。
济颠这一斤斗,一下就翻到四川。他来到一家大乡绅门口,一股劲地敲木鱼儿。那乡绅听见门外木鱼响个不停,就出来 *** :“和尚,你从哪里来的呀?”
济颠回答说:“我从杭州西湖净慈寺来的。”那乡绅听了点点头道:“好远的路呀。你到我门口来敲木鱼做啥?”
济颠说:“因为我们寺院被天火烧了,知道你是个大财主,山上有的是森林大木,特地赶来向你募化一些木头去盖寺院。”
那乡绅 *** :“你要多少木头呢?”济颠听了,敲着木鱼念道:“少不成,多不要,不多也不少,喏喏喏,袈裟盖,袈裟包,盖住包住就够了,就够了!”
那乡绅一看济颠那件破得像丝瓜筋一般的袈裟,心里不禁暗暗好笑:哦,原来是个疯和尚呀!这件袈裟连枝树桠儿也包不了,我乐得做个善人吧。便满口应承下来。
济颠道声谢,忙从身上脱下袈裟,朝一座山头抛去。只见那袈裟随风长,随风大,一下子把整个山头都罩住了。
那乡绅惊得目瞪口呆,做梦也没想到这疯和尚竟有这样大的法力呀!不过自己已经有话在前,不好翻悔了。
济颠在山上挑选了一百株大树,砍了下来,顺着长江水放到东海,再漂进钱塘江。江上把关卡的见了,拦住木筏要抽税。
济颠说:“这钱塘江又不是你家的,凭什么要抽我税?”把关卡的就说:“和尚呀,山是皇上的山,水是皇上的水,随便什么货物经过水面上都规定要抽税。”
济颠听了,笑嘻嘻地问:“哦,原来如此!从水面上过要抽税,那么从水底下过要不要抽税呢?”把关卡的听到这疯话也乐了。
就哈哈大笑道:“和尚,木头只会浮不能沉,你若有本事叫木头沉到水底去,我就不抽你的税!”话音才落,只见济颠双脚在木筏上用力一顿。
“忽”的一下子,就连人带木筏一齐沉到江底去啦。把那个把关卡的吓得连滚带爬,喊爷叫娘地逃走了。
二、揭秘济公出家前叫什么名字
1、济公叫什么名字
很多人都称济公为 *** ,但对于济公叫什么名字却不甚了解。能被东西方雅俗共赏的人少之又少,济公就是其中一个。那么济公叫什么名字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济公叫什么名字。
2、很多人都称济公为 *** ,但对于济公叫什么名字却不甚了解。能被东西方雅俗共赏的人少之又少,济公就是其中一个。那么济公叫什么名字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济公叫什么名字。
3、南宋时期,浙江天台县的一户人家晚年得子,这个婴儿就是后来的济公。由于他出生时发生了许多奇异的事情,降龙罗汉落地,大家都纷纷猜测难道他是降龙转世?这个婴儿的 *** 名叫李茂春,他和国清寺主持关系往来交好,生下孩子后就去求主持给取个名字,主持就给这个婴儿取名修缘,他姓氏李,因而就叫李修缘。
4、受到家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少年的修缘对佛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的 *** 还给他请了老师教导他儒学,他后来自己又学了道教和医术,因此是一个学问高深的高僧。少年的修缘并没有因为他有一个当大官的远亲而成为纨绔子弟,反而心思沉静、聪明好学。修缘的 *** 在他还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因此寄住在叔父家里。
5、由于跟佛的缘分深厚,成年后的修缘就去国清寺出家。从此以后,他就不再用俗名,修缘这个名字就成为过去世,在他出家后就再也没有听他说起过。在国清寺待了一段时间后他又转投灵隐寺,灵隐寺因他而成为十大古刹之一。他济世救人,大家都称他为 *** 。他疯癫破衣褴褛,大家又叫他济颠。他扶危救济、好打抱不平等仗义之举,被冠之以“济”,而“公”是对一个人的尊敬的称呼,因此后人都尊敬地称他为济公。
6、台州人听到济公这个名字非常的亲切,也非常的自豪,因为这里是济公的出生地。去过天台山的人更加不会忘记这个风景如画、云雾缭绕的山峰。这里是生养济公的地方,说到这儿,对于济公哪里人是不是心中已有 *** 了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济公哪里人。
7、济公的出生地是一个秀丽的地方,那里有山有水,还有一座 *** 古寺。那里的人普遍信佛,认为佛能带给我们平安。李茂春是天台县人,为人乐善好施,遗憾的是四十多岁了膝下没有子嗣。他就去求佛,没过多久终于如愿有了一个儿子。他请国清寺的主持为自己的儿子取一个名字,主持就给他取名修缘。
