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之乡?马头琴发源地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6

大家好,关于马头琴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马头琴发源地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马头琴的传说
  2. 马头琴是谁发明的
  3. 马头琴是哪个民族的常用乐器

一、马头琴的传说

1、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和奶奶相依为命。靠养的样来度日。苏和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邻近的牧民都很愿意听他歌唱。

2、一天,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越来越黑。可是苏和还没有回来。就在人们十分焦急的时候,苏和抱着一个毛茸茸的小东西走进蒙古包来。

3、人们一看,原来是匹刚出生的小马驹。苏和看着大伙惊异的眼光,对大家说:“在我回来的道上,碰上了这个小家伙,躺在地上直动弹。我一看没人收拾它,怕它到了黑夜被狼吃了,就把它抱回来啦。”

4、一天一天过去,浑身雪白的小白马长大了。又美丽又健壮,人见人爱,苏和更是爱得不得了。

5、一天夜里,苏和从睡梦中被急促的马嘶声惊醒。他想起小白马,便急忙爬起来出门一看,只见一只大灰狼被小白马挡在羊圈外面。苏和赶走了大灰狼,一看小白马浑身汗淋淋的,知道大灰狼一定来了很久了,多亏了小白马,替他保护了羊群。他轻轻地抚摸着小白马汗湿的身子对它说:“小白马呀!多亏你了。”

6、一年春天,草原上传来了消息说, *** 要在 *** 庙举行 *** 大会,因为 *** 的女儿要选一个更好的骑手做她的丈夫,谁要得了头名, *** 就把女儿嫁给谁。苏和和他的小白马也参加了。牵着心爱的小白马出发了。

7、 *** 开始了,许多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扬起了皮鞭,纵马狂奔。最后苏和和小白马成了之一。可是 *** 见苏和很穷就矢口否认。无理地说:“我给你三个大元宝,把马给我留下,赶快回去吧!”

8、“我是来赛 *** ,不是来卖 *** 呀。”苏和不假思索地说出了那两句话。

9、苏和被 *** 的手下打的遍体凌伤。还被夺走了小白马。

10、苏和被亲友们救回家去,在奶奶细心照护下,休养了几天,身体渐渐恢复过来。一天晚上,苏和正要睡下,忽然听见门响。问了一声:“谁?”但没有人回答。门还是碰碰地直响。

11、奶 *** 门一看:“啊,原来是小白马!”小白马中箭而回。马因伤势过重,第二天便死去了。

12、原来, *** 因为自己得到了一匹好马,心里非常高兴,便选了吉日良辰,摆了酒席,邀请亲友举行庆贺。他想在人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好马,叫武士们把马牵过来,想表演一番。

13、 *** 刚跨上马背,还没有坐稳,那白马猛地一踹,便把他一头摔了下来。白马用力摆脱了粗绳,冲过人群飞跑而去。 *** 爬起来大喊大叫:“快捉住它,捉不住就 *** 它!”箭手们射中了几箭,小白马但是跑回了家,死在它最亲爱的主人面前了。

14、白 *** 死,苏和悲痛欲绝。一天夜里,苏和在梦里看见白马活了。他抚摸它,它也靠近他的身旁,同时轻轻地对他说:“主人,你若想让我永远不离开你,还能为你解除寂寞的话,那你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只琴吧!”

15、苏和醒来以后,就按照小白 *** 话,用它的骨头、筋和尾做成了一只琴。

16、每当他拉起琴来,他就会想起对 *** 的仇恨;每当他回忆起乘马疾驰时的兴奋心情,琴声就会变得更加美妙动听。从此,马头琴便成了草原上牧民的安慰,他们一听到这美妙的琴声,便会忘掉一天的疲劳,久久不愿离去。

17、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

18、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

19、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 *** 也各不相同。在 *** 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 *** 东部的呼伦贝尔、哲黑木、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

20、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队 *** 外,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21、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 *** *** 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22、马头琴的优秀曲目很多,传统的琴曲风格多样,富于草原特色,曲调委婉,多是描绘自然风光或对 *** 歌唱。

23、如《朱色烈》、《凉爽的杭盖》、《四季》、《蒙古小调》、《鄂尔多斯的春天》、《清凉的泉水》、《走马》和《 *** 步伐》等。

24、《朱色烈》是根据同名民歌改编的,“朱色烈”是山峰的名字,乐曲用它来比喻男女爱情的坚贞。

25、《凉爽的杭盖》是描写水草丰美的山林和牧场的夏日风光。

26、《四季》是根据同名民歌改编的,曲调悠扬流畅,描绘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一年四季自然景色的变化和牧民对家乡的热爱。

27、赞颂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创编乐曲,有达日玛的《草原新歌》、《新春》,齐·宝力高的《草原赞歌》、《草原连着北京》、《万马奔腾》、《叙事曲》、《在鄂尔多斯草原》、《蒙古胡琴赞》和辛沪光的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等。