8、修缘受家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佛学非常感兴趣。29岁离开自己的家乡天台去了杭州灵隐寺出家,法号道济。出家后的修缘一改常态,变得疯疯癫癫。虽说是个和尚,但他什么清规戒律都不守,吃肉喝酒不忌,还经常穿梭于 *** 巷柳之中。其他的和尚非常看不惯他的这种败坏出家人作风的行为,请求把他逐出寺庙。但是灵隐寺的主持反而不以为是,反而说清规戒律是为常人而设的,又怎么能一概而论。从此再也没有人敢说济颠的不是。
9、还有一种说法是济公先是在自己的家乡国清寺出家待了一段时间,后来转投灵隐寺,灵隐寺的主持死后,他又去了静慈寺。济公虽是一个疯癫和尚,但是世人都尊敬他,他教化人心、普渡众生。世人常询问济公哪里人,希望到他的家乡感受一下这位 *** 的气息。
10、在今天人们印象中济公这个形象大多来源于电视剧或者 *** ,虽然版本不同,故事情节不同,但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然而济公却不是编剧凭空捏造出来的人物,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那么有人或许就想到了,济公故居还存在吗?济公故居又在哪里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济公故居吧。
11、首先我们了解下历史上真实的济公,他是南宋人出生于公元1148年,死于公元1209年。没出家之前的名字叫做李修缘,他是台山永宁村 *** 就是今天浙江台州人。真实的济公也电视剧中相同的一点就是他一身破旧不堪,破衣破帽 *** 还有一把破扇子,此外他确实是行为疯癫,也非常喜欢酒喝肉。但他却是一个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在他云游期间帮助 *** 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他抱打不平,扶危救困,惩恶扬善的事迹也被人们广为传颂。济公的故乡在台州永宁村,具体 *** 在赭溪畔,这里有个地方叫做"陇西园",南宋时这里就是济公李氏家族的私家庄园。
12、济公的祖居经过了时代变迁和岁月的洗礼,几乎湮没了,但历代人们都非常敬爱戴济公,所以历代人们多次在他故居遗址修建济公佛院、济公亭的建筑来纪念他。如今济公故居已经成为了国家4 *** 旅游风景区,形成了诸多风格融合多条线路结合的旅游文化产业链,来这里参观旅游的 *** 是络绎不绝,当然随着人数的增多,我们就更应该加大对于济公故居的保护力度了。
13、济公和尚的俗家叫做李修缘,他是南宋人,他 *** 的名字叫李茂春,相传当时在天台县当县官,由于厌倦了 *** 上的追名逐利,于是便带着家人辞官归隐了。济公的父母为人都很和善,喜欢周济 *** ,被附近的百姓称为“李善人”。但最让他们发愁的是没有儿子,后来济公的父母去求佛之后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寺庙的方丈给孩子取名叫李修缘,他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济公了,方丈在圆寂之前,特别嘱咐了他们,李修缘不可以去做官,一定要出家做和尚,可以拜慧远为师。
14、李修缘少年时博览群书,而且对天文地理的研究也很深,最擅长的是诗词歌赋,在他十五岁的时候,父母都去世了,于是他便去了杭州灵隐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道济。他看透了人间的爱恨情仇,虽然行为疯癫,但做的事情都是惩恶扬善,济世救民的大善事,在民间济公和尚的呼声非常高,人们称他为 *** 济公。
15、济公从父母辞世之后深深的感觉到世间的富贵都是过眼云烟,所以济公和尚穿的衣服鞋子,戴的帽子,以及手中拿的扇子皆是破旧不堪,这样的外表加之他疯疯癫癫的行为自然被灵隐寺的僧众所不容。于是济公离开灵隐寺来到了净慈寺修行,虽然修行的寺庙变了,但他所做的事情依然是救苦救难的大好事。