28、《草原新歌》取材于锡盟、呼盟民歌,是一曲草原和牧民的赞歌。《草原连着北京》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身在草原、心向北京的炽热豪情。

29、《万马奔腾》描绘了 *** 千里草原的壮阔建设图景。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这话十分贴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你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吧……

30、从山林 *** 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图卜硕尔等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 *** 歌舞与舞曲伴奏。

31、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

32、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更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

33、显然,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火必思逐渐衰退,马头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蒙古乐器的主角。马头琴--这古老的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

34、《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

35、此早在《元史》卷71《礼乐志》有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料中显示古代蒙古人开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目前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马头琴的前身。

36、勺形胡琴当时最长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鸣箱比较小,声音也就小多了。至今 *** 的西部也有人把马头琴叫"勺形胡琴"。当时琴头不一定是马头,有人头、骷髅、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此外还有人说,这种琴的琴头有呈猴头或玛特尔头的形状。

37、玛特尔形似龙,面似猴,象征一种 *** 邪魔的神物。据有关学者考证,马头琴一名大约得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纪初,琴首是由龙头或玛特尔头改为马头的。

马头琴之乡?马头琴发源地-第1张图片-

38、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琴类,如:皮胡、锹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当时的流行乐器。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活的逐渐富裕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二、马头琴是谁发明的

1、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和奶奶相依为命。靠养的样来度日。苏和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邻近的牧民都很愿意听他歌唱。

2、一天,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越来越黑。可是苏和还没有回来。就在人们十分焦急的时候,苏和抱着一个毛茸茸的小东西走进蒙古包来。

3、人们一看,原来是匹刚出生的小马驹。苏和看着大伙惊异的眼光,对大家说:“在我回来的道上,碰上了这个小家伙,躺在地上直动弹。我一看没人收拾它,怕它到了黑夜被狼吃了,就把它抱回来啦。”

4、一天一天过去,浑身雪白的小白马长大了。又美丽又健壮,人见人爱,苏和更是爱得不得了。

5、一天夜里,苏和从睡梦中被急促的马嘶声惊醒。他想起小白马,便急忙爬起来出门一看,只见一只大灰狼被小白马挡在羊圈外面。苏和赶走了大灰狼,一看小白马浑身汗淋淋的,知道大灰狼一定来了很久了,多亏了小白马,替他保护了羊群。他轻轻地抚摸着小白马汗湿的身子对它说:“小白马呀!多亏你了。”

6、一年春天,草原上传来了消息说, *** 要在 *** 庙举行 *** 大会,因为 *** 的女儿要选一个更好的骑手做她的丈夫,谁要得了头名, *** 就把女儿嫁给谁。苏和和他的小白马也参加了。牵着心爱的小白马出发了。

7、 *** 开始了,许多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扬起了皮鞭,纵马狂奔。最后苏和和小白马成了之一。可是 *** 见苏和很穷就矢口否认。无理地说:“我给你三个大元宝,把马给我留下,赶快回去吧!”

8、“我是来赛 *** ,不是来卖 *** 呀。”苏和不假思索地说出了那两句话。

9、苏和被 *** 的手下打的遍体凌伤。还被夺走了小白马。

10、苏和被亲友们救回家去,在奶奶细心照护下,休养了几天,身体渐渐恢复过来。一天晚上,苏和正要睡下,忽然听见门响。问了一声:“谁?”但没有人回答。门还是碰碰地直响。

11、奶 *** 门一看:“啊,原来是小白马!”小白马中箭而回。马因伤势过重,第二天便死去了。

12、原来, *** 因为自己得到了一匹好马,心里非常高兴,便选了吉日良辰,摆了酒席,邀请亲友举行庆贺。他想在人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好马,叫武士们把马牵过来,想表演一番。

13、 *** 刚跨上马背,还没有坐稳,那白马猛地一踹,便把他一头摔了下来。白马用力摆脱了粗绳,冲过人群飞跑而去。 *** 爬起来大喊大叫:“快捉住它,捉不住就 *** 它!”箭手们射中了几箭,小白马但是跑回了家,死在它最亲爱的主人面前了。

14、白 *** 死,苏和悲痛欲绝。一天夜里,苏和在梦里看见白马活了。他抚摸它,它也靠近他的身旁,同时轻轻地对他说:“主人,你若想让我永远不离开你,还能为你解除寂寞的话,那你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只琴吧!”

15、苏和醒来以后,就按照小白 *** 话,用它的骨头、筋和尾做成了一只琴。

16、每当他拉起琴来,他就会想起对 *** 的仇恨;每当他回忆起乘马疾驰时的兴奋心情,琴声就会变得更加美妙动听。从此,马头琴便成了草原上牧民的安慰,他们一听到这美妙的琴声,便会忘掉一天的疲劳,久久不愿离去。

17、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

18、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

19、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 *** 也各不相同。在 *** 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 *** 东部的呼伦贝尔、哲黑木、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

20、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队 *** 外,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21、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 *** *** 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22、马头琴的优秀曲目很多,传统的琴曲风格多样,富于草原特色,曲调委婉,多是描绘自然风光或对 *** 歌唱。

23、如《朱色烈》、《凉爽的杭盖》、《四季》、《蒙古小调》、《鄂尔多斯的春天》、《清凉的泉水》、《走马》和《 *** 步伐》等。

24、《朱色烈》是根据同名民歌改编的,“朱色烈”是山峰的名字,乐曲用它来比喻男女爱情的坚贞。

25、《凉爽的杭盖》是描写水草丰美的山林和牧场的夏日风光。

26、《四季》是根据同名民歌改编的,曲调悠扬流畅,描绘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一年四季自然景色的变化和牧民对家乡的热爱。

27、赞颂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创编乐曲,有达日玛的《草原新歌》、《新春》,齐·宝力高的《草原赞歌》、《草原连着北京》、《万马奔腾》、《叙事曲》、《在鄂尔多斯草原》、《蒙古胡琴赞》和辛沪光的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等。

28、《草原新歌》取材于锡盟、呼盟民歌,是一曲草原和牧民的赞歌。《草原连着北京》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身在草原、心向北京的炽热豪情。

29、《万马奔腾》描绘了 *** 千里草原的壮阔建设图景。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这话十分贴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你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吧……

30、从山林 *** 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图卜硕尔等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 *** 歌舞与舞曲伴奏。

31、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

32、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更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

33、显然,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火必思逐渐衰退,马头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蒙古乐器的主角。马头琴--这古老的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

34、《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

35、此早在《元史》卷71《礼乐志》有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料中显示古代蒙古人开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目前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马头琴的前身。

36、勺形胡琴当时最长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鸣箱比较小,声音也就小多了。至今 *** 的西部也有人把马头琴叫"勺形胡琴"。当时琴头不一定是马头,有人头、骷髅、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此外还有人说,这种琴的琴头有呈猴头或玛特尔头的形状。

37、玛特尔形似龙,面似猴,象征一种 *** 邪魔的神物。据有关学者考证,马头琴一名大约得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纪初,琴首是由龙头或玛特尔头改为马头的。

38、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琴类,如:皮胡、锹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当时的流行乐器。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活的逐渐富裕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三、马头琴是哪个民族的常用乐器

1、马头琴,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族历史上较为悠久的一种弓弦乐器,已成为蒙古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马头琴之乡”,马头琴选手的广场齐奏曾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2、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已于2006年入选“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项目名录”;并于2007年入选“吉林省之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项目名录”。

3、马头琴的由来据说是一位牧人想念死去的小马,于是用小 *** 腿骨作为琴柱,小 *** 头骨作为琴筒,马尾做成琴弦,最后将仿制小马样貌雕刻的木制马头装在琴柄顶端,故得名“马头琴”。

4、马头琴具有构造精细、携带方便的特点,一个高傲的马头挺立在上方,细长的琴杆连着梯形的共鸣箱,两支弦轴分立在马头的左右,紧拉着两根琴弦,还有一把与琴体分离的琴弓。演奏时采用坐姿,音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按弦法颇为独特,左手食指和中指伸入弦下用指甲顶弦,无名指用指尖按弦,小指用指尖顶弦,有颤指、滑音、双音、拨弦、揉弦、泛音等技巧,右手有顿弓、击弓、碎弓、抖弓、跳弓等技巧。

5、早期的马头琴主要担当史诗说唱及民歌的伴奏,一首民歌就是一支马头琴曲,人声起便可琴声合,尤其是同蒙古族的“乌尔图道”(即长调民歌)相结合,更具草原文化的韵味。马头琴的传统曲目多从民歌中演化而来,可分为五类:原生民歌,如《朱色恋》《八雅铃》;英雄史诗曲牌,如《奔马调》《打仗调》;马步调,即表现马形象的曲调;从民歌发展而来的琴曲,如《荷银花》《莫德烈》等;汉族古老曲调,如《普安咒》《柳青娘》等。

6、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头琴进入了艺术的殿堂。马头琴的音色淳朴、浑厚,富有人声美,表现力很强,还能够模仿马叫的声音,称得上是惟妙惟肖。马头琴,既可以进行独奏,也可以齐奏或伴奏;既可以表现蓝天白云、风和日丽的大草原上的宁静生活,表达牧人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表现蒙古族骁勇彪悍、铁骑冲天的英雄气概和万马奔腾、波澜壮阔的宏大场面。

7、现代的马头琴不仅在一些正式和隆重场合演奏,也出现在民间的婚典仪典和亲友聚会等日常活动中。马头琴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充分展现出了蒙古族的文化风情与蒙古族人民的豪爽 *** 格。

8、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典型 *** ,具有深厚的社会和民俗传统基础,发挥着传播文化、陶冶情 *** 、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马头琴伴随着蒙古族从草原和历史的远处一路走来,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情感表达。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马头琴 马头 发源地 琴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