16、公元1209年,济公和尚圆寂了, *** 的影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但他济世救民的形象却深深的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17、说起济公,大家一定有说不完的关于他的话题,他虽然破衣烂衫,戴着破旧的帽子,拿着破烂扇子,但他却是个真正的得道高僧。在民间认为他是降龙罗汉转世下凡,是解救人们苦难来了。当然在电视上看到的济公形象也很多,比如游本昌扮演的《济公游记》中的济公,还有就是《 *** 济公》中陈浩民版的济公,在他们身上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那么真实的济公有什么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济公的故事吧。
18、济公本来是在灵隐寺出家的,后来他来到净慈寺修行,一次,寺庙发生了很大的火灾,把大雄宝殿都烧毁了,方丈知道济公神通广大,就拜托他募化大批的木材。然而之后济公哪都没去,反而在寺里大醉了三天,大家都为这件事着急的时候,济公大声说道:“木头来了,你们去井里面取吧。”果然寺庙的井中有很大的木头冒出来,于是僧众们赶紧取出很多木材,方丈看到这么多木头非常高兴,就对济公说到:“够用了,不用再出来了”。于是济公扇了一下他的破扇子,木头就不动了。今天的净慈寺里面有一口井叫“神运井”也叫做“运木古井”。它就是济公运木材的那口井,依然还可以看到井水中木材的端面。
19、还有一次,济公算得会有一座山飞到灵隐寺这边来,他为了拯救山下人们的 *** 命,他就用了和尚抢新 *** 办法使得村民都去救那些新娘了,也就避免了被那座山压死。这座山也就是今天的飞来峰。
20、当然济公的故事还有很多,或是为人们治疗疑难杂症,或是救济 *** 亦或是惩戒坏人,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吧。
21、当人们都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人们就渴望出现贤人来救渡世人。当一个世道民心不古的时候,而百姓又无力与之抗争的时候,急切地希望出现一个普度世人的大人物。济公出世了,济公出世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济公是一个传奇,他的出世更是一个神话故事,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济公出世。
22、李茂春是天台县有名的大善人,年过四旬了还没有子嗣,他非常着急。常年拜佛希望佛主能给他个儿子,终于得偿所愿有了一个儿子。据说济公出世那天,天放异彩,寺里的降龙罗汉突然落地,大家就认为他是天上的降龙转世。国清寺的方丈为他取了一个名字叫修缘,意为缘起缘灭,修万家缘。父母去世后,修缘就由其叔父抚养。他虽然家境富裕,但是一点都没有沾染纨绔子弟的习气,反而清心寡欲想到了出家。
23、他出家后惩奸除恶、济世救人,可谓是大快人心。他的形象渐渐地被神化,他的出世被冠之以来到凡间普度的罗汉。济颠的意思是疯癫的同时又济世救人,他在世时做的好事是有限的,但是他济世救人的精神一直流传至今。
24、后人把他普度世人神化,目的是希望恶人不敢做恶。告诉那些做了坏事的人,人若没有办法收拾你,还有天会收拾你。济公就是世人眼中的神,有说他是罗汉的、有说他是 *** 的、也有说他是菩萨的,每次出场都非常显目,只要还是他在世时一直在做普度众生的事。
三、济公的家乡在哪
济公(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元,南宋高僧,天台县永宁村人。他破帽破扇 *** 垢衲衣,貌似疯颠,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净,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关于济公之乡在哪里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